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知识讲座材料: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知识讲座陈海军各位同学:地震是自然界10大灾害之一,也是损失最为严重的灾难,带给社会和人们的是破坏和毁灭。目前,人类对地震的预报,仍然是一道尚未攻克的科学难题。要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必须走综合防御的道路,做到“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这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之一。还记得汶川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痛吗?如果同学们不幸也遇到了地震,那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些基础的防震小知识。一、地震前得一些异常征兆情况地震前动物比人先知先觉的科学道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震前动物的异常现象在我国古代地震资料中早有记载。据不完全统计,在地震前有异常的动物就有几十种,空中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无处不在。我国地震区群众根据地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编写了预报地震的歌谣: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树上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衔着小猫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朝水面乱跳跃。蜜蜂群迁闹哄哄,鸽子惊飞不回巢。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总之,震前动物异常比较普遍,表现行为有:烦躁、惊慌、不安、活动反常、不吃食、不进圈,有的萎谢不振表情傻呆。动物异常出现的时间多集中在震前几分钟至两三天,以震前一天反映居多,震中区最为集中。二、避震要点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同学们通过学校组织的地震演练、书本上和宣传片中知识已了解一二,知道当地震发生时,应就近躲避,等地震剧烈摇晃停止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这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如果在室内,避震时应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面或(旁边)躲避,因为这样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或是选择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如果在室外,应选择开阔、安全的地方。现在我就针对地震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就如何避震做个简单介绍:(一)地震发生后避震中身体应采取的姿势1.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2.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3.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4.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二)学校避震1.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书桌下。2.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蹲下不动,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活危险物。3.不要回到教室里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4、如果是在高楼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也不要到阳台上去。(三)家庭避震1.地震预震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的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相对安全的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2.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空间小的地方。(四)公共场所避震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如果是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要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并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三、震后自救1、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2、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3、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4、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同学们,灾难无情,生命无价。做为未成年人,我们更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平时要加强学习安全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掌握在危急情况下机智逃生的本领。我希望全体师生能以这次防灾减灾讲座为契机,进一步把我校的安全工作做好做实,把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继续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而不懈努力!二〇一四年年五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