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干核心肌群骨盆带核心肌群上背部核心肌群足踝核心肌群精英私人教练中心私教技术提升计划©2011躯干核心肌群TrunkCoreMuscles•起点:耻骨联合上缘•止点:第5-7肋骨•功能与应用:脊椎/躯干屈曲•起点:最后8条肋骨的外缘•止点:腹白线、骨盆•功能与应用:脊椎/躯干旋转、增加腹内压腹外斜肌ExternalOblique•起点:胸腰筋膜、髂嵴•止点:腹白线、耻骨、最后三条肋骨•功能与应用:脊椎/躯干旋转、增加腹内压•起点:胸腰筋膜、最后六条肋骨、髂嵴•止点:腹白线、耻骨•功能与应用:增加腹内压、稳定腰椎•起点:骶骨•止点:枕骨、全部脊椎的横突及棘突•功能与应用:脊椎/躯干伸展、侧屈、旋转分为髂肋肌、最长肌和棘肌•起点:胸腰椎•止点:骶骨(充满了腰椎棘突与横突间的沟槽)•功能与应用:脊椎(腰椎段)伸展、辅助向前屈曲、旋转、稳定腰椎精英私人教练中心私教技术提升计划©2011骨盆带核心肌肉PelvicCoreMuscles•起点:髂嵴•止点:腰椎的横突、第12肋骨的下缘•功能与应用:脊椎侧屈、提髂•起点:髂骨、髂嵴后下方•止点:髂胫束后面、股骨•功能与应用:髋伸展、髋外旋•起点:髂骨翼侧面下方•止点:股骨大转子•功能与应用:主要是髋外展、保持骨盆稳定、当另一侧提起腿迈步时防止骨盆倾斜•起点:髂骨翼侧面•止点:股骨大转子•功能与应用:髋外展、稳定骨盆•起点:骶骨•止点:股骨大转子•功能与应用:髋外旋、髋屈曲时协助外展、髋过屈时协助髋内旋、有助于稳定髋关节。•起点:坐骨结节、股骨•止点:腓骨、胫骨•功能与应用:膝屈曲、髋伸展•起点:髂骨、股骨•止点:胫骨•功能与应用:膝伸展、髋屈曲(股直肌)•起点:耻骨•止点:股骨•功能与应用:髋内收、协助髋内旋精英私人教练中心私教技术提升计划©2011上背部核心肌群UpperBackCoreMuscles•起点:枕骨、颈椎、胸椎•止点:肩胛冈、锁骨•功能与应用:肩胛骨上提、内收、下压•起点:胸椎棘突•止点:肩胛骨内侧缘•功能与应用:肩胛内收、手臂提起时稳定肩胛骨•起点:锁骨、肩胛骨•止点:肱骨•功能与应用:肩外展、屈曲、伸展•起点:肩胛冈上窝•止点:肱骨大结节的上部•功能与应用:肩外展•起点:肩胛冈下窝•止点:肱骨大结节中部•功能与应用:肩外旋•起点:肩胛骨外侧缘•止点:肱骨大结节的后下方•功能与应用:肩外旋•起点:肩胛骨正面下窝•止点:肱骨小结节•功能与应用:肩内旋•起点:胸椎、腰椎、髂骨、骶骨•止点:肱骨前上方•功能与应用:肩伸展、内收、内旋;协助脊椎伸展•起点:肋骨•止点:肩胛骨内侧缘•功能与应用:肩胛骨前引精英私人教练中心私教技术提升计划©2011踝关节核心肌群AnkleMuscles•起点:股骨髁•止点:跟腱止于跟骨•功能与应用:跖屈、膝关节屈曲•起点:腓骨•止点:跟腱止于跟骨•功能与应用:跖屈•起点:胫骨•止点:跖骨•功能与应用:足背屈、足内翻、支持足弓•起点:腓骨外侧•止点:跖骨•功能与应用:足外翻、支持足弓颈椎病(颈椎综合症)•颈椎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和突出,导致周围组织和结构继发性变化。•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发病率呈上升及低龄化趋势。(如:长期伏案工作、上网较多的办公室人群,其急性期多表现为颈肩背痛、颈项僵硬、活动受限、伴上肢麻木无力)•不良的颈椎姿势,导致肌肉不平衡的出现。•尤其是在伏案工作或上网久坐后酸痛的感觉更为明显。•紧张的肌肉包括:胸锁乳突肌、颈椎后侧肌群、胸肌;松弛的肌肉包括:上背部肌群、深层颈屈肌。•颈椎的骨骼有枕骨、寰椎、枢椎、C3-C7,加上寰枕关节、寰枢关节、椎间盘关节和周围的韧带、肌肉等软组织构成整个颈部。•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和突出,导致周围组织和结构继发性变化,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发病率呈上升及低龄化趋势。其中以神经根性颈椎病发病率最高,占60%~70%,其急性期多表现为颈肩背痛、颈项僵硬、活动受限、伴上肢麻木无力。•由于椎间孔处的突出物(椎间盘退变、骨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而导致上述症状;–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系指髓核脱水变薄、椎间隙变狭,使纤维环及周围韧带变松弛,颈椎稳定性减弱,导致椎间盘突出。–颈椎的生理弧度改变和颈椎节段不稳,而使颈椎正常的应力发生变化,导致骨质增生(骨刺)精英私人教练中心私教技术提升计划©2011•牵伸(改善颈节段的活动度)–牵引–拉伸•肌力训练(提高颈椎稳定性)–后缩(深层颈屈肌)–颈部左右侧屈抗阻训练(等长训练)–上背部肌肉加强训练(中、下斜方肌和菱形肌)•手法按摩(解决深层结节、痉挛)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康复牵引(缓解关节的压力、改善颈椎节段活动度)肌力训练(提高颈椎节段稳定性)手法按摩(解决深层结节、痉挛)拉伸(放松紧绷的肌肉、缓解疼痛)•斜角肌•肩胛提肌•上斜方肌肩胛提肌•起点:第1-4颈椎横突•止点:肩胛骨内缘、上角•功能:颈椎侧屈、肩胛上提斜角肌Scalene肩胛提肌LevatorScapulae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斜角肌•起点:第2-7颈椎横突•止点:第1-2肋骨•功能:颈椎侧屈、吸气时提肋1.有效的牵伸——对短缩的组织进行牵伸,牵伸要有一定的力度,否则短缩的组织无法重塑牵长。2.牵引的力度不能引起微细损伤。安全牵伸的临床标准是,在牵伸中引起的疼痛在牵拉后立即消失或10-20分钟以内必须消失。•临床作用:缓解疼痛;增加整体活动幅度;颈椎动脉血流回复状态•做法:一手托住会员头枕部,一手放在下颌;然后双手用力将头部向头顶方向牵拉。•注意:用力须由小至大逐渐增加,时间持续6-15秒。牵拉时头颈部一般保持中立位,如下段颈椎疼痛可以在屈曲10-15°位牵引。•做法:双手在支托患者头颈部同时,轻柔持续地施加牵引力。在维持牵引力的基础上进行后缩和伸展运动。在伸展的终点位,将牵引力缓慢地减小,但不完全松开,然后增加旋转。应保持很小的牵引力的同时,小幅度地旋转患者的头部4到5次,以达到更大的伸展角度。•应用人群:应用于颈椎后方移位综合征的复位,尤其适用于急性期的患者和顽固的后方移位综合征的患者。部分患者只有在应用这个治疗技术之后,症状才能减轻,才有可能进行颈椎伸展动作。–作用: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回旋、屈曲以及肩部下沉的关节活动度。–做法:仰卧位,头部在无痛范围内尽力右旋、收下颌、施力下拉左肩远离头部。–注意:力度运用;不要按压肩部□作用:缓解疼痛,改善颈椎节段活动度。□做法:仰卧位或坐位,操作者一手置于客人肩部,一手置于客人头部(根据牵拉角度而变化)。施力牵拉。□注意:力度的运用□作用:缓解疼痛,改善颈椎节段活动度。□做法:仰卧位或坐位,操作者一手置于客人肩部,一手置于客人头部(根据牵拉角度而变化)。施力牵拉。□注意:力度运用•颈椎后缩–深层颈屈肌•颈部左右侧屈抗阻训练(等长训练)•上背部肌肉加强训练–中、下斜方肌–菱形肌动作描述:坐姿/仰卧位,下颌尽量向后缩,感觉到颈椎的关节及肌肉有延伸/拉长的感觉。保持约15-20秒动作描述:坐姿,下颌尽量向后缩,抵抗弹力带的阻力。感觉到颈椎的关节及肌肉有延伸/拉长的感觉。保持约15-20秒胸锁乳突肌手法按摩斜方肌:向心发力斜角肌向心发力肩胛提肌:离心发力向心发力肌腹酸痛较多离心发力肌腱酸痛较多斜方肌菱形肌•起止点:枕骨、颈椎、胸椎、肩胛冈、锁骨•功能与应用:肩胛骨上提、内收、下压•起止点:胸椎棘突、肩胛骨内侧缘•功能与应用:肩胛内收、手臂提起时稳定肩胛骨•动作描述:俯卧在平床/健身球上;上背部稍微抬高;曲臂90度、握拳、大拇指朝上;•呼吸:呼气时肘部向上提起,吸气时返回。•注意事项:不要耸肩、肘部上抬时夹紧肩胛骨,促使中斜方肌与菱形肌的收缩。•动作描述:俯卧在平床/健身球上;上背部稍微抬高;双手握阻力圈,不要耸肩;•呼吸:呼气时上背连同手臂与阻力圈上抬,吸气时返回。•注意事项:不要耸肩、上背部上抬时幅度不要过高,导致腰椎肌肉发力取缔中斜方肌与菱形肌。•动作描述:俯卧、两腿并拢、双手贴于大腿两侧、额头点着垫子、腹肌收紧•呼吸:呼气时上背部向上抬起、保持腹部依然贴于垫子;吸气返回•注意事项:不要抬得过高,导致腰椎受力;向上抬起时加上肩胛骨夹紧;保持头与肩背一条线•变化:肩部与肘关节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