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與INTERNET產業專論1通訊產業發展現況台灣GSM手機產業將面臨的挑戰依照目前市場的估算,一台手機的純代工生產約有5美元的收益,即為材料成本(BOMCost)的5~6%,與一般電子產品的代工相比較並沒有較大的吸引力;但因體積小且零組件的整合度較高,製程中的變動成本相對的降低,所以當生產規模達到一定的水準時,生產及測試設備等固定成本將大幅的降低,屆時代工毛利自然提昇。如果為ODM的業務型態,則毛利會高一些,主要是因為廠商除了可以透過產品附加價值來提昇出貨價格之外,亦較容易掌握選用之零組件,所以除了組裝的代工收入之外,電子零件的採購權亦是另一個獲利的主要來源。近日手機產業成為電子代工的明日之星,而GSM、CDMA、GPRS、HDR等專有名詞的曝光率更是驚人,主要是因為目前各主要調查報告都指出三年之內全球手機的年需求量將可達6億支(包含所有規格之手機,其中GSM的機種將佔4億3千萬支),2000年祗有近三億八千萬支左右的規模,其未來的成長率將不是目前主流的電腦產業可以比擬的。數據雖美,卻也藏不住台灣業者大量投入GSM手機產業存在的二大根本問題:(1)GSM手機已進入成熟期,附加價值與產品生命有限。(2)產品價格彈性大,單位獲利空間下降。2通訊與INTERNET產業專論掌握知識傲視全球◆附加價值與產品生命有限,獲利空間下降以產品的生命週期理論而言,由於GSM手機的銷售量將於本年度突破二億一千萬台,佔全球手機出貨量的55.8%,同時全球各地的系統建置亦趨完善,產品的規格愈趨一致,故可推斷此產品將快速的步入成熟期;再綜觀行動通訊的發展趨勢,相信五至六年之後將進入所謂的衰退期,取而代之將是IMT-2000或所謂3G系統的產品。行動手機不若一般的電子資訊產品,它與系統服務業者有著共生的關係;若是系統服務業者無法提供新穎且滿意的服務,使用者更改系統服務業者的機率很大,屆時有能力提供高速傳輸的第三代系統業者將是一個的最佳選擇。另一方面,由於使用者的更換成本將漸漸的變小,這亦會加速GSM與IMT-2000的世代交替;目前更換系統的成本來自於二方面:手機補貼條約與號碼更替。隨著手機的單價下滑,手機貼補將漸漸的不具優勢,而且目前手機每年的換機市場高達46%,手機貼補策略是否有吸引用戶的功效將有待商確;再者終生號碼的服務將成為主流,往後更換服務業者的同時將不須改變電話號碼。GSM手機的平均單位出貨價將跌破一百美元,其毛利率將快速降至10~13%,去除間接成本,是否有獲利空間端視生產規模是否已達經濟產量,以OEM業者的推估初期要達到可獲利之水準其月產能須達一百萬台亦即年產量須有一千兩百萬台;如果單價持續向下探底,則此一經濟規模不排除須向上大幅修正。以此推估,台灣手機產業的全球市場佔率須達35%左右才可能胃納台灣近十家業者的產量,祗是東歐、韓國、日本、大陸等國家的廠商會是如此輕易的放棄此一市場嗎?通訊與INTERNET產業專論3面臨如此嚴厲的局面,台灣業者紛紛宣稱將以發展SmartPhone或是GPRS等2.5代的對應產品來提高其附加價值,問題是全球對於SmartPhone產品的雛形與界面未有定見,台灣廠商是否有研發與主導此一產品走向的決心,非常值得玩味的;再者雖然GPRS提供115kbps的速率,但比WCDMA的384kbps或CDMAOne的HDR(2.4Mbps),則頻寬在影像的傳輸上仍相對不足。所以用長期的角度來看GPRS的手機將祗是一個過度時期的封包傳輸規範,再者目前此功能的主導權在歐洲國家,技術亦由主晶片廠(如:TI、ADI、Lucent等)所掌握,預計下半年此一功能將成為GSM主晶片組的標準選項之一,台灣廠商相對缺乏附加價值。◆雜亂的產業發展模式一般而言成熟期的產品,因為附加價值持續下滑,此時經濟規模將成為獲利的主要來源,基本上歐美國家的廠商大都會棄守這類市場,開始導入新興產品,再將此類高標準化且低附加價值的產品委外生產,所謂的國際分工體系就是在這種生態環境下的產物。對於技術未成熟的國家,在其相關產業形成的初期,利用代工的機會進行學習,來為新產品的開發作準備,原本是無可厚非的步驟;但近年台灣廠商卻因代工帶來了的可觀的利潤,反使各廠商對於代工以外的研究工作並不熱衷,祗願將資源投入廠房與生產設備的擴建,走向專業代工CEM的角色。台灣初期投入手機產業的業者多為電腦週邊或電子通訊廠商,例如明碁、大霸、致福等;當時主要的電腦廠商都沒有計劃投入,一直到4通訊與INTERNET產業專論掌握知識傲視全球了1999年筆記型電腦的大廠在面臨成長壓力與獲利空間遭壓縮的情況下,配合產品屬性、部分零件組相近等條件,紛紛的表示欲跨入此一產業,台灣才開始對於手機產業有較多的探討。電子產業中附加價值與價值鏈之關係圖Source:全球電子報《研究中心》整理2000/05直到今年初因全球性的被動元件大缺貨才算是直正將手機的產業引爆到了最高點,一時之間手機熱潮席捲了台灣的產、官、學各派人士的討論。從正面來看,可以解釋台灣產業極度富有彈性的特徵,但事實上這祗是再度暴露出台灣電子業無根的缺失。台灣近來未能掌握住產品的發展情勢,源自於台灣對於產品沒有企劃能力,而缺乏企劃能力的主因肇因於業者長期忽略觀察市場的動態。以手機而言,這一產業長久以來是歐、美、日的天下,大約五、六年前歐美三大手機製造廠(Nokia,Motorola與Ericsson)體驗到成本的壓力,開始將其手機代工業務釋放至亞洲,當時台灣正在享受個人電腦代工的豐碩果實,加上相關人才的缺乏,對於需有大手筆投資的行動通訊業務並不積極熱衷的爭取訂單。通訊與INTERNET產業專論5反觀韓國、中國大陸、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等國早在此行動通訊熱潮之前,即投入相當的資源培植通訊產業,所以此波高峰中成為了最大的受惠者;而一向以電子產業自豪的台灣目前卻祗能等待接收這些國家的剩餘訂單。短時之內要爭取大訂單所憑藉將不祗是廠房設備、製程能力或是由TotalSolution做成的原型機可以做到的,公司的整體營運狀態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例如:採購的能力、QC的手法與時程的控管等議題;否則台灣要在這產業中進行代工卡位是有其困難的。近日台灣因為沒有足夠的無線通訊人才,所以引起了一陣挖角的亂像,早期積極培育人才的組織,如:電通所、明碁、致福等,都受到後來加入廠商的挖角。“挖角”雖然可以加速產品的開發,但對於企業文化與內部管理的衝擊亦須考量,再者GSM至WCDMA或是CDMA2000其中技術的共通性有多高,亦須納入評估之標準。基本上,不以培育人才為出發點的挖角行為,將無助於公司未來無線手機產業的發展。因為3G的產品不單會影響到技術層面,亦會改變產品的企劃與屬性,最重要的是它有一個完全不同的產業市場生態。◆3G帶來的衝擊台灣廠商對於第三代行動通訊時代的來臨,目前仍停留在對其技術的探討,而不知其影響將擴及整個產業的生態環境。2001年所謂的第三代系統將開始提供服務,目前全球大部份的國家已完成頻道分配之工作,其手機的需求量將由2001年的8百萬支,成長至2003年的6,700萬支,雖然祗有同時期GSM市場的11%,但由於其成長率將會非常的驚人,預估2010年其用戶將超越GSM系統成為主流市場。德盛投資集團旗下的DKB研究資料顯示,GSM與WCDMA的市場將呈現出完全不6通訊與INTERNET產業專論掌握知識傲視全球同的生態,以往歐美三大廠商獨大的態勢將被日本的廠商所取代。該報導指出1999年GSM系統中日本廠商祗有5%的市場佔有率(如果以全球的手機量來看則日本廠商至少佔有12%以上的市場,主要是日本現今使用的系統為PDC與CDMAOne,而非GSM系統),但至2005年時,它將佔WCDMA系統手機的45%(雖不含CDMA2000的系統,但日本在第三代行動手機獨大的趨勢是不受影響)。主要是因為日本對於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採取較積極的態度,不僅系統服務廠商已確定於2001年開始提供服務之外,手機廠商亦展開了一連串的開發動作,例如:三菱與Intel的合作案、Kyocera購入Qualcomm的手機部門等。如果日本果真成為3G手機的生產大國,則目前全球手機的代工局勢將勢必有所改變,以台灣與日本的深厚關係,是否意味台灣將更有機會,爭取到3G產品的代工機會?基本上日本與歐美廠商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從未因本地的生產成本過高而放棄“製造”,反而更利用以往累積的資本將生產基地擴充至全球各地,並將日本式的品管流程輸出至各個據點;所以其生產的商品不祗是品質良好,成本亦控制的非常精準。Sony的PlayStation就是一個相當好的例子,目前該產品的累積裝置量已達八千萬台,可說是全球單一樣式產品出貨量最高的產品,最可貴的是Sony完全不須委外生產。但這未必代表日本對於委外生產有其排斥,祗是不若歐美大廠是以產能為主要的考量點,而是以整體成本為評估出發點。例如:Toshiba、Sony、富士通等大廠將Notebook委託台灣製造生產,再者數位相機,PDA,與計算機等產品,日本亦都積極的找尋合作夥伴。主要是因為上述的產品都須耗盡大批的開發與測試工程人通訊與INTERNET產業專論7員,且產品的生產週期極短(少於一年)。所以要吸引日本來台委外生產手機,除了生產設備、製程管制與量產能力之外,重要的是台灣是否有足夠的相關工程人可以協助日本廠商開發多樣化的產品。當然了在ID設計與模具開發上的要求亦須改進,畢竟日本已從美觀的要求走向質感的層次。GSM與WCDMA行動電話市場佔有率之概況Source:DKB,全球電子報《研究中心》整理2000/5◆小結以往台灣電子產業主要的經營方向都是以OEM業務為主軸,隨著新興發展國家,近年來高喊產業升級的口號,ODM似乎成了一條不可避免的選擇。從數位相機到手機產業,可以看出台灣廠商的發展策略是追隨著筆記型電腦的腳步,就是看好一項產品,即進行開發,進入小量試產,以此證明自身的量產能力,以爭取代工的機會。面對國際上電子專業代工廠(CEM)的挑戰,我們更須做好自我的定位。8通訊與INTERNET產業專論掌握知識傲視全球台灣廠商除了須繼續保持以往優良的生產能力,亦須培養更多優秀的工程人員,因為國際上,台灣的生產成本已漸不具優勢,反而是開發工程人員的成本與先進國家相比較是有其絕對的優勢。一台手機的開發包含了電子、軟體、機構、RF、ID、產品企劃等不同領域的工程人員,如果沒有開發與培育人才的決心,祗想利用技轉與挖角的方式來增強自己的實力,短期而言或許在GSM時代會有所機會,但長久而言勢必會遭淘汰。無線通訊的時代即將來臨,而手機祗是眾多終端產品的一項選擇,各廠商在開發手機的同時,不應遺忘其他的無線產品與IEEE802.11系列與HIPERLAN系列相關的產品,將未來在無線通訊市場的所有希望祗投資在手機上,是一項極為風險的賭注。敞開視野,放寬心胸,以更大的格局迎接無線通訊新世紀,屆時會發現手機祗不過是其中一項最普遍的工具,但絕非是唯一有利可圖的產品。通訊與INTERNET產業專論9日本引領下一代行動、數據通訊的產品標準日本在全球無線通訊領域所扮演的角色一直不起眼,蓋過去對獨自數位行動電話系統標準PDC的堅持,使其在GSM佔有率最高的全球市場上喪失不少競爭力。直到近一年來,NTTDoCoMo全球首次引進Internet服務至行動電話系統而大獲成功之後,日本在此領域的重要性跟著水漲船高,而其實這純粹是一個意外。兩年前,因受制於若干先天環境上的限制,業界對於無線數據傳輸服務抱著相當保留的態度,包括手機顯示面板過小且解析度不夠好,難以顯示Internet整頁的內容和電子郵件,以及傳輸速度太慢,可拓展的應用極為有限。未料NTTDoCoMo在1999年2月開始進行的i-mode服務,到2000年4月初為止,客戶數已達574萬人,平均每個月增加的用戶為41萬戶。◆手機新應用是日系製造商反攻全球市場的跳板iMode的成功或許可歸功於成功的企劃,如以下載的資料量或封包數,而非傳統的時間長短來計費,使用戶能夠接受下載速度慢的不耐等待;以及相關線上服務的配套等。此一新嘗試的確實可行,對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