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国内:2.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形式,学校教育是其典型代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教育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1)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主要体现在: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播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用;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指导者;是一个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者。(2)受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3)教育内容:是基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之上,学校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是教育实践活动中师生共同认识的对象。(4)教育手段:是教育者借以将教育内容作用于教育对象的媒介物,或者说,是教育者借以实现认识客体的媒介物。教育手段是教育实践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3.教育的起源4.教育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1)原始教育原始教育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教育自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第二,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第三,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地模仿学习。(2)古代教育古代教育的特征具有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中国古代教育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如在我国唐朝的官学体系中,设有“六学二馆”,即弘文馆、崇文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体现了教育的等级性较强。(3)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a.资本主义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第二,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第三,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第四,师生关系民主化第五,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地发展。b.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三,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4)20世纪后期教育的特征a.现代教育的公共性: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而不是面向一部分人的,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与之相关的就是现代教育的公平性,即现代教育要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努力做到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实际上的公平。这就是说,现代教育的公共性也就是现代教育的大众性,现代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b.现代教育的生产性是指: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越来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日益认识到,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教育的经济功能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充分地重视,教育改革因此被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条件。c.现代教育的科学性是指: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d.现代教育的未来性是指: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指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从当前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出发,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未雨绸缪。e.现代教育的国际性是指: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f.现代教育终身性是指: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组织形态。依据教育活动的组织程度和制度化水平,可以将教育形态进行分类。如:正规教育中的一般学校教育、特殊的思想政治和法律教育;非正规教育中家庭教育、职业组织教育、文体组织教育以及社区教育。5.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a.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可能规模,人口的增长速度决定着教育发展的应有速度。性别差异对教育差异具有很大影响。人口的年龄结构决定着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之间的结构。人口的社会结构如职业结构,对教育也有重大影响。b.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力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c.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可以促进民主。d.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文化模式影响到教育的价值选择;文化模式影响到教育的目标选择;文化模式影响到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文化模式影响到教育改革的政策。反之,教育对文化的承传;教育对文化的改造:一是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二是教育对文化的整理,三是教育对文化的创新。6.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a.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的顺序:人的发展是一个有顺序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发展的阶段性:人的成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发展方面,都具有非等速、非直线的特性。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人的发展的速度、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存在差异。b.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发展的顺序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应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教育活动要善于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发展的个别差异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教。7.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对人发展的作用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联的,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安全、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学校教育是三种教育力量中的主导力量,它应该而且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因为:(1)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2)学校对学生实施的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系统教育。(3)学校有经过训练的专职人员。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丰富,人的主观能动性将逐渐增强,人能有目的地去发展自身。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现实;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发展的决定性因素。9.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变化a.生理变化的不均衡性b.高水平的能量代谢在青春期,整个机体的能量代谢率比较高。中学生更需要良好的营养、合理的锻炼和更多的卫生保健特别是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怀。c.性的发育和成熟性机能的迅速发育和成熟是中学生生理发展上的又一突出特点。男孩和女孩的身体发育情况并不是齐头并进的。一般来说,女孩进入青春期要比男孩早好几年,但是人与人是不同的,身体发育也有早也有迟,会出现所谓的早熟现象和晚熟现象。一般正常的青春期身体发育都会给个体带来心理震荡。10.义务教育的特点:a.强制性b.公共性c.免费性d.基础性11.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内涵、类型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家制度的教育目的、方针、教育经费控制、教育行政组织系统以及有组织地教学和教育的机构体系。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学制确立的依据:a.政治因素:不同的政治体制下往往存在不同的教育行政制度。b.经济因素: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决定了这个国家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c.文化因素:不同的文化类型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类型,影响到教育制度。d.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因素e.教育制度传统以及对国外教育制度积极的学习和借鉴等。12.现代学制发展的主要趋势: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注重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提前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类型日益多样化;终身教育日益受到普遍重视。(补充: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1.双规学制英国2.单轨学制美国3.分支型学制前苏联)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基础教育体系、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体系、成人继续教育体系和师范教育体系五个类别。教育目的a.教育目的的概念、功能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发展结果,或发生怎样的积极变化。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出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简而言之,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对理想中的人的素质结构和社会行为进行总体性的规划和预期。教育目的的功能:规范功能;选择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联系: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各级各类教育在性质和方向上不可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区别:1.教育目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方针:除上面两个,还有“怎样培养人”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2.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教育方针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么样办教育”显得突出。b.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1)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斯、裴斯特洛齐以及一些自然主义和存在主义立场的思想和教育学者。主要观点:人的本性在于其“自然性”;人性具有内在的、自我实现的趋向;只有每个人的本性都得到充分实现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人们充分地实现他们的自然潜能,以便在此基础上建立理想的社会和国家;对个性的压抑和摧残是一切专制国家和时代教育的通病,必须得到彻底的医治。(2)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亦称“国家本位论”。代表人物为柏拉图、迪尔凯姆、凯兴斯坦纳、法西斯和军国主义者等等。主要观点:人的本性是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