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文地理学》试卷(A)年级班级姓名学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选对得2分,不选或者选错者不得分。)1.拉采尔的人地关系理论被称为——DA.人地相关论B.生态论C.适应论D.环境决定论2.文化的扩展扩散不包括——AA.接触扩散B.等级扩散C.刺激扩散D.迁移扩散3.原产地在中国的农作物是——AA.大豆B.马铃薯(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C.甘蔗(新几内亚或印度)D.辣椒(墨西哥、秘鲁)4.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麦加目前位于——AA.沙特阿拉伯B.以色列C.伊拉克D.埃及5.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是——BA.英语B.日本语C.西班牙语D.印地语6.目前,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大洲是——BA.欧洲B.亚洲C.非洲D.大洋州7.以领土规模论,巴西属于——DA.大国B.中等国C.袖珍国D.特大国8.汉语方言中语言岛现象最显著的是——BA.吴方言B.客家方言C.赣方言D.闽方言9.宗教最单一的国家是——CA.美国B.印度C.梵蒂冈D.印度尼西亚10.下列国家,民族数量最少的是——A.日本1B.巴基斯坦4C.俄罗斯130+D.中国56二、填空题(10分,每小题2分)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22.近代政治地理学的主要创建者是德国的地理学家(拉采尔)。3.适度人口有(经济适度人口)和(实力适度人口)之别。4.在欧洲大陆,首先接受英国工业生产的是(比利时)。5.文化景观既有(时间)变化,也有(空间)变化。三、判断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括号内打“√”或“╳”)1.实证主义方法论,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归纳逻辑。(×)演绎逻辑2.形式文化区是一种文化认同现象。(√)3.历史因素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内在性因素)(╳)P884.种族是自然地理概念。(╳)P925.语言不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6.佛教是民族宗教。(╳)P269道教,印度教,犹太教7.海登(B.Hayden)提出了农业起源的人口宴享说。(√)8.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1919.基督教由耶稣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创立。(对)27110.政府的质量是构成国家权力的所有要素中最重要的。(√)336四、简述题(30分,每小题10分)1.功能文化区的概念与特征。概念:功能文化区是按照人类社会的某项功能组织起来的文化区,在空间结构上具有固定的、确切的边界和一个发挥指挥与协调作用的中心。特征:突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自然因素:⑴气候适宜的气温、光照、湿度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⑵地形地形影响人类的适宜工作和居住场所⑶土壤土壤影响农业生产,从而影响人口分布⑷水体适宜的水源和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基本条件⑸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有利于经济发展,矿产资源的意义具有历史性社会经济因素:⑴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社会化生产有利于人口增长,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人口再生产。⑵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分布密度越大。⑶经济活动方式:劳动密集性活动方式促进人口密集,如精耕细作农业区人口较密,第三产业发达地区人口较密。⑷交通运输条件:交通线对人口分布具有突出的“磁力”作用,交通线的建设推进往往促进人口的聚集。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⑴历史文化因素:历史越悠久,人口越稠密;传统越强大,人口越密集。⑵政治因素:政局越稳定人口增长越有规律,人口越密集。33.伊斯兰教的分布概况。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东南亚、中亚和南欧,其中伊拉克和伊朗为什叶派,其他地区为逊尼派,最大的伊斯兰教国家是印度尼西亚五、论述题(20分)请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谈谈你如何认识农业形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由于农业的形成,农业所生产的粮食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食用,还有剩余的可供储存,是人们可以过着食物供应稳定的生活。另外,农业生产的粮食都需要加工、煮熟才能食用。这对于人的肠胃来说,既便于食物的消化,也便于营养的吸收。这对于成人的身体健康,寿命延长大有好处,同时,对婴儿的成长与发育也有利。因此,农业的出现使人口增长速度比过去大大加快。随着农业在世界范围的扩散,人口的普遍增长也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可能。农业生产活动与原来人类长期进行的狩猎与采集活动有三点特异:1、狩猎与采集活动要不断地迁移,而农业生活则需要定居;2、农业活动的单位群体人数少;3、农业活动群体大,并聚居在一起。因此,农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首先是生产单位群体变小,促进了家庭的发展,农业要求的定居、聚居状态促进了村落的出现。在此基础上,农业进一步发展,就导致了文明的出现,这是人类发展的根本性变化。农业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产品出现了一定的剩余(超过生存的必须量),使得一部分人可以脱离农业而从事其他工作,社会化分工逐渐发展,劳动成果的交换就产生了,从而为维持秩序的一切——法律、宗教、国家等社会发展的高级形态就很自然地成为现实,人类文化就进入到了一个全新阶段——文明阶段。《人文地理学》试卷(B)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选对得2分,不选或者选错者不得分)1.在近代,对世界人文地理学影响最大的学派是——AA.德国学派B.法国学派C.美国学派D.英国学派2.汤因比的“文明”发展理论,其要点不包括——DA.挑战和应战B.逆境美德C.中庸之道D.命定论3.一般来说,市场园艺农业的主要产品不包括——CA.水果B.花卉C.油料D.蔬菜4.当前,穆斯林最多的亚洲国家是——DA.中国B.伊拉克C.菲律宾D.印度尼西亚5.当前,最多拉丁美洲国家的官方语言是——C4A.法语B.汉语C.西班牙语D.葡萄牙语6.目前,世界最大的旅游源地是——AA.欧洲B.北美洲C.大洋洲D.非洲7.以领土规模论,美国属于——DA.大国B.中等国C.小国D.特大国8.在中国,最晚形成的南方方言是——BA.粤方言B.客家方言C.湘方言D.吴方言9.下列国家,宗教现象最简单的是——DA.伊拉克B.印度C.俄罗斯D.以色列10.下列世界特大城市,不临海的是——AA.莫斯科B.里约热内卢C.东京D.上海二、填空题(10分,每小题2分)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2.英国政治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了“心脏地带”学说。3.最重要的人口自然构成是(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4.关于农业的起源有(人口压力说)和(宴享说)两种主要学说。5.最重要的文化景观是(),包括()和()两个基本类型。三、判断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括号内打“√”或“╳”)1.实证主义方法论,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演绎方法。(×)归纳逻辑2.一般地,功能文化区都有核心。(√)3.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4.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意识形态5.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6.伊斯兰教是阿拉伯的民族宗教。(×)三大世界宗教之一7.德国地理学家提出了“海权论”(×)美国地理学家马汉8.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9.英国人李特尔创建了近代人文地理学。(×)德国人p710.政府的质量是构成国家权力的所有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四、简述题(30分,每小题10分)51.文化的扩展扩散。文化的扩展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创造者和拥有者(居民、主人)与周围的人群交流,使其占据的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突出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根据扩散的机制可以分为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三种。2.民族的特征。一般而言,一个人群共同体能否确认为一个民族,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征:a、共同的语言b、共同的地域c、共同的经济生活d、共同的心理素质3.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市化是城市对乡村施加影响的过程城市化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增加的过程五、论述题(20分)你如何理解“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原称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已开始注意人与气候的关系。希波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都认为,人的性格和智慧由气候决定。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接受了古希腊学者关于人与气候关系的思想,以气候的威力是世界上最高威力的观点为指导,提出应根据气候修改法律,以便使它适合气候所造成的人们的性格。19世纪中叶,英国历史学家H.T.巴克尔认为气候是影响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并认定印度的贫穷落后是气候的自然法则所决定的。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哲学批判地理环境对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不可忽视的,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但不能把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夸大为决定作用,那就陷入了环境决定论的误区。但随着科学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发现,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的更替,相对不变的地理环境不能说明显著变动的社会生活。相反,地理环境的作用和影响的大小,必然受到社会生产发展的状况和社会制度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