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背景:(1)政治:法国大革命-弘扬批判精神。(2)自然科学:牛顿自然科学-经验分析结构。(3)人文科学:卢梭人文科学。(4)哲学思潮:唯理论【大陆理性派】和经验论【英国经验派】内容:康德为哲学提出了四个问题。(无论是思辩哲学还是实践哲学都必须面对这四个问题)第一,我能知道什么?--认识论问题:《纯粹理性批判》(我们知识的范围,我们建立知识的大楼,我们要用什么材料)。知性、感性、直观、范畴、时间、空间,这些都是大楼的构建。我们要明白它们是什么,怎么用。他们都在经验的范畴之内。认识论是首要的问题第二,我应当做什么?--道德问题:《实践理性批判》(这是自由意志,作为一个自由人,我们应当做什么)第三,我可以希望什么?--宗教问题:《单纯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当我按照应当做了的时候我可以希望什么?宗教解决道德和自然的统一。自然是为了幸福,知识是为了幸福)德福一致,你所获得的幸福,和你的道德是否匹配,但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此成为一种宗教问题。康德把前两个问题统一起来,就出现了第三个问题,只有上帝能做到。第四、人是什么?--人类学问题:属于人类学的问题,认识问题、道德问题,和宗教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康德的人类学是先验的人类学,探讨人的本质。真、善、美——知、意、情真:就是求真,是对自然的认识的不断追求。体现为对知识的追求和积累表现形式:科学善:就是实践中道德的最大追求和目的。体现为意志力表现形式:宗教美:是情感的最大体现。体现为人的情感表现形式:艺术三者在哲学中到达统一。第一部分《纯粹理性批判》1、批判纯粹理性主题:法国革命前就是以理性的法庭来裁决一切,因此对于理性本身应该加以考察和批判。之所以对理性本身加以批判,是因为形而上学最终的目的是:1、为人的认识和科学2、为人的道德和幸福。因此哲学的目的:1、掌握自然必然性2、发扬人的自由精神。要实现哲学的目的和完成形而上学的目的都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以往的理性未经批判承担不了这样的使命。通过批判建立自然界的和道德的理性的法庭。为自然和自由立法。通过批判建立自然的(科学的)理性法庭就是《纯粹理性批判》的主题第一部分序言:1、哥白尼式的革命:不是知识符合对象,而是对象符合知识。对象的知识是主体建立起来的。2、认识三个阶段:感性、知性、理性三者都有先天的原则或基础。3、现象和物自体的划分:反对独断论—超出现象关于物自体的超验的知识是不可能的。反对怀疑论—对于现象界的知识可以有确定性、必然性。抵御的休谟的怀疑论的消极性,认为在现象界范围内可以建立起经验范围之内的形而上学。4、为道德留下地盘:道德归根结底是信仰的问题,不是知识的问题。是实践的领域,在实践中可以接触到本体,但不能被认识和规定。一旦被认识和规定,自由意志就不称其为自由意志。第二部分导论总问题: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纯粹理性批判由此问题展开)一、先天综合判断的解释1、经验知识和先天知识质料:是通过后天经验所获得的知识内容。质料是被给予的感觉材料,它们是后天的,只有在外部事物的刺激下才能产生。形式:是使这些经验质料构成知识的主体认识能力。形式是先天的,先于感觉而存在,并不依赖于感觉。“一切知识都开始于经验,但并非都来源于经验”—即开始是时间上在先的概念,先天是逻辑上在先的概念1、经验知识:科学知识是经验,数学知识也是科学经验的形式。一切知识开始并离不开经验。经验知识只有或然性,没有必然性。2、先天(apriori验前即逻辑上在先)知识:绝对不依赖于一切经验完全独立于一切经验的。在我们的知识中的的确存在具有严格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先天知识(莱布尼兹的大理石纹路—先天的能力)。如果一种知识具有严格的普遍性与必然性,那就表明它不是来自经验的经验知识,而是来自人的先天认识能力的知识。一个知识必然包含了质料和形式,并且“一切知识都是以判断的形式存在。”经验判断:先天和后天相结合的判断,包含了经验性的判断。经验性的判断:剔除了先天的成分,是纯粹的后天的,完全出于感觉和知觉的判断。先天apriori验前即逻辑上在先,时间上在先和逻辑上在先的区别。时间上在先并非逻辑上在先,即先天的东西是使得经验得以可能的逻辑前提和条件。如没有这个前提就不可能发生经验。“先天的”是说我们在一件事情还没有发生前就可以先天断言它。1、具有普遍性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先天综合判断的解释先天综合判断是否可能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纯粹理性批判)数学如何可能自然科学如何可能以往的形而上学如何可能未来科学的形而上学如何可能2、具有必然性先天知识的来源、范围和种类的研究的知识就是先验知识。先验知识先天知识。先验(transzendental)的知识:是讨论先天知识如何运用与对象之上的知识。是对先天知识本身加以研究的。形式逻辑就是先天的而非先验的,它是工具并无自觉。“先验的”除了可以先天断言之外,还是关于我们的这个断言如何可能的知识.“先验”可解释为关于先天的先天,关于先天的先天知识就是先验的知识,先验的知识比先天的知识层次更高,它是对先天知识的反思,即先天的知识如何可能。是认识论2、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一切知识都是以判断的形式存在。”但不能反过来说,任何判断都是知识。康德认为,知识都是通过逻辑判断形式表现出来的。单个概念,只是一些零碎的表象,它只有相应的对象,但不能构成对象的知识。1、分析判断—唯理论谓词包含在主词的概念中,因而两者具有同一性。例如“物体是有广延的”这一判断中,“广延”这一概念本来就包含在“物体”这一概念之中,因为所谓物体,其定义就是有广延、占据空间的东西。所以说“物体是有广延的”并没有给“物体”这一主词增加什么新的内容(故又称“解释判断”)。因此分析判断只是一种解释性的判断,即只是将概念中已有的内容更明确地说出来而已。分析判断虽然有必然性,但它并不能扩展我们的知识或获得新的知识,而只能将已有的知识作更清晰的表述。2、综合判断—经验论谓词不包含在主词的概念之中。例如“物体是有重量的”这一判断中,“物体”这个概念自身包含“广延”的概念,但并不包含“重量”的概念;因而要知道物体是有重量的,不能通过分析“物体”这个概念得知,而必须凭借经验,这样形成的判断是两个概念的综合。由此可以看到,凡是经验判断都是一种综合判断,因为它通过经验而把一个原来不包含在主词概念中的概念结合或包括到了主词概念之内,所以它也超出主词概念原有的范围,从而增加了新的知识,扩大了主词概念的内容。但因为综合判断是经验的判断,经验是或然的,那么综合判断虽然能扩展我们的知识,但它却不能得证我们的知识有普遍必然性,而只能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或然性。先天综合判断:既扩大了对主词知识的范围,又具有普遍必然性二、先天综合判断是否可能?1、数学和几何:康德最初从数学中发现了这种先天综合判断。先来看看数学(狭义的算术),数学命题都是不依赖于经验的,所以是先天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如2+4=6)。但先天的判断并不等于都是分析判断。例如“7+5=12”,这个判断就是一个综合命题。因为从“7+5”这一概念中,分析不出“12”这个概念来,因为(“7+5”)这个概念只包含这两个数合而为一个数的意思,却没有说到底那个和数是多少。只有通过“计数”而在时间中把数目的关系构造出来。所以这个命题是先天综合判断。例如:“两点之间的直线最短“。2、自然科学:康德认为物理学的最基本的原则,是由先天综合判断构成的。自然科学里面的基本命题也都是一些先天综合命题,像一切发生的事情都有原因,一切事物都有实体,一切事物都要表现出它的属性,这是自然科学中必须作为一个前提来加以肯定的,但是“一切发生的事情”这个概念中没有包含“因果性”这个概念。在概念中分析不出有因果性,所以因果性是加在“一切发生的事情”这个概念之上的,但它可以先天断言,它是一个先天综合命题。例如物质不灭定理:“在物质世界的一切变化中,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这个基本原理绝不能从经验中抽象出来。因为在经验中,凭你用如何精密的观察,运用如何精密的仪器,也不能确切地观察出变化以后的量绝对地不变,而总是有或多或少的偏差的。其所谓“不变”是我们先天的假定,而不是从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所以这个原理是先天的。其次,从“物体”和“量”这两个概念中并不包含“不变”的意思,这个意思完全是判断中加给“物质的量”的。其他如牛顿三大定律,以及自然界的因果律(前面提到的“一切发生的事物都是有原因的”)等等都是先天综合判断。“一切发生的事物都是有原因的”是先天的认识结构,“一切天鹅都是白的”是后天的经验的。原因并没有包含在事物中。这种先天的认识结构就是人的对象化认识结构,即人认识事物必须把事物对象化。如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一定由另一件事(其对象)发展而来的。人看自身就是对象化的,要看清楚自身只能不断的后退看(如反思自身就是将自身对象化加以考察:“我”看到我,“”我“”看看我的“我”,不断后退以寻求自我的本质)。看作为对象的事物也一样,这样不断的后退看事物就造成了事物的原因,和原因的原因等等。探讨事物的原因就是探讨事物的本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如果人没有这种看问题的结构,即等同于动物。3、形而上学:康德认为,在形而上学中也是应该存在的。这一解释将留于“理性”部分再来作解答。以往哲学中的先天综合命题:上帝存在:认为上帝包含了存在,概念游戏灵魂不朽:不朽需要经验证明。将经验的偷换人形而上学中宇宙有限无限:有限和无限需要经验证明,将经验的偷换人形而上学中三、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1、数学如何可能2、自然科学如何可能3、以往的形而上学作为自然倾向如何可能4、未来可能有的科学形而上学如何可能纯粹理性批判体系第三部分先验感性论第一节名称解释1、先天apriori:反义词”后天“。先天的一词外延大,不但包括先验的和超验的,而且还包括一切先于经验的知识,如数学和形式逻辑。纯粹理性批判先验要素论先验方法论(未来的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何以可能)先验感性论(数学何以可能)先验逻辑时间(数学)空间(几何学)先验分析论(自然科学何以可能)先验辩证论(作为自然倾向的形而上学何以可能)概念分析(范畴)原理分析(图形法和原理分析)先验心理学的谬误推理先验宇宙论的二律背反先验神学的上帝证明纯粹理性的训练纯粹理性的法规纯粹理性的建筑术纯粹理性的历史“先天的”只管先于经验,至于先于经验来干什么,它并不考虑;2、先验transzendental:反义词“经验“。先验的外延要小一些,即并非一切先天知识都是先知识,如形式逻辑是先天知识,但并非先验知识。先验知识不但要先于经、验,而且要讨论经验知识(即有关经验对象的知识)的可能性,所以它虽然是先天的,其运用却是内在的,即在经验范围之内,以形成真正的(有经验内容的)知识。因而先验知识就是认识论,或与认识论有关的知识。这种认识论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被分为先验感性论和先验逻辑。3、超验transzendent:反义词“内在“。超验的则又比先验的外延更小,是指某些先天概念即理性的先验理念所具有的超越一切经验之上的性质,这些理念本身不能用来构成知识,否则就会形成幻相;但可以作为一个无限的目标对知识的进展起一种调节或范导作用,在这种意义上它们同时又具有内在的运用,因而具有先验的性质。然而它们更重要的运用是用来进行实践理性的超验的悬设,即用于道德和宗教信仰方面。4、感性(Sinnlichkeit):通过我们被对象所刺激的方式获得表象的能力(接受力)。指人心或主体从感官中接受外界物自体的刺激的一种认识能力。西方语言中的“感性”一词通常都包含认识性的方面(印象、知觉、感觉等等)和情感性方面(情感、情绪、感情、感动等等),康德在这里只取第一个方面的意思,而把后一个方面作为心理学的内容排除在他的先验哲学范围之外。5、先验感性论:探讨人们感性认识中的先天的成分(时间和空间),考察认知性的感性或感性认识具有什么样的先天要素和原理。第二节感性认识的基本概念1、直观:1)感觉:首先必须明白感觉不会产生任何关于对象的知识。因为感觉是对象刺激感官的结果。例如:声、色、热、听、视、触觉,都属于感觉。感觉的声音、颜色、滋味等,“不能真正当作事物的性质,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