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1.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相生相伴,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告诉我们,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经济现象。当流通货币量超过可供商品和劳务价值总和时,势必导致商品价格水平上涨,流通中的货币贬值,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即指货币供应量超出商品流通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市场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由此可见,通货膨胀包括互有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货币发行量过多,这是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二是货币贬值,这是实质;三是物价上涨,这是通货膨胀的标志或后果。从理论上说,只有经济的发展刺激了社会总需求的膨胀,才会形成对货币需求的膨胀,为满足社会对货币的需求,国家不得不大量发行货币,当货币供应量超出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时,通货膨胀势所难免。由此可以说,在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社会里不可能产生通货膨胀。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十几年里,由于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物资匾乏,工资冻结,生活用品和副食品按人头凭票供应,因此物价稳定,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货膨胀也随之而来,从1979年至1994年,十六年中先后出现了四次通货膨胀,尤以1986年及1992年至1994年两次通货膨胀程度为甚,已达到了恶性发展的程度。不仅我国的情况如此,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时地发生程度不同的通货膨胀,这已是有目共睹的实事。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致,以我国近年来两次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而言,实际上是投资、消费、信用膨胀和财政长期赤字及体制不完善所致。社会总需求一般包括投资需求及消费需求,社会总需求的膨胀可以表现为投资需求的膨胀或消费需求的膨胀,也可以表现为两者同时膨胀。笔者认为,在我国,通货膨胀首要原因是无控制的“投资饥渴症”,尤其是基本建设投资膨胀。有关资料表明,通货膨胀严重的1989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达4138亿元,而1993年又继续扩大到12458亿元,比1992年的7855亿元增长58.6%,比1980年的911亿元增长13.67倍,比1989年增长3.01倍,81—-2-93年的13年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平均年递增22.3%,90—93年又猛增到31.7%。(以上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4年,以下同)而据测算,我国基本建设投资大约有40%直接转化为消费基金,60%涌入生产资料市场,从而带来了消费基金的膨胀,推动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基本建设投资膨胀又直接引发了社会消费基金的膨胀,其主要表现是社会集团购买力的膨胀以及个人殉买力的膨胀,1990年以来,我国社会集团购买力以每年18.7%的速度继续增长,1990——1993年,在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递减5%的情况下,个人消费基金却以21.2纬的速度递增,如此一来,就扩大了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矛盾,给市场带来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我国的货币政策一直实行低利率政策,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银行甚至出现了负利率,这就刺激了社会的信贷需求,加之我国投资体制中存在着种种弊端,反过来加剧了“投资饥渴症”。财政长期赤字也是引发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从1979年到1995年,除1955年有特殊原因外,其余年份财政都有赤字,而弥补的办法主要是向银行透支,据统计,15年来我国累计出现的近千亿元的财政赤字,其60一70%是通过向银行透支而解决的,加之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不力,无疑加剧了通货膨胀。此外,体制不完善,计划体制,价格体制,投资体制和财政体制,甚而政治体制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继续调整和深化改革的问题,这些也是造成我国近年来严重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我们说通货膨胀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伴生物,是每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这是否意味着为了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就可以对通货膨胀置之不顾,甚至以恶性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发展?笔者以为不能。如果说温和型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利大弊小的话,那么恶性通货膨胀则往往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此刺激经济快速发展将无异于拔苗助长,适得其反。2.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刘易斯对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研究,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对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的若干论述,是深刻的,富有辩证法的。他认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来讲,通货膨胀有可能达到加速资本积累的目的,但要用通货膨胀去实现经济增一决,对发展中国家风险是相当大的,成功的可-3-能性不容乐观。因为在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中,安全地利用通货膨胀所必需的制度、法治和经济前提基本上都是缺乏的,不健全的。刘易斯在分析发展中国家利用通货膨胀可能得到的好处时,都加了限定条件,都提出了可能遭到失败的因素。他认为,增加货币供给以扩大对闲置资源的利用,固然可以增加就业,扩大土地利用面积。但若将资源投入资本品生产,人们对消费品需求缺口会扩大,而投入消费品生产,却缺乏资本设备等基础条件。因而,发展中国家增加货币供给所带来的后果可能不是经济的增长,而只是原有消费品分配比例的改变。他也认为,不能否认通货膨胀能增加投资,但在发展中国家中,积极储蓄并投资工厂和设备的资本家,倾向于赞成稳定的价格政策。通货膨胀扩张的利润,往往落到想发横财的资本家手中,被用于商品交易和对外贸易中的投机活动。因此,不能忽视通货膨胀中投资模式由于价格扭曲发生的变形,不能忽视通货膨胀抑制出口和抑制进口替代的作用。他还认为,从理论上讲,用通货膨胀反通货膨胀也有一定可能,就是使资本持久地转向税收和储蓄,保持了新的投资水平而不再追加新的货币,同时,增加了消费品产量,降低了通货膨胀缺口。但他又指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有条件的:一是货币的龙头开启两、三年后即关闭,致使工资滞后和强制储蓄的目的得以实现;二是新资本变成生产性投资的时间短而产出率增长快。三是政府有效地实行管理。而这些是发展中国家是难以提供的。刘易斯正确地指出:不管政府多么有效能,只要通货膨胀率高到一定程度,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期限,通货膨胀就可能螺旋式上升。螺旋式通货膨胀不仅毫无益处,而且也难以遏止。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开辟一条通货膨胀之路是很不明智的,因为它们无力控制它。由上可见,刘易斯对发展中国家是否采用通货膨胀政策来发展经济,是持否定的意见。这个意见是深刻的,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特征有深入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些特征是:政府对经济管理的效率不高,资本设备不足,技术落后、结构性失业、对外负债、低的教育程度、不热练的劳动力以及在许多场合相对于人口数量的自然资源的缺乏。3.发达国家中“滞胀”现象研究近20年来,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即“停滞膨胀”。这是经济发展与通货膨胀关系中一种新的情况,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最令人迷惑的经济-4-间题。正如哈伯勒所说:“如果我们遇着一种老式的跟物价下跌在一起的经济衰退,那么万事会如意:多开支一点,物价下跌和产量降低就将被扭转过未。但是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结合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如果我们向经济衰退作战,我们就刺激了通货膨胀,而如果我们向通货膨胀作战,我们就刺激了经济衰退”。新古典学派把滞胀分为两类:一类是需求引起的,一类是供给型的。所谓需求型的滞胀,是与商业周期相联系进行分析的。它把滞胀看作是在商业周期的上涨阶段出现的,是对需求拉上通货膨胀进行调整过程的产物。需求曲线上升的具体情况有:消费倾向的增强或私人部门支出的增加;货币供给的增加;政府支出的增加,或开放经济中出口的增加等等。总需求潜加导致了商品供求缺口。而商品供求缺口又导致了对产量需求的上升,就业随之上升,价格水平也相应上涨,使供求达到一个暂时的平衡。但由于价格上升使消费水平下降,即生产者的实际工资下降了。生产者要求提高工资水平,并提出自己的价格预期。供给曲线就会_上升,导致名义工资继续上升,恢复到以前的实际工资水平。此阶段上,产量开始收缩,恢复到原先水平,从而形成新的供求均衡点。在这一点上,标志着货币工资调整到与商品价格水平相适应的高度。此时,实际工资与前相比未变,但名义工资和价格水平都上升了,而产量恢复到原先的水平,这就出现了价格上升与经济停滞的局面。显然,由于价格水平不断调升和供给函数对高成本的不断调降,产量和就业进一步下降。这就是新古典学派对滞胀的一方面的解释。另一方面的解释不是从对需求上升的适应性调整中得出的,而是直接从供给下降得出的,或说是从供给曲线主动上升引起的。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自然灾害、自然资源的垄断、劳动生产率的下降等。不论是农产品或其它消费品的短缺,还是作为原材料的垄断产品价格上升,都会使产量减少的。新古典学派对滞胀的解释,着眼于微观经济的原因,这是一个重要特点。在新古典学派看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分析和相关政策之所以失灵,主要是缺乏微观经济分析的基础,叩古典经济学关于稳定物价的种种分析。因此,要解释“滞胀”现象,就必须把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绪合起来,把凯恩斯主张与古典经济学结合起来。从我们上面简介中可以看到,新古典学派在解释滞胀时,突出了‘供给”方面、企业方面的成因。在对“滞胀”的分析中,一些新古典学派代表人物从多方面提出微观经济中产品供给、福利支出、市场结构等的成因。如希克斯认为,初级产品供给的短缺是滞胀最重要的原因。他认为,凯恩斯把充分就业视为增长的极限是不全面的,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限制因素是功级产品供给不足。初-5-级产品供给不足,导致价格上升,并推动了制造业产品价格上升。萨谬尔森强调了对低收入家庭补贴的增加,使得失业者不急于找工作,使得物价不能下跌。资本主义国家中对个人和家庭福利费用的扩大促使了“滞胀,的生成。托宾强调了劳动力市场告构的变化,指出由于就业中的失业与空位并存,劳动力需求不足与供给过剩并存,转化为失业与工资率上升并存,导致了失业与通货膨胀井存。新古典学派对‘滞胀”的解释,尽管有各种理由,但总的来看,是比较肤浅的。或把成因归之于政策向题,或归之于工会或工人,或归之于第三世界原材料价格上升等,都没有从社会制度本身去挖掘“滞胀”的根源。其论证在某种意义上,还不如古典学派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停滞”现象的分析有说服力。如李嘉图等人提出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马尔萨斯人口几何级数增长规律等。如袅不是因这些规律忽视了技术进步和不符合人口实际增长情况,单从推理上看,确有一定的迷惑力。回顾十年改革,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争论,起初是在改革与发犀关系上展开的,近几年,由于通货膨胀的不断加深,才越来越明确地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展开了一务论。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场合,表述过对改革与发展的观点。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强调改革的非均衡特征与增长的非均衡的配合,一种倾向是强调改革的非均衡与增一决的均衡配合。前一种倾向主张有限度的赤字财政政策,适度的货币扩张,可容忍的物价上涨,需求略大干供给的环境等。后一种倾向则主张:抑制“经济过热”,创造改革的宽松环境,保持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综合平衡,相机实行配套的改革等等。这两种倾向都有共真理性,对改革都有贡献。前一种倾向指出了改革中的非均衡状态的不可避免性,强调了提高供给能力的重要性,强调了改革中货币化过程的必要性,强调了物价上升的必然性特点等,这些观点都是正确的。但是,当这种非均衡倾向扩展为主张实施各种非均衡的经济政策,以至有人发展为主张用通货膨胀政策去发展经济时,当否认改革成功需要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时,则在其理论上出现了误区。即把非均衡不仅看成是改革的本质,也看作是增长的本质,甚至看做是改革时期经济政策的本质,这就成为绝对化的非均衡论。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不足取的。-6-4.如何正确认识通货膨胀有人提出,经济增长速度一快,就会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不是洪水猛兽,它并非十分可怕。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通货膨胀还是社会发展的一股动力。试想一想,假如一个社会通货膨胀率为负,它意味着一笔钱不必存入银行,放在家里就会升值。这就必然会造成一批好吃懒做的懒汉,依赖钱的升值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