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划、协调、服务、监督,促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全市生产总值的重要构成部分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生力军,在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制定本规划。制定本规划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重要文献。与本规划有关的其他规划。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非公有制经济是指除公有(国有、集体)资本投资或控股以外的,由自然人、私营企业、外商等投资或控股的各类经济组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重庆直辖以后,以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由国民经济的“重要补充”发展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生力军2004年,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26.2%提高到48.9%,7年上升了22.7个百分点,2004年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1%。2.就业的主渠道2004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从业人员达到564万人,比1997年增加350多万人。目前,重庆市70%以上的下岗职工在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中实现了再就业。3.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和改革,绝大多数乡镇企业已转变为非公有制企业并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全市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544.2亿元,占农村经济的比重达到62.5%,成为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县域经济的主体;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91万人,成为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全年支付劳动报酬181.9亿元,相当于为全市农业人口人均提供756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9.8%,农民人均增收额的40%以上来自乡镇企业,成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渠道;乡镇企业还是加速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动力、发展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依托,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4.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力量2004年,在全市认定的601家高新技术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有497家,占82.7%;在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570亿元中,非公有制企业有481亿元,占84.4%;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提出国内专利申报2138件,占全市企业院所申报总数3083件的69.35%。5.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助推器到2004年,全市有1500多家非公有制企业分别采取兼并、收购、租赁、参股等方式参与了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在扩大自身规模的同时,促进了国有企业的产权流动和资产重组。6.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增长点2004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08亿美元(累计64.18亿美元)。非公有制经济出口创汇企业526家,实现出口15.39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73.64%。7.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04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各种税收128亿元,比1997年增长3.2倍,占全市税收收入的近40%以上,已成为区县(自治县、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8.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04年,我市非公有制企业以三峡库区、贫困山区扶贫开发为重点,实施光彩事业项目100余个,投资总额超过15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在教育、扶贫、救灾、公共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二)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与东部沿海地区及其他直辖市相比,存在总量不大,实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总体素质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体制性障碍未得到彻底清除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当前还存在许多不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如市场准入、管理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特别是有的区县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和服务上,还存在着职能交叉、管理多头、指导和服务缺位等问题。2.扶持政策落实不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重庆直辖以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3.服务滞后一是思想观念陈旧,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二是个别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不强,行政性收费过多,企业负担过重;融资、技术、信息、培训等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社会公共服务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三是企业融资难度大。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对银行的依赖程度高达76.6%,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的力度不够;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非公有制经济贷款比重偏小。4.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素质总体不高非公有制企业多数是在家族式体制下由小到大成长起来的。目前,少数非公有制企业在完善治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在法人治理结构、产品结构、技术水平、经营者素质和员工队伍素质等方面都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发展的机遇一是国家经济体制的逐步改革完善和政策环境健全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策,并将非公有制经济定位为“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二是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在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下,民间投资增速加快,比重不断上升。消费需求升级为新一轮扩张提供了强大动力,住房、汽车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西部大开发及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也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三是入世后国际产业加速向中国转移。在未来若干年内,将是国际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的时期。从国际分工看,中国将以制造业作为较长时期重点产业。在国内分工中,重庆市在制造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高新技术产业及都市型工业发展方面有相当潜力。四是市场多元化和市场公平竞争。从国内市场潜力看,中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意味着购买力将从解决温饱转到满足消费升级,在达到3000美元前传统产业产品市场广阔。从国际市场分析,中国将扩大市场领域,特别是面向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在消除市场壁垒,打破行政保护,消除体制性障碍之后,市场结构必将由垄断向自由竞争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充分竞争。五是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体制、三峡库区产业发展等政策和体制优势。在长江上游经济带建设过程中,重庆将逐渐凸现经济中心的地位,并将对这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我国东部产业向西部的梯度转移和重庆主城区产业“退二进三”、工业“退城进郊”带来的机遇,有利于区域内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整和协调发展。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和“工业强市”的方针,全市第二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聚集作用会越来越明显。此外,城乡基础设施的改善也将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六是重庆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预计到2010年,重庆市工业销售值将突破1万亿元;汽车摩托车产业、装备制造业、资源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四大重点产业销售值将达到6000亿元以上;房地产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高速公路及高等级公路建设投资等将保持较快增长;同时,服务业的市场空间也非常巨大。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是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极为有利的条件。2.面临的挑战一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发展态势使非公有制经济面临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压力。二是国内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加大了非公有制经济获取市场要素的难度。三是体制改革滞后,建立公平、高效的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平台尚不能在短期内实现。四是非公有制经济自身素质的提高、竞争能力的增强尚需时日。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整体素质不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强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紧紧抓住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毫不动摇地推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提高水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特色经济为重点,以提高质量和增加效益为中心,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产业层次和素质,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生力军、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扩大就业的主渠道、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为实现富民兴渝、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基本原则政策鼓励与激活内源动力相结合的原则。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是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而激发广大群众追求“阳光财富”的创造热情则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根本动因。政府支持与非公有制经济创新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政府支持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创新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非公有制企业做优、做强、做大的重要发展战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向和目标与全市发展大局一致性的原则。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全市的发展相协调,才能更好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良好的效益。放宽市场准入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相结合的原则。要切实清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歧视、体制屏蔽等不公平的做法,大力培育非公有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活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实施城镇化战略、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三百工程”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三)主要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建立起适宜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成长的发展环境;初步形成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共同主导全市经济的格局;非公有制企业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增长。到2020年,健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基本完善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环境,较好地改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显著提高,增长质量明显改善;非公有制经济走在西部地区的前列,达到全国中上水平。——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2007年达到65万户;2010年达到75万户;2020年达到100万户。——增加值:从2005年至2010年年均增长20%,2007年达到216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1%;2010年达到37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6%;2011年至2020年年均增长17%,2020年达到180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6%。其中三峡库区具有后发优势,各规划时段增长速度应比全市平均数高2个百分点。——缴纳税金:从2005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22%,2007年达到250亿元;2008年至2010年年均增长20%,2010年达到430亿元;2011年至2020年年均增长17%,2020年达到2050亿元。——就业人数:从2005年至2007年年均增加35万人,2007年达到670万人;2008年至2010年年均增加30万人,2010年达到760万人;2011年至2020年年均增长26万人,2020年达到1020万人。——开放型经济:到2007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到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2011年至2020年利用外资保持年均20%的增长速度;产品出口要力争保持年均15%的增长。——科技进步:非公有制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比例保持在8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保持在75%以上。——特色产业集群:2007年达到15个以上;2010年达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