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雏军案例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财务案例分析小组成员:学号20111185+0110343738姓名张瑶王玮张诗涵董婷姚金桃顾雏军案例分析顾雏军案例分析摘要:熟悉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人,一定会记得十年以前的“郎顾之争”,这场涉及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资产流失问题的争论最终因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锒铛入狱而结束,就当一切都将盖棺定论成为历史的尘埃之时,孰料会在今日出现戏剧性转折。2012年出狱后的顾雏军即不断开始申诉,2014年1月17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决定受理顾雏军对该法院2008年作出的终审判决的申诉,对其是否符合再审立案条件进行审查。这意味着,看似盖棺定论的顾雏军案很可能出现戏剧性转折,这也是十八大以来,对涉及民营企业家的争议案件重新进行司法审查的又一动态。关键词:民营企业,收购价格一、案情回顾及解剖2004年,郎咸平发布一系列名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讲话和文章,指责顾雏军在收购活动中卷走国家财富。并提出一些地方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随着两人的争论加剧,舆论界开始介入,有关顾雏军侵吞国有资产的指控不断喧嚣尘上。有关部门也因此开始调查顾雏军及其旗下的企业格林柯尔系,特别是龙头企业科龙电器。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一些罪名被加于顾雏军头上,顾雏军也因此锒铛入狱。但在2012年顾雏军服刑期满释放之后,就不断地在各种场合控诉自己受到的冤屈,指出所有的指控都是莫须有而故意罗织于他的头上的。事实上,为其最初立案的很多严重的指控由于未能找到足够证据,在后来的审讯中都已被撤销,而剩下为其定罪的都是事实模糊而且无关紧要的罪名。很多人认为,顾雏军一案在中国有着巨大的标志性意义。相当部分的专家表示,自顾案之后,一系列的民营企业遭到了整肃,事实上开启了所谓“国进民退”的大门。国有企业从此拥有了优越的社会经济地位,在官方资本的支持下,得以不断扩张。而相当部分中国的民营企业则噤若寒蝉,不再敢于公开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从此所谓行事要“低调”的作风开始盛行于民企。同时,由于对政策的不信任,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与民营资本开始向外转移资产。今年2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顾雏军事件与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对发生于十年之前的这一事件进行了一个完整的回顾和解剖。顾雏军案辩护律师陈有西在会上详细介绍了相关案情。他表示,顾雏军的资本积累,是在美国和英国完成,是在国外经商积累了1.7亿美金,然后过渡香港,注册了格林柯尔公司。这一点与中国许多民营企业,获取第一桶金的过程完全不同,从没有做过制造假冒伪劣、走私这样的事情,其原始积累过程非常干净。之后,顾雏军瞄准了中国家电的市场。正好科龙电器亏损是8亿多,全亏20多亿,已经停盘,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由于顾雏军有钱同时有自己国际市场资本运作的经验和国际销售网,所以他愿意进来,广东当地的政府就将这个亏损的公司卖给了他。顾雏军带了1.7亿美金进中国,接管科龙电器以后,使这家企业第一年就扭亏为盈,第二年就有了很大盈利,与此同时顾雏军又开始了资本运作,进一步扩张兼并,连续收购了四家上市公司。因此很快就在中国声誉鹊起,进入了富豪榜,成了一个赫赫有名的企业家。但与此同时却也引起社会上的误解,认为他买科龙电器的时候,是利用了不正当的手段,买到一个优质的金娃娃,科龙电器当时是好公司,被顾雏军捡了一个桃子,而根本忽略了原来的国际会计师行都审计亏损的状况,根本不了解这些企业真实的财务报表,就认为是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一个典型。但很快便有人煽动说顾雏军是空手套白狼,用很小的资本,买到五个上市公司,所以马上就成了一个百亿富豪。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所以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之前,发生了郎顾之争。从顾雏军被打击,被抓开始,紧接着就接连产生了陕北油田、山西煤矿等事件,和其他一系列民营企业被整治的情况。可以说,顾雏军的事件揭开了中国当时国进民退,民营企业备受打击等的一个序幕。因此,这一案件具有鲜明的标杆意义。陈有西发言表示,整个顾雏军的案件从一开始就充斥了诬告,以及各种莫须有的指控。最初指控罪名包括侵占累计33亿,诈骗累计2亿多,以及编制银行虚假的票证等等。而最终经过公安侦查以后,最初诬告四条罪名全部被排除,最主要的诈骗罪名也全部取消,保留了三个罪名,但却重新罗织了第四个罪名,将顾雏军审判入狱关押七年多,而曾经一个欣欣向荣的民营企业也就此沦落了下来,并最终导致被强制兼并。但有些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导致顾雏军命运转折的原因,是如他自己所说,蒙受“不白之冤”,还是法律对资本大鳄破坏游戏规则的惩罚,现在结论并不清晰。这或许也是广东省高院接受顾雏军申诉的原因之一。在这个意义上,郎顾之争没有结束,顾雏军案也没有结束。广东省高院在这个时点上接受顾雏军案申诉的复查,对于回答这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或许是一个契机。二、顾雏军资本运作失败的原因顾雏军以为自己做好了,但是他把自己的能力放大了。在他身上,出现了经营者角色错位,以为自己能做好一切。这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一、对银行与企业的共生考虑不周顾雏军进入科龙后,始终认为把科龙做好就不怕任何人。所以,他从来不求银行,都是银行求他。从科龙的销售收入看,科龙的负债水平是很低的。但是,他却拿了大量的短贷去长投,拿了很多流动资金去做并购的事。在科龙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他却没有做好和银行关系的准备。如果他真从银行借出50亿,谁都没法“治”他。但就因为他的格林柯尔才借了6个亿,科龙公司才借了20个亿,就因为他借得太少,市场一有点风吹草动,银行就倒过来追他还债。顾雏军醒悟到:银行和企业的关系是,如果你真敢借,最后就变成银行求你。如果你真不敢借,一旦资金有什么问题,你就求他们。他没有考虑到在中国资本市场,银行与企业的这种共生关系,没有考虑到企业的负债率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水平最合算。二、对国内环境没把握好顾雏军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像郎咸平这样只为自己出风头的学者,就能把众多社会资源都调动起来。他曾给各级政府高层写信呼吁:如果政府肯支持他一把,放给他10个亿的信贷额度,他就过去了。但就因为郎咸平看似忧国忧民的说辞,弄得没有人愿意或者敢帮他。他没有想到的有很多……三、低估了社会对资本运作的歧视顾雏军还低估了中国民众和社会舆论对资本运作的歧视。媒体一边倒地骂他,很让他感到伤心和悲哀。他认为中国民众缺少最基本的金融常识。在美国进行杠杆收购,一点资本金都没有也不要紧。如家居环保产品招商果要收购,可以先发垃圾债券进行收购,那拿什么做保障?就拿要被收购公司的身家做保障!这有什么丑恶的?五月花的管理层是怎么打败他的?不就是依靠民族情绪贷出90亿英磅打败了他,玩的同样也是空手道。李肃评价说:“中国整个社会的金融意识落后世界20年。因此,人们把没钱干有钱的事都当成洪水猛兽,认为这是欺骗。按理论上说,劳动者借资本的钱去做事,最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这个时代本来就是有智力能力的人能调动资本,因为资本是过剩的。可是在中国,人们普遍还认为:民营企业家就该老老实实拿赚到的钱再去做投资,接受资本支配劳动的运营模式。而智力劳动支配资本就变成最贪婪的行径了。”在这种环境里,顾雏军的做法无异于自寻死路。三、顾雏军中了谁的“埋伏”顾掌控的科龙挪了多少现金去作连环并购,现在还没有公布结果。其实,挪走上市公司现金去收购下一家公司的事情纵然是真的,这也不算是顾的发明,甚至也不是中国人的发明。这是资本市场的潜规则,全世界的大股东都能在玩这个游戏时,毫不手软,说有大股东从不觊觎上市公司的丰盛现金,就像说一只猫从来不关注鱼缸里的金鱼一样。而这一切的另一个潜规则是,一切都要在水下进行,大股东不要像鲸鱼一样,在下面吃饱了还跃出水面供公众凭吊。而且,只要它能把股价维持在高位,你大股东去搞什么产业整合,中小投资者也乐得跟庄。如果纵览中国冰箱业的国际并购局势,就可以管窥顾雏军所谓的“用它(来历不明的巨额资金)做什么事”的秘密。上个世纪,中国冰箱行业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局洗礼,淘汰了太多的“知名品牌”。在“顾雏军”这个名字出现之前,中国冰箱行业暂时形成了四巨头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海尔、新飞、科龙、美菱”。海尔和新飞,是实业中的佼佼者,他们的战略决策是在与跨国冰箱集团竞争的形势下,寻求在自有技术上占据优势,因此,这两家都投入大笔资金进行自有技术研发和自有品牌营销。而科龙和美菱,正在江河日下。而顾雏军作为资本家,而非实业家,他的战略视角自然与张瑞敏们截然不同:他看到的是,大量被淘汰掉自有品牌的企业,仍然死而不僵,因为在目前全球冰箱巨头的生产基地都在向低成本的中国转移的大形势下,依靠给跨国巨头代工贴牌,其产能依然继续存在。而通过资本运作整合、兼并这些企业,就可以形成一种截然不同于海尔、新飞的国际竞争力——代工产能的垄断联盟。这样的联盟,一样有资格和跨国巨头讨价还价。而这种战略模式,更有通过资本市场四两拨千斤之效,对于缺乏技术储备的科龙和美菱,效果远远迅速于开发自有技术。顾的这种战略,正所谓“剑走偏锋,扬长避短”。实际基本印证了这种推测:从2001年开始,顾雏军只用了三年的时间,连环掌控了科龙、小鸭、远东阿里斯顿、吉诺尔、上菱、美菱的冰箱生产线,进而掌握了中国冰箱制造业25%的产能。而且,他收购这些企业后,无一例外都开始大规模承揽代工贴牌业务,出口的冰箱越来越多。最近,传出跨国冰箱巨头有意接盘科龙的消息,这个结局对中国人保住民族冰箱业的前景无疑是一个打击,通过收购格林柯尔的残局,可以一举鲸吞科龙与美菱两家民族冰箱巨头,并且同时消灭一个自己潜在的竞争对手,真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国退洋进的脚步声,似乎真的越来越近了,顾雏军终于中了“埋伏”,可惜直到今天,我们也不能明说,是谁埋伏了他……四、顾雏军案的总结1、现在来分辨谁真谁假比较困难。但是我想指出的是,科龙公司财报造假是确凿无疑的,所以无论如何,作为企业最大的负责人,顾雏军都应该为财务造假负责。因为德勤公司毕竟只是科龙聘请的审计公司,尽管作为审计专业机构应该持有其专业操守,但是最终对财报负责人的应该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如果德勤最终被证明真的有违规违法行为,理应受到法律追究,但是在数亿元的财务这样的大事上,顾雏军显然是也应该是拥有最大话语权的。所以,先且不说顾雏军所言遭人逼迫的说法是否真实,即使真的遭人逼迫,他也应该负责。2、2002年以来,科龙公司及顾雏军本人已经存在采取虚增收入、少计费用等多种手段虚增利润,导致该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报告与事实严重不符。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证监会是否进行了有效的监管?业绩形成巨大反差会引起公众注意和怀疑,那么证监会就理应开始对科龙案调查,然而事实上却没有。顾雏军为什么能够用十分少的资金就撬动130多亿元资本的控制权,最为简单的手法就用所谓的专利技术反复充当注册资本。这样简单的违规行为,只需调查一下就会水落石出,但有关部门没有核查,顾雏军才能够畅通无阻。地方政府又该负何责任?当地政府当时有没有对顾雏军和他的格林柯尔进行必要的“尽职调查”?经济学界对郎咸平表现出的集体沉默,实际上暴露出了社会制衡力量和保护监督机制的缺席。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