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间文学与文化•1民间文化坐标中的民间文学•2从民间文学看民间文化•3世纪之交的民间文学研究•第二节学习目的与方法提示•第三节汉族民间文学小史(一)•汉族民间文学小史(二)•第一节民间文学与文化一、民间文学是什么•1。概述•1.定义:民间文学(folkliterature):民间口头创作、流传、修改、加工的文学。民间文学是中文专业基础课。•2.文学的民间部分、口头部分,体裁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史诗、歌谣、叙事诗、谚语、谜语、小戏等。•3.与民间艺术关系密切•4.民间文艺(审美)包含民间文化(精神文化)二、民间文学与民间文化(文化小传统)•1.文化包括物质、制度、精神、语言四个层面,民间文学属于精神和语言两个层面的文化(语言文化还包括具有民间特点的口头表达:如口头禅、脏话等)•2.民间文化指的是社会中下层文化,属于文/野之分中的“野”一类,归入文化的小传统(littletradition),此种文化会以自己的方式反作用于上层文化。•3.民间文学,扮演着民众生活记录和教科书的角色,属于民间文化•具体而言,民间文学与民间文化之间有下列几种关系:•1)民间生活/民众历史:民间文学是民众历史的口头化。如神话中关于万物起源/人类起源/造物/发现谷物/战争。皆与民间历史相表里。•2)民间文学/风俗习惯:民间文学属于民间风俗。如抢婚、哭嫁歌、唱情歌送情物、情歌与约婚。•3)民间文学/民间道德:如重男谜语(晒衣歌)、一夫多妻(火萤抬抬)、拜把子(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有福同享……)•4)民间文学/民众心理:•如万物有灵观念(人兽婚,人请畜办事),•灵魂观念(灵魂袋、哈姆雷特),•超自然力崇拜(节日起源:傣女战魔/泼水节,老鼠嫁女/仓神崇拜,厕所/紫姑崇拜)4民间文学功能•1.重估中下层文化•雅/俗之俗部分,生活文化/雅文化之动力。荀子:“圣人明知之,士君子安行之,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2.汲取民间艺术养分•1)平中见奇的人格魅力•通过假想赞颂神性的人(精卫,后羿,神农,鲁班,顺风耳等),是将人性传神,鄙视懦夫和丑陋,马斯洛理论(《金枝》开篇),善良是民间文学的道德水准。•2)民间风格——“洗练,简洁,非雕饰”的艺术魅力•a.跨时空(瞻前顾后:《卖火柴的小女孩》《狼外婆》)具有永恒的魅力b.概括性(典型、概括性)与民间文学的普世价值。如执著与爱心(夸父、大禹、精卫、愚公等)•c.想象性:神话(人用想象造神),如创造性想象(如哈尼族始祖生育万物及人类神话),变形想象(如刑天、西王母、盘瓠)•d.率真(真实,无雕饰:如北朝爱情民歌)与简洁(古代民间制鼓歌诀。谚语:百闻不如一见;撒网提纲,拿衣提领;舍不得羊,打不着狼;铁公鸡一毛不拔)•3.民间文学与文化建设•A效用:•1)作为文化教养的一部分•2)作为判断民族性的一个标志•3)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润滑剂•B意义:•1)进一步清理本国文化史•2)发挥民间文学在当代的积极作用•3)滋养当代文学与艺术创作•4.人文科学体系中的民间文学•1)文学与民俗学的交叉•2)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亦园语)•3)与其他学科之关联(文化人类学,文字学,语言学,历史学,心理学,美学)三、民间文学的晚近滥觞•1、斗争之武器•2、1920北大歌谣运动,1919年胡适将民间文学列入“国学门”,1927年中山大学;30年代杭州成立“中国民俗会”。有许多著名文人如周作人、胡适、容肇祖、顾颉刚、朱自清、茅盾、闻一多、鲁迅及其故事新编、郭沫若及其《女神》加歌谣运动的相关活动。汉族民间文学小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含三•(1)士大夫上层文学;•(2)市民文学(小说、戏曲);•(3)中下层民众口头文学(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等)一、先秦民间文学•1《诗经》与两周北方民间歌谣•《诗经》(B.C.11~B.C.6)500年305首诗歌,其中风(160首15国风)和小雅(大小雅105首)属民歌,短小/四言/口语/有赋比兴手法/多情歌(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田耕生活(七月流火)、征夫(何草不黄)等内容。一、先秦民间文学•2、《山海经》《淮南子》等与上古民间神话•1)创世类:盘古(三国徐整《五运历年纪》)•2)补天类:女娲(淮南子)•3)人类起源类:a.神以材料造人(女娲)b.图腾生人(山海经:犬封国)•4)自然现象推源类:(山海经:扶桑[日神]神话)•5)英雄类:文化英雄(文字/仓颉,取火/燧人氏),造福人类(后羿,精卫),战争(共工,刑天)一、先秦民间文学•3、先秦散文中的神话与寓言•1)神话(庄子/逍遥游:彭祖,姑射神人等)•2)寓言:a.历史散文《战国策》(如庄辛说楚怀王)b.诸子散文(庄子/庖丁解牛,韩非子/守株待兔)•4、楚辞、巫卜之辞(楚地民歌)和神话。•如屈宋楚辞(九歌/招魂/天问)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及杂曲歌辞•1.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公无渡河》《陌上桑》《长歌行·青青园中葵》•2.汉杂曲歌辞•《孔雀东南飞》(1740字)《战城南》《有所思》《上邪》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及杂曲歌辞•3.六朝民歌(“新乐府”,郭茂倩称“清商曲辞”)•1)南朝民歌•a.吴声歌曲:太湖地区)•《子夜歌》42首(缠绵婉曲,家庭趣味)•b.西曲歌(荆楚西声:相思别离,贾人思妇)如《三洲歌》《青阳渡》等。•2)北朝民歌(梁代,五胡乱华时代)北朝民歌选•《紫骝马歌辞》:烧火烧野田,野鸭飞上天;童男娶寡妇,壮女笑煞人。•《折杨柳歌》:肠中愁不乐,愿做郎马鞭。出入抔郎臂,蹀坐郎膝边。•《捉溺歌》:谁家女子能独行,反著夹禅后裙露;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三、唐朝民间歌赋与变文•1.民间歌赋•1)歌:《云谣集杂曲子》•如《鹊踏枝·叵耐灵雀多满语……》•叙事歌谣《董永行孝》•2)赋:民间机警话(《晏子赋》)爱情故事(《韩朋赋》《燕子赋》)•2.变文(僧侣讲唱佛经的说唱,唱属歌赋)包括a.僧变《降魔变文》《维摩诘变文》《大目乾连救母冥间救母变文》b.俗变《伍子胥变》《王昭君变》)四、宋金杂剧词、鼓子词和诸宫调•1.杂剧词(杂剧中的歌唱唱词,金元院本)•2.鼓子词(说唱中的唱词,如《商调蝶恋花》)•3.诸宫调(用宫调说唱长篇故事,如金人《刘知几》残篇,董解元《西厢记》,王伯成《天宫遗事》)五、元代民间散曲•曲分戏曲(剧曲)、散曲二类。散曲多为民间歌谣,其中清唱的为“清曲”。散曲分:(1)套曲:一首多篇;(2)小令:一首一篇(如深受民间影响的关汉卿《黄钟煞》:“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槌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无名氏《游四门》“野塘花落杜鹃啼……”)六、明代的民歌与宝卷•1.民歌•代表作《驻云飞》:你跪在床前……;《风情》:傻俊哥,我的哥……妹妹身上有哥哥;《女自招》:小女儿非敢胡争辩……;《劈破玉歌·嫁》:一心心愿嫁与冤家去……•冯梦龙编《挂枝儿》中《说梦》《打》非常有名;冯梦龙编《山歌》中的《又》《模拟》个案1•《驻云飞》:你跪在床前,/巧语花言莫要缠,/我更愁无限,/你休闲作念/呸,莫想共衾眠,过一边。/莫入兰堂,还去花街串。/我放下纹绡各自眠。•《风情》:傻俊哥,我的哥/和块黄泥捏咱两个。/捏一个你,捏一个我/捏的来一似活托。/捏的来同床上歇卧。/将泥人儿摔碎,/着水儿重和过。/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哥哥身上也有妹妹,/妹妹身上也有哥哥。个案1•《女自招》:小女儿非敢胡争辩,/告娘亲恕孩儿实不相瞒。/俏哥哥扯住吓得心惊战,/吃交杯红了脸,/俏冤家抢去簪,/一阵昏迷,一阵昏迷,/娘,我也顾不得青丝纂。•《劈破玉歌·嫁》:一心心愿嫁与冤家去,/不知你大娘心性如何?/一妻二妾三奴婢。/想后又思前,/心下好狐疑。/欲待要悬梁,要悬梁,/乖,只为难舍你!个案2:冯梦龙编《挂枝儿》•《说梦》:我做的梦儿倒也做得好笑,/梦儿中见你与别人调,/醒来时依旧在我怀中抱。/也是我心儿里丢不下/待与你抱紧了睡一睡着/只莫要,醒时在我身边也,/梦儿里又去了。•《打》:几番的要打你,莫当是戏。/咬咬牙,我真个打,不敢欺!/才待打,不由我,又沉吟了一会。/打轻了你,你又不怕我;/打重了,我又舍不得你。/罢,冤家也,不如不打你。个案3:冯梦龙编《山歌》•《又》:栀子花开六瓣头,/情哥郎约我黄昏头。/日长遥遥难得过,/双手扳窗看日头。•《模拟》:弗见子情人心里酸,/用心模拟一般般。/闭子眼睛望空亲个嘴,/接连叫句“俏心肝”。七、清代弹词、鼓词与民歌•(一)弹词•清代南方的一种曲艺,也叫南词。多7字句,第三人称叙述。演员1~3人。说唱结合。多伴三弦、琵琶或月琴自弹自唱。分苏州弹词,扬州弹词,四明南词,福建评话,长沙弹词,桂林弹词。曲调、唱腔各自不同,用当地方言说唱。•【例】明《二十四史弹词》第三段(即~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开篇歌词•说秦汉【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七、清代弹词、鼓词与民歌•一般弹词都出现在清代,最早是明末清初《白蛇传》,听众为妇女,或由妇女说唱。内容多涉妇女及其婚恋。如《再生缘》(讲述孟丽君的婚姻故事),有的弹词由女人自己创作(如淮阴邱心所作《笔生花》)•(二)鼓词•清代北方的一种曲艺。源头为宋金鼓子词。说唱时以鼓为乐器。早起为长篇战争故事。如《大明兴隆传》、《呼家将》(见例);也有一些讲述七、清代弹词、鼓词与民歌•讲述风月故事的,如《二贤传》讲述书生陈奎与李二姐的爱情故事。(见例)•清中叶以后鼓词减少,出现了“摘唱”的形式。著名的京音(韵)大鼓(如著名京韵大鼓艺人骆玉笙)、奉天大鼓和梨花大鼓。七、清代弹词、鼓词与民歌•(三)民歌•清代民歌特点如明。见于《霓裳续谱》《白雪遗音》等集。选例:•《小曲·其一》;《小曲·其一》;《闺思嫁·清江引》;《俺双亲看经念佛把阴功作》1民间文学的性质和基本特征民间文学的作者和传播者是:人民;传播媒介是:口语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1)集体性(2)口头性《刘三姐》中“从来山歌口中出,哪有船装水运来”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个案1:集体性与口头性•集体性:方卿与陈翠娥(扬州评话),刘三姐;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口头性:《诗经》之“国风”。口头性三特点(1)音调/体语:有面谈效果;(2)同是口头,说唱有别,说者追求语言生动,唱者追求节奏/旋律优美;(3)集体性是在口头性中存在的。(3)变异性(4)传承性(5)轨范性(6)服务性《灰姑娘》有500多种变式个案2:变异性与传承性•变异性:民间文学流变而产生“异式”(异文),如《灰姑娘故事》500异文,《帕遮麻与帕米巴》21种异文.•变异形式有•①重复再生法(三个臭皮匠PK三个小皮匠)•②连续再生法(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③平行再生法(张冠李戴:甲故事→乙故事)个案2•变异内容有•①不相似型变异(熟代生)•②不相关型变异(替换原作无价值内容)•③不合意愿型变异(随喜怒差异而变异内容)个案2•传承性:万变不离其宗(变中之不变者),不变是为了达到民俗上的满意为原则。不变内容包括:传统观念,传统审美意识,固定的艺术形式。如故事的“母题”(motif),歌谣的固定格式。等等。谁讲都大同小异,减少识别难度,传播与适应能力极强。扩布性•扩布性:•规则•(1)时长则扩大,时短扩小;•(2)共生并非来自扩布(牛魔王落头/罗波那落头)。•维科:共同本质的不同的表述(《新科学》)轨范性与服务性•轨范性:民众生活教科书(如“偷蛋的故事”)•服务性(1)指导性(如寓言)(2)直接性(指导农作物生长的谣谚)民间文学功能•一、协调劳动(劳动号子)•二、心理疗救(“天皇皇……”,布留尔:占有语词即占有事物本身)•三、礼俗需要(印度阿帕切的女子成年礼的歌唱,婚恋的歌唱)•四、满足娱乐(有乐必有歌,赵人毛苌《毛诗序》: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五、传授知识(农谚)•六、道德教化(劳动为美,利他主义,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