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传统碉房式民居环境适应性与文化表达探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西藏传统碉房式民居环境适应性与文化表达探究作者:陶然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1期摘要:通过对西藏地区传统碉房式民居建筑的普遍特点总结,分析其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宗教文化,地域文化对碉房式民居的影响。关键词:碉房式民居;适应性;气候环境;文化表达中图分类号:TU2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碉房是西藏地区常见的传统居住形式,早在汉代便对其有所记载。碉房多为石材砌筑,二至三层,少数地区也见单层平顶或土胚墙体,因其外观形似碉堡故而得名。碉房选址布局考究,建筑风格鲜明,装饰艺术突出,是极具地域特色及民族特色的典型地方民居。一、西藏碉房式民居对环境的适应性西藏地区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这里空气稀薄、干燥,太阳辐射量大,日照时数长,早晚温差较大。由于海拔高,西藏地区植被稀少,寒冷多风,一年中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气候恶劣,建筑资源匮乏,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暖、节能以及建筑材料的选取利用成为居住建筑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在对西藏民居气候适应性的分析中将选取以下几点进行重点阐述。1、因地制宜的聚落选址碉房式民居选址多成聚落集中建在河谷附近、朝南或东南向的缓坡上,依据地势、坡度,平整出若干台地,依照从下而上、北高南低的原则建造房屋,形成退台式的布局模式。村落的房屋布局往往成组团式,户与户之间比邻而居,共用山墙以减少房屋的散热面积。入户大门一般开在被风向,不仅如此,聚落组团常常有意错落使道路曲折蜿蜒,以防冬季寒风直吹。本着这种因山就势,因地制宜的营造方式,传统藏族村落呈现出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有机融合的特点。2、紧凑的平面布局形态房式民居平面多为方形(如图1)、L形(如图2)及凹字形,内设院落或天井,房间布置灵活,但总体是呈一种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布局模式。屋顶阁楼兼有储藏之用。3、适宜的建造方式龙源期刊网西藏的地区的传统碉房式民居的建造方式颇具特点。碉房建筑采用外部实墙承与内部木梁柱构架的混合承重形式。外部墙体厚重且向上有明显的收分,海拔较高的地区收分更为明显。墙体收分角度一般为6-7度,梯形剖面使中心下移,可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同时墙体上部重量减轻,有利于增加建筑高度提高抗震及抗风雪荷载的能力。墙体砌筑之后,表面往往会刷一层薄薄的白色涂料,土坯墙体上还会用五指画出有规律的弧形图案,形成手抓纹,以便雨水顺其留下。室内中心立柱,柱上支单梁,这样的承重方式可以有效的缩减木材使用量,是一种因实际情况而创造出的建造方式。二、西藏碉房式民居的文化表达建筑文化历经数千年,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对地域特色、宗教哲学都有着启示性的记录,尤其是民居建筑,更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以及本民族、本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自佛教传入西藏,与本土宗教苯教逐渐融合,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藏传佛教。解放以前,西藏地区一直实行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从生产到生活,无处不受宗教信仰的影响和支配,全民信教,氛围浓郁,因此宗教文化成为西藏社会文化中的主流文化。西藏人民怀着对信仰的虔诚用质朴的表达方式诠释其对宗教的理解及秉承,将地方文化与建筑相互融合,形成极具特色的地方民居。1、空间营造宗教对西藏建筑空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义表达及氛围营造上。碉房式民居的空间营造中也同样顺应藏传佛教的思想,在院落中心建有回型或凹型内廊,形成一处中心内核,使生存空间与“中心”发生联系,而强调对信仰的崇敬。在藏传佛教中,中心的象征非常重要。密宗佛教里的曼荼罗本义即是筑方圆之坛安置神佛,用方圆相切来突出中心,强调主尊的重要性。这种对中心的强调还能够带来某种意义上的安全感及归属感,于是藏民在房间当中立柱设火炉,床榻、家具沿墙布置,形成向心性的空间模式,通过这种空间营造方式来强调“中心”的概念,2、建筑色彩建筑色彩的运用在建筑艺术的传承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建筑外观及建筑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地区间的色彩应用逐渐形成了特定体系,在藏式建筑中也同样遵循具有一定特点的色彩体系,并通过色彩运用来祈求神明的庇护。藏族民居中常见的颜色有三种——白色、黑色、红色,分别代表不同的寓意。白色如同纯净的哈达,香浓的酥油茶,代表了吉祥、平和、善良,藏传佛教中白色也被视为神圣、崇高。每年12月,藏民会用白色涂料粉刷墙体,经济富裕者还会在涂料中掺以酥油及白糖。纯净的白色房子在多彩的高原上显得格外耀眼,同时白色还可以抗拒强烈的紫外线辐射,是藏族人民最喜爱的颜色之一。西藏建筑应用红色,来自对“地上神”——“红年神”的崇尚。[贡桑尼玛.西藏寺庙与民居建筑色彩初探.西藏艺术研究[J].2006.04,P62.]因此红色在西藏民居色彩中的地位龙源期刊网极高,且具有特定的宗教文化内涵,一般使用于室内装饰中。只有与宗教相关、地位较高的农奴主庄园及贵族官邸才可以在外墙面才使用红色。黑色有辟邪、庇护的寓意,常出现在门板、窗框四周、女儿墙等地方。窗户四周上窄下宽的梯形黑色装饰被称为牛头窗套,与白色墙体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还可以吸收热量,有辅助窗户采暖的作用。有些地区民居建筑的女儿墙外侧还被涂以黑色,尤其是受萨迦派影响的地区,黑色女儿墙成为建筑外部的主要装饰色彩。3、装饰构件西藏传统民居建筑的装饰艺术造诣深厚,通过彩绘、雕刻等艺术方式综合体现了地区文化及宗教特点。大门是碉房民居中重点装饰的构件之一,是由门框、门楣、斗拱所组成。门楣与斗拱相连,上方雕刻成凸字形状,中间镶有佛龛。斗拱出挑,支托伸出的屋檐,其上绘有佛教中寓意吉祥的装饰纹样如莲花、云彩、龙凤等,多用蓝、红、绿三色。在大门及窗户上部有排列整齐的双层飞头出挑,其外悬挂一种被称为“香布”的长条形纺织品,是喇嘛教教义的一种体现,香布每年更换一次,上有彩色条纹装饰,有保护门窗构件及遮挡阳光的作用。处于对“中心”的理解认知,及仿“坛城”的室内布置,室内中柱往往是重点装饰的地方,装饰手法多为木雕及彩绘,通身漆以红色,上绘蓝色、绿色为主的吉祥纹样,有些家中还悬以谷物、牛角进行装饰。西藏民居屋顶上的四角转角中部内置有方形石片,石片上有圆形空洞,内插树枝旗杆等,上挂象征着蓝天、白云、红火、黄土、绿水的五色经幡,具有祈福避灾的寓意,是极富民族特色的装饰。经幡下或堆玛尼石堆,或放置牛角、羊头等,同样是祈福、喻示吉祥之意。三、结论民居是地方文化、民族艺术最朴素的载体,西藏碉房式民居是藏族民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人民在高原地区特殊的的地理环境下劳动智慧的结晶。古老的民居艺术是西藏地域文化的血肉及灵魂,传统碉房式民居的种种特征在高原恶劣的气候条件及特定的地域文化、宗教文化中所表现出的适应性对现代建筑中的地域性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如何平衡地域文化、生态节能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关系,使其更有效更自然的融合,也是广大建筑工作者需要思考及探究的重要问题。参考文献:[1]赵新良.诗意栖居——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解读[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0.[2]次多.西藏民居建筑刍议.中国藏学[J].2004,第1期/总第65期,P80-83.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