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的坚持和创新,是对我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重大贡献,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与时俱进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就有了关于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第一次赋予发展观以科学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探索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作了不懈努力,形成了一系列极为丰富的关于发展的思想。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观点,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发展道路的开篇之作,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充分体现了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思想,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三个有利于”的发展理念,制定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阐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二大关系”,提出了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丰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形成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认识、新境界、新飞跃。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创新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和动力。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关系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中心概念和第一要义,核心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这就为我们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二、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造福人民的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本质和核心,强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维护人民利益、解决人民困难、保护人民权利,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强调协调发展,走文明发展道路,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持久永续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第四、科学发展观是整体推进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拓展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拓宽了发展的视野,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内涵。第五、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的发展观。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科学发展观强调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本文来自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深刻反映了当今时代进步的潮流和中国人民致力于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崇高志向。可见,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二)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科学发展观不仅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而且找到了当代中国发展的规律。首先,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深刻认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还不完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可持续发展压力增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但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缩小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繁重等等。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准确认识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我们抓住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根本遵循。其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的的深刻揭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了什么?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在发展中始终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把发展作为社会进步的总体过程,充分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使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更加明确、更加清晰。再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途径的深刻把握。现在,我们已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起点。在我们面前,摆着两种前途:一种是崛起腾飞,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另一种是徘徊不前,导致贫富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能否争取前一种而避免后一种,还取决于我们今后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科学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是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就是要创新发展模式、优化发展机制、提升发展质量;就是要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实现发展的均衡和协调。(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党的政治旗帜和战略思想,而且是指导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换句话说,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是一个关于发展的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第一,为什么发展。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人类社会的全部实践活动。发展是一个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头等大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靠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靠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发展;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靠发展;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要靠发展。发展始终是中国社会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和鲜明主题,贯穿于党执政兴国的全部过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执政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着眼于发展、围绕着发展、有利于发展,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就深刻揭示了“为什么发展”的问题,是指导我们谋求发展的根本遵循。第二,为谁发展。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谋求发展,不同国家的发展目的和发展性质是不同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这四个字,深刻回答了为少数人发展还是为绝大多数人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我们的发展是为了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发展;深刻回答了着眼于物的发展还是着眼于人的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谋求发展的根本目标;深刻回答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我们的发展不仅要造福当代,也要造福子孙后代。这一新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性。这就深刻揭示了“为谁发展”的问题,是指导我们认识发展的根本观点。第三,怎样发展。这既是一个谋求发展的世界观问题,也是一个谋求发展的方法论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要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科学态度抓好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防止“单打一”的发展;强调协调发展,防止“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防止“吃祖宗饭、断子孙粮”的发展。这就把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统一起来,把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与我们党执政并将长期执政的历史使命统一起来,把造福当代与造福子孙后代统一起来,科学指明了今后中国就是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以此作为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政策取向和行动导向。这就深刻揭示了“怎样发展”的问题,是指导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方法。二、发展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是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又是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一)我国改革建设实践成果的结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和重要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都得益于我们党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总结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将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强调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二是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发展满足人民需要。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这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的一条宝贵实践经验。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这就为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执政理念赋予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三是必须大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践证明,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科学发展观强调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节约资源能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办法。这就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任务和要求。四是必须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不能脱离国情、超越阶段、急于求成。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消除了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五是必须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一起抓,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经验。科学发展观在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同时,又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发展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发展战略更加科学完善。(二)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的汲取科学发展观吸收了国际社会发展实践的经验教训,借鉴了世界经济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一些国家走了一条经济社会畸形发展的道路,带来了严重后果,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是经济的增长不等于发展。不能把发展单纯地归结为物质财富的积累和GDP的增长。发展不仅要有经济量上的增长,还要有经济质上的提高。一句话,发展既要回答“有多少”,还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