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作者简介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诗近三千首。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有“诗魔”和“诗王”之称。3白居易诗歌的特点是:①通俗易懂、雅俗共赏。②常用对比手法。③注重人物描写。“白诗四最”:唐代传诗最多、最通俗易懂讽喻诗最多、流传最广4回眸一笑百媚生,在天愿作比翼鸟,天长地久有时尽,别有幽愁暗恨生,几处早莺争暖树,转轴拨弦三两声,日出江花红胜火,—《长恨歌》—《长恨歌》—《长恨歌》—《琵琶行》—《钱塘湖春行》—《琵琶行》—《忆江南》六宫粉黛无颜色。在地愿为连理枝。此情绵绵无绝期。。此时无声胜有声。谁家新燕啄春泥。未成曲调先有情。春来江水绿如蓝。。5第一首6解题秦中吟·轻肥出自《论语》一书的《雍也》章中的“乘肥马,衣轻裘。”意思是说坐的是高头大马拉着的车辆,穿的是又轻又暖的皮袍。喻指诗中那些驾着马车、招摇过市的奢侈宦官们。《江南旱》和《轻肥》比较,你更倾向哪个题目?7课文探究:(一)赴宴1、谁“乘肥马,衣轻裘”?2、“乘肥马,衣轻裘”去哪?3、以怎样的神态去?4、如果你是一位导演,你会从怎样的角度拍摄宦官赴宴的场景?8此诗为诗人《秦中吟》十首组诗之七,约作于元和三、四年(808、809)。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他们结成一团,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另一方面,天下民不聊生,苦难深重,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10(二)宴中1、吃什么?喝什么?2、宴会的场景是否勾起你的回忆?你是否在哪部文学作品中或电影中曾经看到这样的画面?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宴会的热闹场面。红楼梦中的宴席种类繁多,就其规模而言,则有大宴、小宴、盛宴;就其时间而言,则有午宴、晚宴、夜宴;就其内容而言,则有生日宴、寿宴、真寿宴、省亲宴、家宴、接风宴、诗宴、灯谜宴、合欢宴、梅花宴、海棠宴、螃蟹宴;就其节令而言,则有中秋宴、端阳宴、元宵宴;就其设宴地方面言,则又有劳园宴、太虚幻境宴、大观园宴、大厅宴、小厅宴、怡红院夜宴等等11满汉全席菜点精美,礼仪讲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独特风格。入席前,先上二对香,茶水和手碟;台面上有四鲜果、四干果、四看果和四蜜饯;入席后先上冷盘然后热炒菜、大菜,甜菜依次上桌。满汉全席,分为六宴,均以清宫著名大宴命名。汇集满汉众多名馔,择取时鲜海味,搜寻山珍异兽。全席计有冷荤热肴196品,点心茶食124品,共计肴馔320品。合用全套粉彩万寿餐具,配以银器,富贵华丽,席间专请名师奏古乐伴宴,用餐环境古雅庄重。1213(三)社会第三层与前面两层形成怎样的关系?有何作用?最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描绘了一幅惨烈的画面,与前面宦官们豪华奢侈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让读者悟出应有的结论,这比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14此诗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对比,表达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15对比阅读:白居易的《轻肥》与《卖炭翁》一样,都是对上层统治阶级罪恶的揭露,请分析两诗在语言及表现手法上的异同。16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71、语言方面:从语言上看两诗都通俗浅显,不同的是《轻》语言更整齐,有鲜明的嘲讽意味,而《卖》整句中参杂长短句,有强烈控诉和斥责的不平之气。2、手法方面: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卖炭翁只身上的单衣和心里的愿望的对比表现了其难言的酸楚,而一车炭与半匹绡的价值的对比,更揭示其命运的凄惨;裘衣肥马强穷奢极欲的官场与江南灾年人食人的民间形成鲜明的对比,把所谓的“父母官”们不顾百姓死活的冷酷表现得淋漓尽致了。表现手法不同的有两点:第一,刻画形象方法不同,《轻》通过情境场面的描写勾勒出漫画式的人物群像,《卖》通过完整的情节的叙述刻画出工笔画式的人物形象;第二,抒情方式不同,《轻》极力渲染展现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又将其放在一个特定的背景里,以达到对其无情的嘲讽和鞭笞,诗人的满腔义愤之情表达是含蓄的,而《卖》极写卖炭翁烧炭送炭的艰辛痛苦,再写黄衣使者的霸道,对压迫者的揭露和对劳动者的怜悯,都表达得较为直露。1819写作背景此诗属于《新乐府五十首》,自序说是“伤农夫之困”,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前后,当时江南和长安周围遭受严重旱灾,诗人时任左拾遗,上疏奏陈民间疾苦,请求“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皇帝批准,并下了罪己诏(实际上不过是笼络人心的把戏而已)。20自读课文要求:1掌握字音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21细读诗歌,思考:诗歌写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分别有何遭遇或举动?22讨论:如何看待长吏、皇帝、里胥的行为?长吏:皇帝:里胥:明知天灾不上报,反而急敛暴征,自私自利皇帝一直等到有人奏报后才下诏“免税”,此前却一直不闻不问,装作不知,虚假伪善。办事拖拉,直等到“十家租税九家毕”才慢腾腾地宣布“免税”的“德音”,助纣为虐23黄纸放尽白纸催,卖衣得钱都纳却。范成大《后催租行》淡黄竹纸说蠲逋,白纸仍科不稼租。朱继芳《家桑》白居易是最早,最有力揭穿这种双簧戏的现实主义诗人。24再读诗歌,探究:诗中的叙述人称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这么写?——前七句是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再现百姓受灾的现实。——第八句至结尾,用第一人称,直抒胸臆,语气强烈,写出了封建时代千百万农民的悲惨遭遇和对统治阶级的控诉,也表现了诗人的激愤之情。第二人称叙述的优点是,缩短作者和读者,或者“我”与被叙述者之间的距离,有如促膝谈心,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从而增加作品的感染力25白居易用极其悲愤的情感,写出了农夫之苦,揭露和控诉和统治者玩弄权术,剥削人民。极为精练的概括了封建时代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体现在他们身上不屈的反抗精神。尤其是对“双簧戏”的揭露,增加了诗的讽刺力度,具有相当的审美价值。26第二首27讨论:《花非花》诗意朦胧。你认为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诗意的?有何奇特之处?——表现一种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人或物的追念、惋惜之情。28博喻——博喻又称连比。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作用: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29许多文学作品都善用博喻:借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雨,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先生《春》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闲愁”。用牛毛,花针,细丝、薄烟等景象作比,喻雨之形。30朦胧诗淡淡的哀愁31二诗均为悼亡作品,末句的比喻,如“易消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花非花》诗末的比喻如出一辙,音情逼真,都表现出一种对已经消逝了的美好事物的追念与惋惜之情。《花非花》紧编在《简简吟》诗后,这也可能是作者想表达的一种意思吧?1、有人以为是悼亡之作。白居易自编集时,将此诗编人“感伤”部分。这部分中另有两首诗与此诗情调极为接近:即《真娘墓》《简简吟》32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感伤身世之作。白居易晚年家庭迭遭变故,对其打击颇大,再加上其病眼几至失明,故此诗写其难言的伤痛。333、今人施蛰存认为此诗“是为妓女而作”。“花非花”两句比喻她的行踪似真似幻,似虚似实。唐宋时代旅客招妓女伴宿,都是夜半才来,黎明即去。元稹有一首诗,题为《梦昔时》,记他在梦中重会一个女子,有句云:“夜半初得处,天明临去时。”也是描写这一情况。因此,她来的时间不多,旅客宛如做了一个春梦。她去了之后,就像清晨的云,消散得无影无踪。3435讨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和感情是如何完美结合的?酒是新酿的酒,还未滤清,上面浮着酒渣,微绿色,细小如蚁。炉火正旺,炉是红泥铸就的,小巧而又简朴雅致。红红的炉火,泡沫浮动的绿酒,香气自然十分诱人。一场暮雪眼看就要飘洒下来,室外寒气袭人,而时值黄昏,还有什么比朋友间饮酒叙情更能令人快慰的事呢?作者采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将景与情完美结合。36鉴赏要点《轻肥》:对比手法《花非花》:博喻手法《杜陵叟》:讽刺手法《问刘十九》: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