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辽宁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姓名:薛柱昌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指导教师:郭德仁20060201辽宁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作者:薛柱昌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参考文献(62条)1.贺伟关于辽宁省城市化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决策咨询通讯2005(4)2.干春晖.余典范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期刊论文]-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4)3.赵秋成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工业化、城市化及其路径选择[期刊论文]-经济地理2005(3)4.西蒙·库茨涅茨.常勋各国的经济增长19855.WirihLouisUrbanismasaWayoflife1989(05)6.赫茨勒.何新世界人口的危机19637.山鹿城次.朱德泽城市地理学19868.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20049.朱林兴中国社会主义城市经济学199610.蔡孝箴社会主义城市经济学198811.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199612.邹彦林我国城市发展的宏观思考[期刊论文]-江淮论坛1999(2)13.候蕊玲城市化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发展1999(02)14.王振亮城乡空间融合论200015.饶会林城市经济学199916.李清娟产业发展与城市化200317.蔡孝箴城市经济学199818.祁金立中国城市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200419.谢文蕙各国城市化规律的数学模型20.李笔戎城市化规律与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基本问题探讨1988(04)21.李悦.李平产业经济学200222.ColinClarkTheConditionofEconomicProgress195723.SimonKuanetsEconomicGrowthofNations:TotalOutputandProductionStructure197124.ScottAJMetropolisBerkeley199825.ButtonKJUrbanEconomics:TheoryanPolicy197626.DanilsPWServiesInderstriesintheworldEconomy199327.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199628.姚士谋.汤茂林区域与城市发展论200429.西蒙·库茨涅茨现代经济增长198930.陈柳钦论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从产业结构转移与发展的视角来研究[期刊论文]-现代经济探讨2005(1)31.李清娟产业发展与城市化200332.林玲城市化与经济发展199533.杨士弘.廖重斌关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方法的探讨1992(04)34.杨士弘.廖重斌.郑宗清城市生态环境学199635.严登华.何岩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性模型研究2000(03)36.刘耀彬.宋学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度分析[期刊论文]-科技导报2005(2)37.杨士弘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1994(02)38.张远.李芬.郑丙辉.王西琴.刘鸿亮海岸带城市环境-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评价及应用--以天津市为例[期刊论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2)39.杨公仆.夏大卫产业经济学教程199840.张包平城市化对我国的重大意义[期刊论文]-市场经济研究2004(2)41.郭鸿懋论21世纪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基点[期刊论文]-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42.罗元文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中有关政策的建议2000(11)43.刘小瑜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期刊论文]-企业经济2002(11)44.黄雪丽浅析我国现阶段城市化的特点及发展策略[期刊论文]-商业经济2005(7)45.信颖.李成辽宁省城市化主要问题及措施[期刊论文]-辽宁经济2004(4)46.AmbeJNjohUrbanizationandDevelopmentinsub-SaharanAfrica2003(03)47.RalphAlig.JeffreyDKlineUrbanizationontheUSlandscape:lookingaheadinthe21stcentuty2004(69)48.MichaelPenederIndustrialstructureandaggregategrowth2003(14)49.NoriyasuYamadaThefutureofindustrialstructureinJapanandtheUnitedStatesofAmerica2000(12)50.原毅军.柏丹.兆文军.董琨辽宁省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调整[期刊论文]-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1.陈柳钦论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从产业结构转移与发展的视角来研究[期刊论文]-现代经济探讨2005(1)52.姜冰利用外资促进辽宁产业结构调整探讨[期刊论文]-黑龙江对外经贸2003(7)53.罗桂元试论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期刊论文]-中国人口科学2003(1)54.孔伟辽宁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期刊论文]-人口与经济2005(1)55.石金楼.黄海艳论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期刊论文]-现代经济探讨2003(6)56.罗桂元试论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期刊论文]-中国人口科学2003(1)57.姜冰利用外资促进辽宁产业结构调整探讨[期刊论文]-黑龙江对外经贸2003(7)58.阎质杰利用外资嫁接改造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对策思考[期刊论文]-科技和产业2005(6)59.祝振山辽宁资源环境面临的问题与对策2005(01)60.闫滨.谷士艳.高真伟.侯锴论辽宁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1.周远波辽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调整战略思考[期刊论文]-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1(6)62.于中涛.于秀荣.刘毅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期刊论文]-农业经济2005(1)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张雷.朱守先.ZHANGLei.ZHUShou-xian现代城市化的产业结构演进初探——中外发展研究对比-地理研究2008,27(4)城市化是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其结果,现代城市最终成为了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消费和污染集聚之地.因此,人口和经济的集聚状态成为衡量现代城市化的两项基本指标.包括中国在内的12个国家实证分析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往往快于人口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更为重要的是,第二产业发展在国家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存在着由强变弱的趋势;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发展对人口城市化发育的影响则要强烈得多.相比之下,中国人口与经济城市化差异过大,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城市产业结构发育的长期失衡.2.学位论文张晓棠陕西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2005产业结构演变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源泉,城市化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两者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互动关系.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二者内在关系的客观要求,是一国(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区域产业结构有序演变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新世纪,推动城市化与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已成为区域与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陕西作为我国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较低,城市化进程缓慢、质量不高,如何推进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缩小同全国水平的差距,是政府及各界必须关注的现实问题,也是摆在全体人民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又迫切的任务.为此,本论文紧紧围绕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这条主线,遵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规范思路,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提出度量和评价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思想论和方法论,并以陕西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协调发展状况,剖析了制约陕西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内在因素,以此为政府部门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定性和定量依据.本文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系统论分析.运用系统论相关原理,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定义为一个复杂系统,从系统角度阐释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两者协调发展意义、内容和机制.主要铺陈三点:一、在系统内,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耦合性与互动性,这决定了两者协调发展的重要与必要;二、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应该保持功能性、结构性、时间性和速度上的协调与协同.这就明确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和检验标准,为下文提供理论依据.三、鉴于该系统为复杂的巨系统,本文研究方法主要是现代方法,如:现代统计学、系统工程的方法等.第二部分为陕西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经济计量分析.首先建立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随后分别采用协调度一协调发展水平模型以及GM(1,1)模型对陕西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以及预测.得出结论:从1978年到2003年,陕西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其上升趋势较为缓慢,目前尚处于中级协调水平,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始终表现出显著的功能性、结构性、时间性与速度性失调.如此下去,今后10年内,陕西依然无法实现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理想协调状态.第三部分通过构建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灰色系统动态GM(1,N)模型,进一步诊断了制约陕西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内在因素,并剖析其产生的负面影响.诊断结果表明: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水平低下的内在原因是产业结构存在种种障碍.这种产业结构方面的障碍,制约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遏制了城市化对产业结构的提升作用,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处于恶性循环之中,最终致使陕西城市化与产业结构难以达到理想的良性互动的协调状态.第四部分是在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这个根本,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加速城市化为手段的发展战略以及具体可行的配套对策与措施.3.期刊论文海热古·努尔.安瓦尔·买买提明新疆克州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演变分析-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2)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两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过程: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变导致城市化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演变是城市化的动因.城市化是产业结构演变的根本标志.本文通过对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城市化现状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关和回归分析,得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形成原因,两者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并提出两者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4.学位论文邓玲玲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研究——以六盘水市钟山区为例2009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发展始终是经济增长与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许多研究表明,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发展存在着这样的关系:产业结构的有序演进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而且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城市化模式、城市地域空间形态的有序变化;另一方面,城市化也为产业结构演进提供了资金支持、市场需求拉动和区域空间支撑。相反,如果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和协调机制,那么就会造成低级的产业结构无力拉动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或者是滞后于产业发展的城市化难以成为产业结构演进的支撑平台。产业结构的升级及有序演进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实践证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升级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是城市化发展迅速、城镇体系变化明显的地区,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化的互动变化趋势明显。因此,研究产业结构演变对城市化的作用机制,探讨两者之间的互动规律,是研究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起点,也是制定合理的区域产业政策和城市化的发展策略的理论依据和基础。中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资源型城市的兴起成为区域新增长极,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工业体系和城市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中国所走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是粗放式、以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为主的发展道路,使得许多资源型城市已经“山穷水尽”。加之,现代科技的发展,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使得长期以来坚持“资源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