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重庆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初稿)从现在到2020年期间,是我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时期。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产业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现。发展旅游产业是体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重庆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时期,重庆旅游业要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支持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等重要机遇,继续加快旅游业发展,努力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目标。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重庆市“十一五”规划体系设置及专项规划编制要求的通知》编制本规划,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最终建成长江上游综合性旅游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一)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评价近几年来,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重庆市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1、旅游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十五”前四年,全市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144.3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6.97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3.0%和10.1%;累计接待国内旅游者1.8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03.0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3%和15.4%。2004年,全市旅游总人数5279.04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43.44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59.77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03亿美元),居全国第17位,相当于当年全市GDP的10.3%。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7.65万人。预计2005年,全市入境旅游者4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3亿美元;国内旅游者581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70亿元人民币。将全面完成“十五”旅游规划目标。旅游业已成为我市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2、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十五”期间,重庆市已基本形成了以“行、住、食、游、购、娱”等要素为主体,其它关联产业为支撑,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2004年,全市共有旅行社212家,比2000年增加了7.07%;旅行社从业人员人,比2000年增长%;旅行社收入万元,比2000年增长%。2004年,重庆市共有星级饭店168家,其中三星级及其以上饭店91家,比2000年增加了184.37%,重庆饭店业收入万元,比2000年增加%。旅游交通运输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截止2004年,在重庆市注册的涉外旅游船43艘,比2000年增加了152.94%,国内旅游定点游船50艘;旅游团队车辆648辆,比2000年增加了58.05%;旅游交通运输业收入达到万元,比2000年增加%。23、资源开发与产品建设进展明显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多采,全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各类国家级旅游资源区(点)86处,市级旅游资源区(点)366处。自1998年起,每年投入3000万元市旅游结构调整资金,共争取到旅游国债和旅游专项资金3.03亿元,先后资助各类旅游项目222个。在政府的引导下,全社会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政府资金投入与拉动社会资金直接投入的比例均在1:10以上,初步形成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外资和国内民营资本加快进入、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参与的多元化旅游开发投资格局。通过“十五”期间的规划、开发和建设,三峡博物馆/人民广场、解放碑/朝天门广场/八一路好吃街、磁器口古镇/湖广会馆/通远门/洪崖洞、南/北滨路、红岩联线/抗战遗址、金刀峡/华岩寺/统景温泉/天赐温泉等一批都市旅游亮点的相继推出;大足石刻/龙水湖、万盛石林/黑山谷/四面山/金佛山、野生动物世界/茶山竹海等一批近郊旅游产品的逐步完善;应对新三峡的沿江主要景点的提档升级和基础设施配套,以及三峡腹地旅游资源的延伸开发;仙女山/天生三桥/芙蓉洞/芙蓉江、小南海/武陵仙山/桃花源、龚滩/龙潭/洪安古镇等一批渝东南乌江画廊民族风情产品的迅速崛起。我市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建设进展明显,“重庆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日渐增强。4、旅游市场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十五”期间,重庆市积极开展市场开发与宣传促销。其中,本市、国内、海外三大客源市场的拓展,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的包装与宣传,旅游节庆及对内、对外促销三个方面取得了成效。在市场开拓上,加大了对国内外旅游客源输出地的促销力度,组织有关旅游企业和单位到境内外客源地进行了卓有成效地宣传促销,使重庆市旅游客源市场得到巩固和发展。在宣传促销上,编辑出版了《新重庆导游词》等几十种丰富多彩的宣传资料,制作了多种语言的《神秘中国西部之旅》DVD宣传片,新版《新重庆、新三峡、新旅游》宣传片,编印了“中国百姓生活游”等促销手册等,对塑造重庆旅游整体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节庆活动上,策划组织了系列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和第三届中国重庆旅游交易会,大大提高了重庆旅游在境内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5、跨区域旅游合作迈出新的步伐“十五”期间,重庆市在强化跨区域旅游合作的组织协调、规划统筹、开发建设、宣传促销和开放市场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推进了跨区域旅游联合发展。根据渝、川、黔“1+6”、“1+16”一揽子区域合作协议,积极落实川渝、渝黔两省市旅游合作协议,建立了“川黔渝三省市旅游局长联席会议”制度,牵头组织编制《川黔渝“金三角”旅游规划》。贯彻落实国家六部委《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与湖北省签订了联手打造“长江三峡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1+3”旅游经济合作协议,渝鄂联袂,加强渝鄂两省市旅游资源共享、交通共连、产业共兴。与新疆旅游局签订了“关于加强新渝两省市旅游产业合作的协议”;与成都市旅游局签订了“关于构建长江上游(成渝)旅游圈合作协议”。与上述省市区达成了建立省市无障碍旅游区的共识,跨区域旅游合作迈出崭新步伐。6、旅游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行业管理更加规范“十五”期间,重庆市积极推进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为旅游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调整了“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更名为“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政府一把手任领导小组组长。二是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3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三是加强法规建设。重庆市人大2002年对《重庆市旅游管理条例》进行了修改调整,2004年又根据我国加入WTO、国家《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新形势,重新起草修订了《重庆市旅游条例》,为初步构建起我市旅游业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是加大了行业管理力度。开展了旅游市场打假打非专项整治工作和对旅游景区和窗口地区旅游市场重点整治,加大市场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和取缔无证导游,严厉打击非法从事旅游业务经营者。积极推行标准化管理,在全市范围实行了导游IC卡管理制度,出台了《重庆市星级农家乐管理办法》和《重庆市星级农家乐评定标准》等相应的管理办法,促进了导游和“农家乐”走向规范管理。大力推进旅游行业诚信建设,对全市旅行社和下属门市部的旅游宣传广告、《出境旅游组团合同》进行了规范;结合宣传贯彻《行政许可法》,对20余项涉及旅游业的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了清理;开展了优秀旅游城区的创建工作,2002年全市19区县(市)达到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区的标准。(二)“十一五”期间重庆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重庆市旅游业面临的发展机遇(1)旅游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为中国和重庆旅游业的发展展示出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及全球一体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进行,亚太地区的旅游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亚太地区旅游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正积极改变世界旅游格局。根据WTO预测,在未来20多年中,东亚太地区的旅游业将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欧洲的3.1%和美洲的3.8%的水平。到2020年,欧洲旅游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将下降为45%,东亚太旅游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将上升到27%,超过美洲成为世界第二大旅游市场。世界经济重心在亚太,亚太经济重心在中国。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与此相对应的是,亚太旅游重心也呈现出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全球旅游者将达到15亿人次,而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最大的旅游客源地之一。预计接待游客1.45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为3350万人次,超过美、法、西班牙等老牌旅游发达国家,占世界旅游市场的份额也将提高到8.6%。创汇75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为2.7万亿人民币,旅游总收入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来华旅游人数将占全球旅游人数的8.3%,每年吸引1.3亿名游客,而出国旅游的中国人也将高达1亿人。世界经济重心和旅游重心向亚太及中国的转移趋势,为中国旅游业发展展示了十分广阔的前景。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港口城市,是中国西部的东部,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是西部最大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是西部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门户。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旅游产业的基础和旅游产品供给能力的增强,重庆旅游业的发展也将展现出十分广阔的前景。(2)宏观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为重庆旅游业发展带来机遇近几年来,国家提出了“五个”统筹、坚持科学发展观等战略方针,提出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等战略目标,从区域开发的层面继续加快西部大开发,大力推进西部地区优势资源转化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继续把扶贫开发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加大对贫困地区、三峡库区政策、资金等支持的力度,这为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全国旅游产业发展来看,国家对旅游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家旅游局提出要用20年的时间,把中国建成世界旅游强国的战略目标。重点是夯实旅游产业的发展基础,增强旅游产品的供给能力和保障条件,到2020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3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4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对于包括重庆在内的地方旅游业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在“十五”期间,国家为了繁荣库区经济,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虚”问题,有关部委就制定了《三峡库区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和《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与规划配套的资金和优惠政策,库区旅游企业所得税按15%的税率执行的优惠政策,这在全国是唯一的。国家《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也把重庆列为红色旅游重点地区之一。这对于推动长江三峡库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转化、打造三峡旅游精品,带动全市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3)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重庆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重庆直辖以来,经济保持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发展。据预测,到2020年,重庆经济总量将达到1.1万亿元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00美元以上。“十一五”期间,重庆仍快于全国发展速度,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00美元。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003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重庆也与全国同步。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期。中国及重庆正处于快速转化过程之中,旅游市场的容量呈现逐步放大的趋势。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旅游消费呈现出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趋势,休闲旅游、文化体验旅游、探险、极限运动等各种旅游方式方兴未艾,特别是随着汽车进入家庭,自驾车旅游逐步发展起来。这些变化,为旅游业的多角度多层面开发,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链奠定了物质基础。(4)重庆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发展,将极大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根据重庆综合交通发展规划,重庆交通建设将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到2010年,重庆高速公路在现有的基础上,建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使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000公里,形成高速公路主骨架体系,成为国家西部公路主干线上的重要枢纽。2020年实现“三环十射”高速公路网络,人均达到1公里。在今后几年中,将投资150亿元打造长江黄金水道。水运基础设施要完成两件大事:一是航道建设。基本建成“一干两支”的航道骨架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