通过个人自学、单位集中学、听宣讲等多种方式,认真学习了省、南充、阆中市委领导讲话精神,明确了相关要求,深入领会“三大活动”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积极投身当前“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深有体会。华峰初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保障措施及课程实施的主要效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落实课程方案,我校立足学校实际,深入研究,不断完善,积极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立足实际,正确认识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师生发展为本,为师生发展服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初中新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它强调突出学生主体、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以及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地位非常重要。近年来,我校把落实规范和课程方案当作头等大事,柴校长把提高大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放在第一位,他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花瓶课程”,设置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多的渠道让学生获取知识,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他们人生发展都能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在柴校长的大力倡导下,学校在课程开设、内容安排、实施方案上都作了极为详细的策划和落实,并在教师配备与培训、保障措施方面做了最大的努力。我们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摸索出一些适合我校情况的课程实施方法。二、课题引领,探讨问题通过个人自学、单位集中学、听宣讲等多种方式,认真学习了省、南充、阆中市委领导讲话精神,明确了相关要求,深入领会“三大活动”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积极投身当前“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深有体会。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组,由教科研处具体领导,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行研究和具体指导。几年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面经历了认识、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把不断遇到的问题都作为课题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解决了课程实施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也记录了我们课程实施的足迹,当然,也有更多问题等待大家共同研讨。近年来积累的主要问题有:1、课程设置了,仍是“花瓶课程”,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足、实施不利问题;2、各职能部门不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质和意义,且各职能部门责任不明,导致各自为政,未能将管理工作和教学指导工作协调好;3、没有专职教师,且师资严重短缺,制约开足课时;4、课程管理缺乏保障机制,如课时安排不能到位,综合实践活动末与教师的工作员、职称评定挂钩,教师缺乏积极性;5、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和特点缺乏深入的理解;6、教师兼课容易使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科化;课程开发“两张皮现象”;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阶段教师指导的重点是什么;8、怎样做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规范化和有效化实施;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学习发生冲突时如何协调;10、升学压力仍然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大障碍;11、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类型等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学生活动主题、活动类型单一片面,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实际的目标难以通过个人自学、单位集中学、听宣讲等多种方式,认真学习了省、南充、阆中市委领导讲话精神,明确了相关要求,深入领会“三大活动”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积极投身当前“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深有体会。达成;12、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大大不足;13、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该如何保障。三、研究策略,创新实施1、组织领导与制度保障在课程实施中,我们改变过去以级部为单位统管教学的机制,成立了课程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课程资源部、课程研究部、课程实施部等十个专门的课程实施机构,树立大课程观,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共同落实课程方案。学校设置了多个课程实施项目组,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组”为重点攻关研究项目,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室,专设研究性学习活动教研组,隶属教科研处管理。避免级部只重视文化科目教学而忽视综合实践活动等薄弱课程领域的教学和管理,保证了开足课时、有效管理和提高了质量。学校建立四级管理体系,确保研究性学习的科学、扎实、有效推进。(1)学校。由课程管理委员会进行规划、引领、指导、督察、调度、考核各年级的课程实施。(2)项目组。由学校职能处室主任负责,是课程的直接管理和组织实施者。(3)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室。由学校职能处室主任负责,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题成果和学习评价。(4)专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具体负责课程实施、学习指导、活动组织、进程调控,学生评价与学分初步认定工作。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课程管理与实施意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和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学分认定实施细则,确保课程开通过个人自学、单位集中学、听宣讲等多种方式,认真学习了省、南充、阆中市委领导讲话精神,明确了相关要求,深入领会“三大活动”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积极投身当前“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深有体会。设、管理、评价有章可循。2、抓好培训与选拔,优化教师队伍优质高效的教育,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其真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助推。2012年课程刚刚起步时,我们研究性学习专职教师只有两名,尽管两位老师努力工作,可师资极其紧缺,当时只是在高二年级开设了课程,每位教师负责12个班级。工作量相当大。学校多次召开会议,向全体教师宣传新课改精神,鼓励教师申请研究性学习课题兼职指导教师,教师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们首先在专职教师的培养上,作了扎实有效的工作。我们坚持选拔综合素质优秀的教师担任专兼职教师,并不惜财力对其进行专业培养。学校高度重视研究性学习专职教师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远程研修工作,并每年委派教研组长及时到外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力争培养出专家型的活动课程专职教师。回来后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力量,在全体教研组成员的团结协作下,课程逐步走向常态和正规。目前我校有研究性学习课程专职教师4名、兼职教师7名。实践证明,这些骨干力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能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能较好地解决所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为课题活动的推进起到重要作用。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保障课程资源开发坚持“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我们既开发校内的图书馆、运动场、实验室、网络中心、校园环境等各种教育场所,又充分开发丰富多彩的校外课程资源。为了让研究性学习有更加有利的学习场所,学校在使用空间紧缺的情况下装备了一个研究性学习专用教室,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将部通过个人自学、单位集中学、听宣讲等多种方式,认真学习了省、南充、阆中市委领导讲话精神,明确了相关要求,深入领会“三大活动”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积极投身当前“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深有体会。分图书搬迁,并外出购进近万元的专用新书供学生开展课题研究使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及课时安排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由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活动构成。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旨在打破教室的束缚,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1)社会实践是要求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学习。主要开展的内容有:军训;到学农基地体验生活;学校社团活动(周日举行社团活动,学生根据兴趣参加学校指定的社团或由学生自发组织社团进行活动);学校传统活动(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等);实地参观考察、访问,将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举行生存锻炼,暑期远足活动等开展社会实践。(2)社区服务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为社区提供公益性义务活动。要求学生以服务者的身份,应用所学习的知识,提供各种对社区具有意义的服务。开展内容有: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开展走进敬老院开展敬老服务、扶贫帮困;走进社区清除牛皮癣,进行环境宣传、爱卫活动以及送文化下乡等活动。(3)研究性学习活动实行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相结合的弹性课时制,从初一到初三上学期,平时每周安排2课时研究性学习,为便于活动,一般实行连排。寒暑假或黄金周,一般要安排适量校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根据活动需要,或合堂上课,或分班进行,或课题与项目组分头活动,或个人独立研究与活动。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规范化和有效化实施策略(1)明确教学内容——解决上什么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要指导学生什么?我想应该通过个人自学、单位集中学、听宣讲等多种方式,认真学习了省、南充、阆中市委领导讲话精神,明确了相关要求,深入领会“三大活动”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积极投身当前“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深有体会。大致包括这些内容:调查问卷的设计;实施调查;数据的统计与整理;作品制作;测量的技能;实验方法指导;采访的设计与实施;数据的分析;材料的整理(编辑一本书、制作资料卡等);自我反思与评价;研究报告的撰写;创造技法;创新设计制作。当我们确立了研究课题之后,只是明确了课题研究内容,但是我们面对的是每周两课时的常态课堂,而上课就需要有具体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研究内容以及指导内容和年级特点设计出每课时的教学内容,也就相当于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2)以学定教,让学生学有所得——解决怎样上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的基本结构教学流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交流信息明确目的交流研究中的成功与失败以及初步的研究成果备学生:及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准备环节提出问题有效引导提出研究中的困难或问题梳理问题,明确需要,适度点拨方法指导通过个人自学、单位集中学、听宣讲等多种方式,认真学习了省、南充、阆中市委领导讲话精神,明确了相关要求,深入领会“三大活动”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积极投身当前“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深有体会。凸显层次有效引导,组织活动实施指导拓展运用形成技能自主活动,检验能力效果检验这只是行动指导课堂的基本框架,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依据实际的情况而定。(3)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可研究的问题。提出问题,进而确定课题,无疑是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开展“研究”的第一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研究的问题可多了,它们就在学生的身边,就在学生每天的实际生活中。他们之所以视而不见,主要原因是缺乏问题意识。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提出问题外,还应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生活经验、问题的研究价值来提出问题。如:“应该怎样过一个快乐的生日”“食物中毒的危害与预防”“我爱我家”等。即从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衣、食、住、行)工作、学习中寻找问题,或在调查、访谈中发现社会生活问题。当学生为找不到可研究的问题而困惑时,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达到解惑和锁定意向课题不失为一种最及时、最佳的手段。可选用念一则消息、讲一个案例、描述某一(或自相矛盾,或两种现象对比)现象、提供一个画面、一副图、一张数据统计表等形式来进行情景设计,并让学生在听或通过个人自学、单位集中学、听宣讲等多种方式,认真学习了省、南充、阆中市委领导讲话精神,明确了相关要求,深入领会“三大活动”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积极投身当前“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深有体会。看的同时,带着问题思考并回答:①是什么?②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③怎么办?(解决什么?谁来解决?怎么解决?)?④提供某一社区不同地理位置的两个健身人次统计表(数据差距很大);⑤某市昨晚报报道:本市某一地段当日连续发生三起交通事故。学生在分析这两件事例后,大都想知道为什么。大家要认识到,敢于提出问题,也需要一个训练和培养的过程,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共同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氛围。教师要在培养“想提—敢提—能提—提出有价值性问题”这几个环节上下功夫,使学生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要特别关注那些不敢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首先要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鼓励他们当众说出来。一旦他们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