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5对安徽省各城市为研究对象,形成安徽省内一级,二级,三级物流中心,并形成不同的城市圈域。要求如下:(1)要用统计资料,地理区域位置,主要交通干道等方面对各个城市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比较。(2)结合国家产业转移相关政策法规(3)划分若干城市圈域,并分出一级,二级,三级物流中心。并画出示意图。(4)对我省物流业发展从总体和分级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安徽省物流中心的划分小组成员:梅蕾张倩纪维芳杨力孙仲冲张先泉李壮张文伟一、物流中心选址考虑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GDP、人均GDP、基本建设投资额、进出口贸易额、人均城乡储蓄总额物流市场供需状况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地区货运量、地区客运量交通邮电状况邮路密度、邮政所个数、邮电业务总量、各市长途业务电路路数区域服务水平第三产业产值、人均第三产业产值、非农人口比例(注:相关数据取自安徽省统计年鉴,运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表2)表1市名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合肥1.92651.96212.10222.25072.2612芜湖0.77030.76410.88840.91371.112蚌埠0.01340.02040.10660.19080.2733淮南0.33770.32460.41230.40460.4102马鞍山0.44110.40020.45260.52090.6842淮北0.20210.25620.30110.32130.4608铜陵0.40220.42130.47220.50220.60112005-2010年安徽省各个地级市域物流综合实力状况(表2)市名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安庆-0.1032-0.0908-0.03520.01220.0208黄山-0.0608-0.0105-0.00030.06450.1001阜阳-0.0812-0.03150.00220.09280.1435六安-0.0882-0.0655-0.02150.00010.0925宿州-0.0711-0.0325-0.00140.00540.1042巢湖-0.0692-0.00330.10110.08320.1833滁州-0.00210.08750.11290.17230.2496宣城-0.0511-0.04440.00670.10890.1726池州-0.1729-0.1005-0.05440.03650.10032005-2010年安徽省各个地级市域物流综合实力状况2005-2010年城市物流综合实力状况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实力极大值1.92651.96212.10222.25072.2612实力极小值-0.1729-0.1005-0.05440.00010.0208极差2.09942.06262.15662.25062.2402表31、首位和末位市域综合实力值总体均呈上升趋势首位市域综合实力值由2005的1.9265年上升到2009的2.2612,而末位市域综合实力也由2005年的-0.1729上升到2009年的0.0208,表明首位市域综合实力相对全省平均水平有所拉大,末位市域综合实力相对全省的平均水平趋于缩小。其中合肥、芜湖市域实力增加较快,成为省内领跑者,处于后进的六安,池州市域实力也在缓慢增强。值得注意的是,近5年来,合肥市的市域综合实力排在首位,六安、池州、安庆一直交替排在末位的格局几乎没有改变,呈现出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二、安徽省各城市物流综合实力等级层次的划分2、各市域综合物流实力层次分明等级显著为划分安徽省16个城市的2005—2010年时间序列的物流综合实力等级,利用spss16.0进行聚类分析,将各市域物流综合实力分为三个层次(表4)。第一层次的市域等级最高,其物流发展综合实力全省领先;第二层次的市域等级次之,物流发展综合实力较强;第三层次市域物流发展综合实力较弱。合肥、芜湖历年实力综合值均大于0.5,其物流综合实力均在全省平均水平之上,位于第一等级层次,物流产业基础良好,是城市物流实力最强的隆起城市。六安、宿州、巢湖、宣城、池州、阜阳、黄山、滁州历年实力综合值有正有负,其物流综合实力均在全省平均水平之下,物流产业基础较差,位于第三等级层次,是城市物流综合实力最弱的凹陷区;蚌埠、马鞍山、铜陵、淮南、淮北历年综合实力值大于0小于0.5,表明其物流综合实力在全省的平均水平上下波动,其历年的城市物流综合实力位于第二等级,物流产业基础参差不齐,是城市物流产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也是城市物流产业发展后劲的依托地区。等级划分城市一级物流中心合肥、芜湖二级物流中心蚌埠、马鞍山、铜陵、淮南、淮北三级物流中心安庆、六安、宿州、巢湖、宣城、池州、阜阳、黄山、滁州表4安徽省各城市物流综合实力等级层次合肥物流中心选址要素: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合肥市的基础设施状况很好,在交通方面,是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立体化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从合肥市到各地级市都有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等相连接。到其他主要大城市,如:南京、上海、北京、武汉等地也有高铁、高速公路相连。另外合肥水运经巢湖通江大海,市交通部规划中的内河航运中心,正在启动的江淮运河建设项目,将使合肥成为沟通长江淮河的水运中心,这些都将使得物流配送中心辐射范围能有效放大,有较高的及时送达率,较高的服务水平有交通的良好保证。三、一级物流中心的优势合肥市交通条件状况公路拥有206国道,312国道,合肥绕城高速,京台高速,沪陕高,沪蓉高速,合芜高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公路枢纽中心。铁路拥有合芜高铁,合宁高铁,淮南铁路,合九铁路,宁西铁路。民航拥有合肥骆岗国际机场,开通了80多条国内外航线,与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首尔、新加坡(大阪、曼谷即将开通)等国际航线。水运合肥港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位于省会合肥南淝河畔,是皖中地区最大的水路货运集散地,2010年吞吐量为2000多万吨。合肥安庆: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芜湖、马鞍山:华东地区铁路交通枢纽、水陆交通枢纽。蚌埠、阜阳:华东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拥有华东地区大型的货运列车编组站及大型的集装箱货场。武汉郑州南京上海473km317km153km414km辐射大合芜蚌的一体化虚拟物流区的区位优势2006-2008合肥市货运总量及运力结构示意图单位:万吨建设中的合肥新桥机场政策因素根据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的有关规定:①新建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不含土地费用,下同)、建筑面积8000㎡以上的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技术改造和新增设施项目,按其缴纳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50%给予奖励。②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其所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本市留成超基数(以2009年为基数)增量部分,3年内按其等额标准的50%给予奖励。芜湖市建设物流中心的条件1、区位优势芜湖地理上处于安徽省皖江,以沿江的芜湖、安庆、马鞍山、铜陵4个省辖市和巢湖、池洲、宣城3个地区为一线,和距皖江100公里左右的江北省会城市合肥、江南旅游城市黄山为两点,客观上形成了对“一线两点”范围内城市的吸引和辐射的中心作用。从生产力布局来说,芜湖是安徽省最重要的商贸中心之一。芜湖经济发展迅速,经济上有望成为仅次于合肥的地级城市。芜湖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优势。芜湖市交通条件状况公路318国道(上海—西藏樟木)穿境而过。全市公路里程481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4245公里。在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116公里,一级公路28公里,二级公路397公里铁路有芜宁、芜铜、皖赣、淮南、宣杭五条铁路干线交汇联接,向外可通达全国各地的车站民航主要依靠的是58公里外的南京禄口机场,二者之间仅为1小时的车程,有205国道和高速公路相通水运地处长江中下游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长江南岸,拥有长江上最后一个深水良港。芜湖公路铁路两用长江大桥的建成更是使长江南北的交通更加快捷。芜湖港---长江溯江而上的最后一个深水良港2、物流业发展基础初步具备现有及规划的物流园区有弋江物流园区、朱家桥港口物流园区、裕溪口港口物流园区、安德华东物流基地、消费性物流园区、外贸商品物流园区。芜湖还将利用芜湖交通和区位优势,与市域正在开发建设中的“芜湖古城”,“芜湖旅游城”,以及皖南民居,徽文化的大旅游圈相衔接,形成沿江物流产业带、沿江旅游产业带。3、政府态度与政策芜湖港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积极建设朱家桥外贸码头钢材中转基地,打造长江港口物流大通道。芜湖市政府非常重视芜湖市的物流发展工作,将发展现代物流作为芜湖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开始对芜湖现代物流的发展进行规划、积极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物流服务提供商来芜湖经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教育力求为芜湖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我省物流业发展对策及建议1、从总体上对我省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1)建立高效的物流业发展协调机制(2)完善安徽省物流发展规划,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3)制定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加大政府对物流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持(4)建立和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对现代物流业的投入(5)为现代物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6)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物流产业的市场立体(7)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8)构筑畅通的农村双向物流体系(9)抓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10)积极培养和引进物流人才2、从分级上对我省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1)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2)成立各市的物流协会(3)培育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4)组建物流联盟(5)加强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构建现代化物流信息网络平台(6)加快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