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使用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猜猜他是谁•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的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太空一日杨利伟感知课文•1、速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第一部分(1-17):飞船升空,共振的痛苦和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二部分(18-29):写作者在太空中看到祖国的感受以及对战友、亲人的牵挂,并强调在太空看不到长城第三部分(29-39):作者克服本末倒置的错觉和在飞船内听到神秘的敲击声。第四部分(40-67):写飞船返回地面的复杂过程及作者由紧张到放心的心路历程。理清结构2、划分层次:3、结构图解:4、说说小标题的作用•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层次清楚,结构鲜明;•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研读课文•第一部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1、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201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进入天空,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有里程碑意义。•比喻,作者因为肌肉紧张而身体僵硬。2、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3、在这一部分中出现了什么意外?•4、这种共振是正常现象吗?这种现象后来解决了吗?•并非正常现象。•“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共振再也没有出现过,表现作者无畏的勇气和献身科学的精神。5、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大家大声喊,鼓掌欢呼,表现大家看到作者安全时的激动、兴奋之情,还有深深的战友情。6、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我”的心理感受有如下变化:紧张——稍觉释然——非常痛苦——无法承受,觉得快不行了——从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再现了作者在飞船中的感受,说明航天员工作的危险,表现了作者勇于探索、不怕牺牲的精神。7、“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时,“我”的心理有哪些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合作探究•8、这一部分中表现了杨利伟什么精神?•为祖国航天事业勇于牺牲的精神。第二部分我看到了什么•1、杨利伟在太空看到了什么?•1)地球只是一段弧。•2)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3)中国上空仔细辨别大概到哪个省了,正从哪个地区的上空飞过,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4)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5)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俯视北京,表现作者对祖国、对亲人的牵挂。•3、杨利伟在太空没看到的是什么?为什么看不到?•长城。•因为“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杨利伟通过“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的航天员在太空中都没看到长城的事实,证明“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这一传说是不真实的。杨利伟特别强调这一点,表现了他重视实践、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精神。4、为什么要写在飞船上看不到长城?写这表现了杨利伟的什么精神品质?•3、你认为“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会是什么?•4、看了杨利伟的太空所见介绍,引起你什么样的遐想?第三部分神秘的敲击声•1、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会出现什么错觉?•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这种错觉对杨利伟来说感受怎么样?他是靠什么来克服的?•这种错觉很难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如果不消除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很难受。•没别的办法,只有完全靠意志力克服这种错觉。想像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了。•2、作者在太空还遇到了什么原因不明的情况?•我在太空还遇到另外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的敲击声。•这个声音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还是黑夜,毫无规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响几声。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仿佛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很难准确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3、每当响声传来的时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没能发现什么。•动作描写,表现作者仔细、认真、严谨的态度•4、你猜想一下“神秘的敲击声”会是什么声音?第四部分归途如此惊心动魄•1、归途中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原因是什么?•“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纹一样,这种细细的碎纹,眼看着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2、我的汗水出来了。这时候舱内的温度也在升高,但并没到让我瞬间出汗的程度,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紧张。••瞬间出汗,说明了作者当时高度紧张。•3、但是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心想:完了,这个舷窗不行了。••但是,写出了我的紧张心理,突出了情况紧急。•4、舷窗玻璃出现裂缝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出现问题。•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了不同的材料。•5、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一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这个劲很大,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到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太空的神秘,另一方面表现了杨利伟临危不惧、不怕牺牲的精神。•6、“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杨利伟为什么要强调飞船停住的时间?•表明飞船安全着落,“神舟五号”出征成功归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7、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心理描写,理智而平静的话语中,蕴藏着巨大的喜悦之情。•8、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杨利伟什么精神?••杨利伟临危不惧,沉着镇定,不怕牺牲的精神。9、你认为“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及返回对我国有怎样的重大的意义?“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标志着我国成为俄、美两国之后第三个进入太空的国家。这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及综合国力强大的象征,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强大的标志,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我国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多努力的强大基础。疑难探究•感悟探究:•1.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4)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6)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学、严谨之外,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举例说明。•(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从语言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对航天员杨利伟的关切之情。•(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这句话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写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归纳主题•本文通过杨利伟叙述自己在太空一日所见所感的过程,体现作者作为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流露出对祖国、对航天事业、对亲友的热爱,对祖国航天科技发展的骄傲与自豪之情。写法归纳•列小标题•生动的细节描写小标题的作用:•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层次清楚,结构鲜明;•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生动的细节描写:•请你从文中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后来,整流罩打开,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射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这个声音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还是黑夜,毫无规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响几声。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仿佛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很难准确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但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纹一样,这种细细的碎纹,眼看着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飞船急速下降,跟空气摩擦产生的激波,不仅有极高的温度,还伴随着尖利的呼啸声;飞船带着不小的过载,还不停振动,里面咯咯吱吱乱响。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但是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心想:完了,这个舷窗不行了。这是一个剧烈的动作。能听到“砰”的一声,非常响,164分贝。我在里边感觉被狠狠地一拽,瞬间过载很大,对身体的冲击也非常厉害。接下来是一连串的快速动作。引导伞出来后,紧跟着把减速伞页带出来,减速伞让飞船减速下落,16秒之后再把主伞带出来。拓展延伸•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你准备为祖国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