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鄯善县“十二五”文博事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时期,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阶段,为文博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机,我们要紧紧地抓住机遇,勇敢的面对挑战,化压力为动力,脚踏实地,迎难而上,为鄯善县的文博事业的大发展再创辉煌。“十二五”期间目标、任务及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文化立县”的发展战略,以“四有”工作为抓手,不断夯实文物工作基础,构建科学有效的文物保护体系,提高全县各族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全力营造鄯善县文物工作的良好环境。二、发展目标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鄯善县文博工作力度。到2015年把鄯善县发展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县;文物保护面覆盖到县域内所有文物遗址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做好博物馆的经营管理工作,不断充实馆藏文物,将博物馆打造成为楼兰缩影之地、历史文化胜地、爱国教育基地。三、主要任务在“十二五”文物事业的发展中,鄯善县文物局将结合本县文物工作实际,依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健全和完善四个长效机制(县、乡镇、村三级文物保护机制;打击文物犯罪机制;文物保护宣传机制;文物犯罪举2报奖励机制);扎实推进各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建设;强化文物保护单位的巡查维护;加强博物馆经营管理,确保博物馆有序运营。力争到2015年鄯善县文物保护单位都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文物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形成全民参与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十二五”期间项目建设规划2010年至2015年,鄯善县文物保护项目的建设计划重点是县域内长城资源遗址的拉网围栏工程;吐峪沟石窟的修缮工程;鲁克沁王府(柳中城遗址)保护工程;鲁克沁郡王夏府的维修工程;影视基地(柯克亚、大马营)的道路建设工程;坎儿井的加固维修工程等内容。一、长城资源遗址的拉网围栏工程鄯善县境内的长城资源遗址(烽燧、戍堡、古墓葬)在对研究吐鲁番地区古代的军事防卫、建筑、丧葬等方面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计划在不改变历史面貌及环境特征的情况下,在长城资源遗址保护范围的外围划定保护区域以围栏的形式拉设铁丝网,并竖立保护标志碑,明确保护级别和保护范围,以半隔离的状态防止人畜破坏。由于工程涵盖范围大,施工强度高,预计工期为三年。二、吐峪沟石窟的修缮工程吐峪沟石窟于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洞内的佛像、壁画是研究我国佛教文化、佛教美术史、建筑史的历史依据和实物资料,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石窟位于吐峪沟大峡谷景区内部,人为破坏和自然破坏较为严重,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计划开展洞内修缮工程。一是结合实际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修缮项目,争取国家专项保护3资金;二是聘请专业人士制定保护修缮方案,解决施工技术难题,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工程顺利有序进行;三是对木栈道进行加固维修,保障游客安全。由于工程技术难度大,施工要求高,预计工期为三年。三、鲁克沁王府(柳中城遗址)的保护工程鲁克沁郡王府建于明代万历七年(1580年),额敏和卓被封为郡王后,郡王府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扩建,共有六代郡王在此生活过,现仅存台基。据专家考证,鲁克沁郡王府所在地也是汉代西域重镇——柳中城的遗址,周边是汉唐屯垦之地,对于研究研究中国古代史、西域历史、西域军事史都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学术价值。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实施原址保护。一是聘请专业人士按照可查史书的记载将鲁克沁郡王府的原貌复原成模型,在博物馆展示六代郡王的政治、社会和生活史。二是对在王府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非法占用的土地、居民以及违规建筑等进行有计划的征迁,逐步还原其历史风貌,突出文化气息和地域特色;三是在王府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外围拉设铁丝网,以半隔离状态防止人畜破坏。预计工期为两年。四、鲁克沁郡王夏府的维修工程鲁克沁郡王夏府主体建筑为伊斯兰式结构,上下两层,一楼为窑洞式建筑,二楼为平顶式建筑,前有凉亭,后有果园,是鲁克沁王夏天度假休闲的庄园,保存较为完好,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鉴于目前凉亭倾斜明显,面临坍塌的危险,果园围墙毁坏严重。在“保持文物原有的整体性,不改变文物结构和原状”的前提下,计划对郡王下府实施维修,一是将郡王夏府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带内的违规建筑有计划地进行拆迁,恢复其历史风貌;二是聘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在文物专家的指导下将凉亭立柱扶正、加固、维修。预计工期为一年。4五、两个影视基地的道路建设工程目前,鄯善县的两处影视城(柯克亚、大马营)已先后承拍了多部各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在影视界当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为扩展影视城的内涵和外延,做好仿古建筑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借助拍摄西域题材、历史题材影片的契机,对外进行尊重历史,保护文物的宣传。计划开展两个影视基地道路修建工程。预计工期为两年。六、坎儿井的加固维修工程坎儿井是劳动人民长期与大自然斗法的智慧结晶,与京杭大运河、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它是吐鲁番人民生产生活的保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鄯善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显示:鄯善县共有坎儿井414条,其中废弃消失的坎儿井有36条,有水坎儿井85条,干涸的坎儿井有293条。计划对有水坎儿井在原有保护的基础上实施加固维修工程。一是联合乡镇政府组织人力和物力对坍塌的坎儿井进行疏通。二是争取专项保护资金完善现有保护设施。三是聘请有资质的施工队按照既定方案开展加固维修工程。预计工期为两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保障措施“十二五”规划是实现鄯善县文博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的五年规划,目标大,任务重,在机遇和挑战面前,需要有领导部门的正确决策,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各部门的协调和有效的责任制的落实。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1、充分发挥鄯善县文物保护领导小组的作用,统一协调文物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将文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5领导班子分工中,要有一名班子成员分管文物保护工作,作为本部门文物保护工作第一责任人,加强对文物工作的组织领导。2、按照文物工作“五纳入”的要求,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鄯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3、健全和完善“县、乡(镇)、村三级文物保护机制”、制定出台文物保护责任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及奖惩制度,每年政府与乡镇,乡镇与各村委会层层签订责任状,充分调动乡镇、村委会保护文物的主观能动性,推进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二、建立财政经费投入机制按照文物工作“五纳入”要求,将文物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文物工作和博物馆事业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县财政每年设立100万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并逐年按财政收入的0.05%递增。切实保障鄯善县文物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三、加强文物法制建设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制定出台鄯善县《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办法》、《博物馆管理办法》等文物保护法规。2、加强文物执法队伍建设,配备专职文物行政执法工作人员,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行政执法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发动基层群众共同参与文物保护,共同打击文物犯罪行为。3、建立打击文物犯罪长效机制。紧密联合公安、司法、检察等部门成立专项整治小组或机构,专门研究、协调,依法严厉打击盗墓、盗窃、倒卖、走私文物和破坏文物本体及其历史风貌等违法犯罪行为,有效遏制各类文物犯罪,切实维护文物安全。6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规定,遵守文物行政审批制度,严格规范审批程序,凡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已普查的文物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施工建设、挖掘、爆破、钻探等作业的,必须报请鄯善县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坚决禁止对文物资源的无序、过度、破坏性开发和利用。四、拓宽文物对外交流合作的渠道文物对外交流合作工作要与鄯善县对外宣传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做好博物馆对外开放展示的同时,主动和一些文博工作较为先进的县市以合作调研、举办文物互展、召开文物保护座谈会、互派干部学习等方式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文物学者对鄯善县文物保护研究的关注,带动鄯善县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鄯善县文物局二0一0年一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