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控制科学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其内部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且与各应用领域的密切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本学科点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和军民结合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形成了复杂系统控制与优化、新能源系统控制技术、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机器人技术与系统等研究方向,具有电子信息优势明显,学科交叉特色鲜明,工程研究能力突出等特点。本学科的发展受益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同时也在国家的决策咨询、国防建设、行业推动、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一、培养目标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二、研究方向1.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2.复杂系统控制与优化3.新能源系统控制技术4.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5.智能系统及其应用6.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7.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8.测控通信与导航控制9.机器人技术与系统10.多媒体数据挖掘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用导师个人指导或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提前完成硕士学业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四、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6学分,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4个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2学分。课程学分要求中,学位课要求不低于15学分,公共基础课必修,基础课至少选修1门,专业基础课不低于4个学分。允许在导师指导下、在相同学科门类之间、工科与理科之间跨学科选修1~2门学位课作为本学科的学位课。学位课可以代替非学位课,但非学位课不能代替学位课。对于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生,要求补修相应专业本科核心课程至少2门,通过考试,但不计学分;通过后方可选修专业课。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具体选课。研究生学习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某些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不计学分。五、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主要划分为学位课、非学位选修课、必修环节三大部分。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备注学位课公共基础课160050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1考试13005001硕士生英语阅读与翻译6021/2考试13005002硕士生英语听说与写作3011/2考试基础课10005001矩阵理论6031考试10005002数理统计学4022考试10006001泛函分析6031考试20005001随机过程及应用6031考试专业基础课07015012信号处理方法及应用4022考试07026003线性系统理论502.51考试07026005自适应控制4022考试07037001现代检测技术4021考试20007001*模式识别4021考试20006003*最优化理论与应用502.51考试非学位选修课专业选修课07025001电气传动与自动控制201207026004系统建模方法402207026006非线性系统理论402207027001复杂系统性能评价和优化201207027005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402207027006先进控制系统603207036001无线传感器网络201107037005时间频率的检测与控制技术301.5107045005数字图象处理402207047003计算机视觉402107047004机器学习402207887001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2011其他选修课16005005自然辨证法1812考查公共选修跨学科相关课程必修环节详见“第六条”说明跨学科专业考生补修本科核心课程自动控制原理不计学分考试微机原理与应用考试脉冲与数字电路考试备注:专业基础课中有“*”标志的为全校共选专业基础课。六、必修环节硕士研究生必修环节包含三大部分,要求研究生分别完成以下内容:1、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素质教育公选课要求三选一,完成后获得1学分。(1)教学实践(课程编号:00006001,学时40):主要是面向本科生的教学辅导工作,如在导师或任课教师指导下讲授部分习题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毕业设计等,工作量不少于40学时。由导师或任课教师给出评语,学院给予书面证明,报学生所在学院备案。完成者获得1学分。(2)社会实践(课程编号:00006002):主要指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到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进行社会调查,或参与一些工程项目,写出总结报告,由实习或调查单位提供书面证明,报学生所在学院备案。完成者获得1学分。(3)素质教育公选课(课程编号:00005XXX):开课目的是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研究生可选修1门,考核通过后获1个学分。2、学术活动(课程编号:00006003,1个学分):为了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规定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十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活动,有举办学术单位的公章为依据,报学生所在学院备案,完成者获得1学分。3、论文开题报告及文献阅读综述(课程编号:00006004):指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本学科前沿国内外文献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10篇以上,写出4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报告,附上不少于1000字的英文摘要;综述报告应提出值得研究和解决的学术或技术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开题报告,但不计学分。七、学位论文(一)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应有必要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以及新见解。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二)硕士学位论文的工作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对科技和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价值。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和开展学位论文工作。1、开题报告(1)开题报告时间。硕士生在确定选题,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应在入学的第三学期末之前,最迟应在第四学期末之前完成开题报告。(2)开题报告方式。开题报告应以报告会的形式,在教(科)研室或以上范围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须有本学科及相近学科3位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专家组成考评组,并作出考评意见。(3)开题报告内容。依据《开题报告表》的要求,做开题报告。在开题报告会后,及时完成《开题报告表》,在学院审核后,由研究生科保存,以备检查。(4)若开题报告没能通过,在导师的指导下3个月后才能申请重新开题。两次开题报告不过者,应终止硕士生学业。(5)因正当原因改变选题,须按上述要求重做开题报告。(6)论文开题通过1年后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2、论文工作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按计划进行学位论文工作。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1年,论文工作期间应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硕士生到校外单位或委培硕士生回原单位做学位论文,要经导师、学院批准,并保证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按时完成论文工作。3、学术论文发表要求硕士研究生在答辩前,按照导师要求发表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必须与本学科专业相关,且至少在公开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录用),要求电子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理论研究的学生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如果是SCI或EI源刊论文,导师是第一作者,学生是第二作者也视为合格。4、学位论文撰写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按照《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报告)撰写格式规范》的要求,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导师应对硕士生学位论文严格审查,把好质量关。(三)学位论文的答辩申请、评阅、答辩与学位授予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控制科学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其内部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且与各应用领域的密切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本学科点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和军民结合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形成了复杂系统与智能优化、新能源系统控制技术、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机器人技术与系统等研究方向,具有电子信息优势明显,学科交叉特色鲜明,工程研究能力突出等特点。本学科的发展受益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同时也在国家的决策咨询、国防建设、行业推动、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一、培养目标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能够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二、研究方向1.现代信号处理与检测技术2.模式识别与机器人3.测控通信与导航控制4.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5.复杂系统与智能优化6.定量遥感与遥感图像处理7.微波与通信导航测试8.机器人技术与系统9.多媒体数据挖掘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各个环节,着重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优良学风、探索精神、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可实行导师组制度。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四年。提前完成博士学业者,可申请适当缩短学习年限;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六年。四、学分要求与课程学习要求总学分要求不低于14学分。学位课要求不低于8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2学分。公共基础课必修,基础课至少修1门,专业基础课至少修2门,专业选修课只能选700级、800级课程。允许相同学科门类之间、工科与理科之间跨学科选修1~2门学位课作为本学科的学位课。学位课可替代非学位课,但非学位课不能替代学位课。硕士阶段已学过的博士课程在博士阶段可申请转学分,但不超过2门。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具体选课。非学位课中的自学课程2学分,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五、课程设置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备注学位课公共基础课16006003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21考试13006001博士生英语阅读3011考试13006002博士生英语听写3011考试基础课10006001泛函分析6031考试10016011时间序列分析4022考试20006008应用数学理论与方法6032考试专业基础课07017001现代信号处理4022考试07026005自适应控制4022考试07026006非线性系统理论4022考试07027006先进控制系统6032考试07047004机器学习4022考试非学位选修课专业选修课07017003计算智能理论与方法201107037001现代检测技术402107037005时间频率的检测与控制技术301.5107047003计算机视觉402107887001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2011其他选修课13006003~13006005第二外国语(日语、德语、法语)8031/216006004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1812公共选修00006006自学课程2跨学科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