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发展概况地理交通重庆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特大型城市。2008年11月19日,“畅通重庆”启动,加快重庆的交通运输。重庆拥有成渝铁路、渝黔铁路、襄渝铁路、渝怀铁路、遂渝铁路和达万铁路。另还有铁路支线三万铁路(綦江三江至万盛)和万南铁路(万盛至南川)。在建宜万铁路、襄渝铁路复线、兰渝铁路、渝利铁路、遂渝二线、南涪铁路。成渝城际铁路、渝万铁路(城际铁路)、渝黔新线也即将动工。另外还有规划中的渝郑、渝昆、渝鲁,重庆-西安客运专线、重庆-长沙客运专线。经过重庆的国道有210国道、319国道、212国道、318国道和326国道。重庆高速公路建设从成渝高速公路开始,至2009年末已建成高速公路1500公里。目前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有成渝高速公路、重庆机场高速公路、长万高速公路、渝涪高速公路、渝邻高速公路、南渝高速、渝武高速公路、渝黔高速公路、綦万高速公路、渝遂高速公路、万开高速公路、渝湘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重庆绕城高速公路、江合高速公路、渝万高速公路、邻垫高速(邻水至垫江)忠垫高速(垫江到忠县)及重庆内环快速路。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有万南高速公路、万宜高速公路。国家最新高速公路规划7918网中有五条经过重庆,分别是上海至重庆、上海至成都、包头至茂名、重庆至昆明、兰州至海口。重庆高速公路规划为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公路网。重庆拥有得天独厚的黄金水道——长江。三峡工程竣工后,万吨级轮船可以直达重庆港。重庆寸滩国际集装箱港是目前国内内陆航运最大港口。同时万州港和涪陵港在重庆水运体系中也占有重要位置。重庆的水运,顺长江东行,万吨级的轮船可顺江至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及沿海城市。逆长江西行,1000吨左右的轮船可到四川省的宜宾。较小轮船沿嘉陵江北上,轮船可至合川,潼南,南充等城市。经长江到涪陵入乌江,向南能通航到贵州境内。重庆主城区内曾经先后有五座机场投入使用。重庆全市现有两座民用机场,分别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万州五桥机场,第三座机场重庆黔江舟白机场正在建设。自然环境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宜居城市,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炎热,七月八月日最高气温。均在35度以上。极端气温最高43℃,最低-2℃,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经济2009年重庆财政收入完成11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达到21%。全年民生支出682亿元,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51.7%。重庆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离岸金融中心和国际经融结算中心,金融业占GDP比重提高到8%,居全国各城市第四位,不良资产率仅1%左右,位居全国前三。拥有银行、证券、保险和各类金融中介服务等功能互补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机构数量为西部各地之首。目前已经有美国利宝、中美大都会人寿和中新大东方人寿三家大型外资保险机构在重庆设置地区总部,其中美国利宝更是将中国总部设于此。重庆的保险机构以27家的数量在中国大陆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位居第四。2010年1-7月,重庆市保费收入达到207.9亿元,位居西部第一。截止2009年底,重庆已经有四十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10家外资银行机构,外资银行分别是加拿大丰业银行重庆分行、新联商业银行重庆分行、汇丰银行重庆分行、东亚银行重庆分行、荷兰银行有限公司重庆分行、渣打银行重庆分行、德意志银行重庆分行、2009年9月28日,梁平澳新村镇银行开业,11月9日,新加坡华侨银行开业,花旗银行重庆分行。同时,汇丰银行全资子公司——重庆大足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8月14日获批开业,成为中国西部唯一的一家外资村镇银行。工业重庆是中国汽车长安集团摩托车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中国最大的常规兵器生产基地。在2002年后,重庆东部发现了国内最大的天然气田,重庆的一些贫困区县在很短时间内靠暴富的能源生意成为了全国财政最富有的区县之一。市内建有以汽车、摩托车为主体的机械工业,以天然气化工和医药化工为重点的化学工业,并且形成了冶金、机电设备、电子信息、仪器仪表、食品加工、建筑建材、日用玻陶等一批优势行业。2005年该市开始在位于城区西部的重庆大学城紧邻建造省级的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目前这一园区作为西部唯一的微电子产业园区,已经有日本NTT、印度CELLENT、NIIT、惠普、甲骨文、IBM等企业将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设置在此,台湾的茂德等厂家也将芯片生产线设置在该园区。中国科学院在这里设立了其全国第二家、中西部第一家软件基地。这一总投资将达800亿人民币的园区使得重庆在全国软件行业异军突起。产业布局据预计,到2010年,将形成20个左右的产业集群,工业销售值可达8500亿元的新格局。工业格局,确立“一心四带”“一小时经济圈”是去年11月的全市经济工作会提出的,在经历了最初的战略确定、产业规划、到区域联合特色化发展这三个阶段后,“一心四带”的产业布局正式确立。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称,早在今年5月27日,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上,正式确定了《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中“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并明确了“一圈”的范围。总共23个区县被划进“一圈”当中,要容纳400万城市新增人口。7月2日,市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规划》在“一圈”内部,根据区位、产业分工,划分了若干小经济区。按产业布局划分,重庆将形成“一心四带”的工业格局。包括都市核心区、渝涪高速沿线产业密集带、成渝高速沿线产业密集带、渝遂高速沿线产业密集带、渝黔高速沿线产业密集带。上周五,市政府“一小时经济圈”区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加快“一小时经济圈”区域工业特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式出炉。进一步明确了“一圈”的特色产业定位和区域联合发展的方向,同时为“一圈”定下了比较明确的发展目标。20产业群,可创收8500亿“到2010年,‘一圈’将形成20个左右的产业集群,工业销售值将达8500亿元。”杨庆育称,各区域间要优势互补、联合发展。九龙坡、沙坪坝、大渡口、璧山联手打造“三都一谷”,成为汽车摩托车之都、铝加工之都、中国西部鞋都和西部硅谷。会议透露,渝北、北碚、江北、北部新区这四个区将进行产业整合,以“四北六方”的形式共建北部增长极,整合汽车整车、零部件及汽车服务等资料,打造百里汽车城和长江上游物流中心。南岸和巴南区,则共同培育长江南岸经济带。而作为内核的渝中区,将发展主城的高端服务业,同时还建设一批专业化服务业集聚区。此外,还将培育4+1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城市产业发展格局,也就是说做大涪陵、江津、永川、合川四个区域性中心城市,把长寿发展成大城市。把其他区县县城及重要中心镇发展成所在区域的增长极,形成一圈的重大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