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尔罗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郭尔罗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阿汝汗郭尔罗斯部落在其漫长的迁徙和最后定居于松花江、嫩江流域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灿烂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郭尔罗斯草原,在其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渗透、相互交融,构成了郭尔罗斯文化的多元性、复合性,形成了特殊的地域文化——郭尔罗斯文化。郭尔罗斯文化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包含了文学、艺术、体育、宗教、餐饮、建筑风格、生产习俗、生活风俗等等方面,留下了宝贵而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查干湖冬捕习俗、郭尔罗斯蒙古族婚俗、安代舞、马头琴音乐、四胡音乐、郭尔罗斯民歌、郭尔罗斯蒙古族萨满祭天、郭尔罗斯蒙古族乌力格尔,已经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郭尔罗斯蒙古族说唱艺术“乌力格尔”登上了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郭尔罗斯文化孕育了中国马头琴之乡,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郭尔罗斯文化赋予了查干湖生命和灵魂,打造出了世界奇观冰湖渔猎和最具生态、民族特色的AAAA级旅游休闲度假区。郭尔罗斯文化塑造了郭尔罗斯人“热情豪放、坦诚守信、勇敢坚韧、务实合作”的品质特征,郭罗斯人的这种品质特征凝炼出“友好诚信、求实创新、团结奉献、敢为人先”的前郭罗斯精神。郭尔罗斯文化造就了前郭尔罗斯经济强县,创造了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典范。我们要大力挖掘整理、传承弘扬、创新发展郭尔罗斯文化。一、郭尔罗斯文化的内涵(一)郭罗斯文化是发源于郭尔罗斯部落、形成于郭尔罗斯草原,以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和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为支撑、以蒙古族文化为主体的一种地域文化。一个地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地方特色文化的形成,主要靠历史名人和重要事件的支撑。“郭尔罗斯”一词在古代史书中均读作“豁罗剌思”,清朝以后读作了郭尔罗斯。郭尔罗斯最初是一个人名,然后由人名演变为氏族、部落,后来又演变为地域名称。它起源于额儿古捏·昆的蒙古部落,初迁至根河流域,后迁至洮儿河、霍林河一带,其中一支于1195年迁至嫩江、松花江汇流处游牧并定居。从广义的空间范围看,郭尔罗斯地处东北平原、松嫩平原和科尔沁草原“三原重叠”的地方;也是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三山环抱”的地方;又是松花江、嫩江交汇的地方,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人杰地灵。在郭尔罗斯发展历史中,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人物,成为郭尔罗斯文化的重要标志。成吉思汗十一世祖母阿阑豁阿是古郭尔罗斯人,即豁罗剌思人,她是蒙古历史上著名的“三贤圣母”之首,是缔造伟大蒙古、缔造尼仑氏族、缔造孛儿只斤氏族的圣母。阿阑豁阿是成吉思汗十一世祖朵奔篾儿干的妻子,婚后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不古讷台,另一叫别勒古讷台。朵奔篾儿干去世后,阿阑豁阿又感天光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大儿子感到大惑不解,便背着母亲议论此事。有一天,阿阑豁阿煮熟风干的羊肉,让五个儿子吃饱了,接着让他们并排坐好,给每人发了一支箭,让他们折断,孩子们很容易就折断了。阿阑豁阿又拿出五支箭捆到一起让他们折断,结果孩子们费了很大劲谁也没能折断。于是,阿阑豁阿说到:“你们五个全是我生的,若不齐心,就会像单支箭那样容易被人折断,如果能够合力,就会像捆好的五支箭一样不易被人家折断。我后来生的三个儿子是感天光生的,是上天之子,将来成为万众之主时,人们就会明白了”。“五箭教子”的故事是蒙古族历史上倡导团结精神的经典故事。有史家认为,团结是蒙古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典故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这一精神。阿阑豁阿最小的儿子孛端察尔的十世孙就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夫人阿拉坦哈屯也是古郭尔罗斯人。古郭尔罗斯历史上还有两位比较著名的女性,一位是蒙古首任大汗合不勒的妻子篾台夫人,另一位是蒙古帝国“中兴之主”宪宗皇帝蒙哥的皇后火里差夫人。这四位女性被称为郭尔罗斯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女杰”。郭尔罗斯将领薛赤兀儿是成吉思汗的笔帖士,是《蒙古秘史》作者之一。火原洁是元末明初郭尔罗斯人,著名翻译家,主持编写蒙汉文对照的词汇集《华夷译语》,又与他人合译了《蒙古秘史》。布木布泰即清孝庄皇太后与郭尔罗斯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少年布木布泰经常随父母到郭尔罗斯草原进行狩猎活动,传说有一次,在郭尔罗斯草原的查干湖畔狩猎,巧遇路经此地的皇太极的马队,皇太极被孝庄的美貌打动,后召进宫为妃,最终成为扶持清朝三个皇帝建立大清基业、母仪天下的重要人物。后来,孝庄每当回忆往事,都会想到查干湖,于是在其父母去世后,由其子顺治颁诏,将其父母陵设立在查干湖畔自己与皇太极初次相识的地方,并留下坟丁守卫,就是现在的长山镇库里村。清乾隆年间,郭尔罗斯前旗扎萨克王爷恭格喇布坦不顾清朝蒙地封禁政策,鼓励山东流民开垦郭尔罗斯草原,成为郭前旗农耕文化的开创者。郭尔罗斯近现代著名人物还有反清抗日英雄陶克陶胡、四弦琴演奏家苏玛等。郭尔罗斯草原上还孕育了大同会、骑兵团等革命进步组织。这些发生在古郭尔罗斯部落和郭尔罗斯草原上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在中国历史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很多人物的事迹被世人广为流传并载入史册,成为郭尔罗斯历史文化发展中重要的人文资源,构成了郭尔罗斯文化鲜明的地域特征。概括起来说,郭尔罗斯部落在其漫长的迁徙和最后定居于松花江、嫩江流域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灿烂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二)郭尔罗斯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是郭尔罗斯部落在漫长的游牧迁徙以及最后定居的过程中,与多民族相互交流、与多种文化相互碰撞融合而形成的。郭尔罗斯草原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多个民族多种文化相互融合交流,构成了郭尔罗斯文化的多元性。据考古发现,早在13000年前,查干湖畔的青山头上就有了人类生产生活的足迹,这些人被史学界称为“青山头人”。他们以捕鱼打猎为生,逐渐发展形成了渔猎文化,辽金时期的“春捺钵”、“头鱼宴”、“头鹅宴”就是渔猎文化最直接的体现。郭尔罗斯部落在沿着嫩江流域不断迁徙,最后定居郭尔罗斯草原后,又带来了游牧文化。到了18世纪中期,随着郭尔罗斯草原进行“蒙地开发”,农耕文化逐渐从中原地区传入。三种文化相互碰撞、渗透和交融,逐渐形成了郭尔罗斯文化。可以说,郭尔罗斯草原,在其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渗透和相互交融,构成了郭尔罗斯文化的多元性、复合性。三种文化有机融合的基础源于蒙古族的包容性。成吉思汗在他征服和统治时期,不是试图用一种文化去同化另一种文化,而是允许有不同文化的存在,允许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存在。这种思想传统为郭尔罗斯文化的多元性提供了可能。三种文化有机融合的大背景来自于生存的基本需要。农耕文化进入郭尔罗斯草原后,人口逐渐增多,要解决人的生存问题不能只靠一种产业,需要牧业、农业、渔业多方位提供产品维持生计,这样逐渐把农业、渔业、牧业结合起来,也使当地群众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了改变。蒙古人信奉的藏传佛教发源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早期那里没有农业生产,畜牧业比较发达,牛羊肉成为主要食物来源。中原地区农业发达,粮食是主要食物。受藏传佛教影响,蒙古人不吃鱼,而郭尔罗斯的蒙古人不仅吃鱼而且捕鱼,这是由于当时郭尔罗斯农业和牧业虽然都已经存在,但都不发达,单纯靠农牧产品都无法满足人口日益增多的需要,而当时查干湖原住民长期以来一直以捕鱼为生,当地江河湖泊众多,渔业比较发达,吃鱼也就成了当时维持生存的一种必然选择,这就是三种文化之所以能够相互融合的根本原因。三种文化有机融合的直接因素是宗教。其中,萨满教起决定性作用,佛教起到了调和作用。渔猎文化中体现的宗教文化主要是萨满教;游牧文化中体现的宗教文化主要有蒙古萨满教和藏传佛教;农耕文化中体现的宗教文化主要是汉传佛教。这三种文化之间虽有矛盾,但同时还有一定联系。渔猎文化和游牧文化在宗教文化上的共同点就是萨满教,这是二者能够融合的基本点;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宗教上的共同点就是佛教,只是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存在差异,这也是二者之间能够融合的基本点。郭尔罗斯人接受渔猎文化一方面是生存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对信仰的一次冲击或变革。为了找到心灵的安慰,他们就请喇嘛诵经,祈求佛教的认同,从而逐渐使藏传佛教的喇嘛诵经、查玛舞参与到捕鱼的生产习俗和祭祀过程中来,逐渐演变成为“祭湖”、“醒网”仪式。“祭湖”和“醒网”原本是分开进行的,蒙古人祭湖,契丹人醒网。“祭湖”和“醒网”本身所体现的宗教都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最原始的萨满教。萨满教是阿尔泰语系民族早期信仰的宗教。其核心是万物有灵论、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查干湖“祭湖醒网”体现的主要是自然崇拜,在蒙古人游牧文化中,最初的宗教就是萨满教,信奉自然崇拜,认为万物有灵,祭拜天地山川、江河湖泊。醒网体现的就是灵魂附着观念,认为渔网有意志和感情附着。查干湖醒网仪式本身是早期青山头人、契丹人共同接受和实施的一种萨满教之物体有灵的祭拜活动。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同渔猎文化是相冲突的,但到了一定时期,郭尔罗斯人逐渐接受了渔猎文化,并参与了“醒网”仪式,以至最后将“祭湖”和“醒网”结合起来进行。(三)郭尔罗斯文化是植根于郭尔罗斯历史,不断吸收现代文明成果,包含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中的一种先进文化。郭尔罗斯文化是一种包容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文化体系,它包含于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郭尔罗斯文化始终在吸收一切先进文化成果来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县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友好诚信、求实创新、团结奉献、敢为人先”的前郭尔罗斯精神,就是在传统郭尔罗斯文化和现代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高度概括而成的。优秀的文化培养了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郭尔罗斯人,郭尔罗斯人又将在社会发展实践中不断赋予郭尔罗斯文化更多、更丰富的内涵。所以说,郭尔罗斯文化是中华民族大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地域性、丰富的多元性和与时俱进的先进性。郭尔罗斯文化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包含了文学、艺术、体育、宗教、餐饮、建筑风格、生产习俗、生活风俗等等方面。文学创作主要是以苏赫巴鲁、王迅等一批作家的小说、文学、诗歌、民俗研究、历史研究、考古研究著作为代表;文化艺术方面表现为马头琴、乌力格尔、安代舞、郭尔罗斯民歌、好来宝等;体育方面的代表是那达慕大会,包括摔跤、射箭、赛马等;宗教方面表现为庙会、查玛舞、萨满舞等;建筑风格方面主要以圣火城标、哈萨尔广场、郭尔罗斯县门、王府、妙因寺、蒙古大营、成吉思汗召等为代表;生产习俗主要是以查干湖“祭湖醒网”体现;生活风俗方面主要以郭尔罗斯婚礼习俗、祭敖包为代表;餐饮方面主要包括郭尔罗斯全羊席、查干湖全鱼宴等;服饰方面主要表现在蒙古袍、蒙古族歌舞服装、马头琴表演服装和中小学生校服等等。另外,一些概念性的文化符号如乡村、社区、街路、企业、大型活动场所的蒙古语名字也是郭尔罗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成为了郭尔罗斯文化的厚重载体,为演绎解读郭尔罗斯丰富的文化内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二、郭尔罗斯文化事业取得的成就近些年来,郭尔罗斯文化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是文化工作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县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三个三”发展战略,提出要大力打好民族牌,弘扬民族文化。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继续打好“生态、绿色、民族”三张牌,构建郭尔罗斯特色文化区,力争把我县建成文化大县。文化工作者勤奋工作,创作了一批具有郭尔罗斯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县内社区、村镇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空前活跃。县内举办大型活动时,全体机关干部、学生都身着民族服装,蒙古族公民自觉使用蒙古语名字。街路、学校、社区以及商企店铺的名称也都体现出蒙古族特色,处处都体现出郭尔罗斯文化的浓厚氛围。二是文化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累计投资2亿多元,使文化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加强。先后建成了全省县级一流的民族体育场、门球场和体育训练馆。建成了国家一级标准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两处博物馆,其中博物馆馆藏国家二级文物35件,三级文物330多件。先后建成了5处文化广场、22处敖包以及圣火城标、县门、日月火路灯及郭尔罗斯文化长廊。农村文化站、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也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查干花镇建成了草原文化馆综合楼和草原文化广场,达到了全省乡镇一流水平。三是郭尔罗斯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挖掘和保护。恢复重建了藏传佛教妙因寺,寺内的千手千眼观音像是东

1 / 1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