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常考题型(三)段落或语句的作用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1、(2018福建)《好沉的一抔土》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是了。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解题方法:答题步骤:1、内容作用(事)表面义: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1分)(情)情感心理义:×(人)特点义:×(与表面义重复)(法)手法(对比):欲扬先抑(1分)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1分)2、(结)结构作用:紧承上文(1分)2.(2016龙岩)《舍得》文中结尾处铺陈了母亲葬礼的“大场面”,其用意何在?(6分)⑩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以及我们社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很多很多人,有些是我见过但不熟悉的,有些是我根本就不认识的,大家神情肃穆,流露出哀伤和不舍。一位老奶奶跟我说,闺女啊,你娘前世积的什么德哟,我这辈子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啊!解题方法:答题步骤:1、内容作用:(事)表面义:描写母亲葬礼的大场面是母亲真诚地“舍”带来的(2分)(情)情感心理义:表达了人们对母亲的感恩和怀念(1分)(人)特点义:表现了母亲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1分)(法)手法(对比):×2、(结)结构作用呼应标题,深化主旨3.(2016泉州)《纪念》文章④⑤段为什么要采用倒叙的记叙顺序?(4分)④就在几天前,我又梦见了点点。我梦见终于回家了,我走进往家去的那条小胡同,突然,点点迎面朝我跑过来,就像过去很多次我回家时一样,它是来迎接我的。不过,这次它显得更欢喜,看起来就像一两岁时那样年轻。我记得它的表情像是在笑。这是个温暖的梦,但醒来的我却十分悲伤,因为我觉得它太过温暖,倒像是种告别。这一次,我打电话给三姐,她告诉了我实情:点点已经在三个月前去世了,家里人一直瞒着我。现在想来,它大约在我做那个不祥的梦之后不久就去世了。⑤点点似乎精心地选择了自己的死期。也许为了让我这个和它聚少离多、不在场的好朋友记住它,它是在我三十六岁生日后的第二天离去的,而这一天刚好是星期天,是全家人团聚的日期,姐姐们都带着孩子回来了,它因此能在临走前和大家告别。之前的三天它已经滴水不进,它一直待在它那间小屋里,卧在母亲冬天特地给它铺的厚毯子上。三天里,它再也没能站起来,姐姐试图喂它一些葡萄糖水,但它无法下咽。不知道是什么毅力让它撑到了那个星期天的中午,它一直等着,等所有人都到了以后。当时,大家聚在它的小屋里,它来回地看着他们中的每一个。大人都落泪了,狗也流泪了,孩子们抚摸着它,已经泣不成声。它就这样呼出最后一口气,平静地闭上了眼睛。解题方法:答题步骤:1、内容作用:(事)表面义:先承接上文,集中叙述“我”的两个梦,再写点点之死(1分)(情)情感心理义:突出对点点的关切和思念(1分)(人)特点义:×(法)手法(对比):将两个不同类型的梦集中对比(1分)2、(结)结构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回忆”,为结尾议论蓄势(1分)4.(2016厦门)《断头树也有春天》文章①②两段详细描写了山毛榉树,而全文的主角却是“幸存者”。请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述①②段的作用。(4分)①写下这段文字时,我正坐在英格兰伯恩茅斯的家中,抬头就能望见窗外的几棵树。其中一棵山毛榉树是我的最爱。小时候,它的树枝便是我最好的椅背,倚着它,我读完了《人猿泰山》,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生活在森林里。②山毛榉树是我最好的玩伴,我常常在树上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我每天都会轻唤着它的名字,把自己的一些小秘密说给它听。夏日午后,当微风穿过枝丫,我仿佛听到了它的呢喃低语。A叶儿轻轻摆着,边歌边舞,那是它为我精心设计的演出。刮大风的时候,我搂紧它的臂膀,随它一起在风中摇晃。③每当我徘徊在一棵大树下时,我总是惊叹于树里隐藏了多少岁月的故事,那展臂迎风的树枝经受了多少载的风雨,还有那多到无法数清的树叶,有多少歌儿要吟唱。我们所能看到的地面上的部分,只是树的一部分,在那深不可及的地下,埋藏着它最深沉的心事和渴望。B也许是与树接触久了,我似乎读懂了树的语言,理解了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另一个世界。解题方法:答题步骤:1、内容作用:(事)表面义:①②段写我小时候和树的亲密关系①②段(1分)(情)情感心理义:正因如此,作者才“惊叹”于树里隐藏的故事,才能“读懂”树的语言,才能“理解”树的世界(1分)(人)特点义:×(法)手法(对比):×2、(结)结构作用为下文重点写豆梨树做铺垫,埋下伏笔(1分)5.(2014泉州)《忘》简要概括第④段的内容,并说说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④我比这位老友小六七岁。有人赞我耳聪目明,实际上是耳欠聪,目欠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我脑袋里的煞车部件,虽然老化,尚可使用。再加上我有点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铭是:老年之人,煞车失灵,戒之在说。一向奉行不违,还没有碰到下不了台的窘境。在潜意识中颇有点沾沾自喜了。⑤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解题方法:答题步骤:1、内容作用:(事)表面义:记叙“我”因忘事糊涂程度不深而沾沾自喜(2分)(情)情感心理义:表现“我”的欣喜(0.5分)(人)特点义:突出“我”的自律(0.5分)(法)手法(对比):与老友的善忘形成对比(1分)2、(结)结构作用为下文“然而”的自我否定蓄势,衔接巧妙,文章波澜起伏(2分)6.(2014宁德)《公交车上》第⑦段插入男孩喂养兔子一事有何用意?(4分)⑥男孩“嗷”的一声扑上去,准确地咬住了司机的手腕。这是在乡下跟孩子们打架时练出来的绝技,现在派上了用场。只不过他下口轻了很多,毕竟这是在城里,初踏进城市的乡下孩子心中充满了畏惧。⑦司机突遭袭击,不由得松了手,震惊地看着这男孩。只见男孩猛地从地上拾起死里逃生的兔子,霎时泪流满面。两年前父亲离家去城里打工时,把两只兔子交给了儿子,叮嘱他好好养大它们。父亲走了,男孩每天给兔子割草、喂水,一天天把兔子养大了。前不久,母兔产下了一窝小兔,男孩坚持要带一只来广州,他要让父亲看看,他把兔子养得很好;他要让父亲知道,这两年他每天都在思念父亲!可是,他没有想到,他一直向往的城市竟如此粗暴!伤心和恐惧让他的眼泪流得更急、更快了。解题方法:答题步骤:1、内容作用:(事)表面义:记叙了男孩咬司机的原因(1分)(情)情感心理义:写出了男孩对兔子的喜爱和对父亲的思念和爱(2分)(人)特点义:×(法)手法(对比):运用插叙手法(1分)2、(结)结构作用使故事情节完整(2014南平)《一朵一朵的阳光》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他穿过一条狭窄的土路,土路的尽头,趴着一座石头和茅草垒成的小屋。男人在小屋前站定,擦一把汗,喘一口气,轻轻叩响铁锈斑斑的门环。少顷,伴随着沉重的“嘎吱”声,一个光光的暗青色脑壳出现在他的面前。……“你们怎么不住在村子里了?”男人笑笑,手僵在空中。“本来是住在村子里的,我爹和别人打架,把人打残,跑了,娘说她在村子里抬不起头,就搬到山上来。娘说他的罪,顶多够判三,如果他敢承担,现在早就出来了……可是他跑了。”男孩又给男人一碗水,男人再次喝得精光。燥热顿消,久违的舒适从牙齿直贯脚底。男人将空碗放在树墩上,问男孩:“你和你娘,打算就这样过下去吗?”男孩仰起头:“娘说,在这里等爹。”“可是他逃走了。他怕坐牢,逃走了……你们还能等到他吗?”“不知道。”男孩说,“我和我娘都不知道。可是娘说我们在这里等着,就有希望。如果他真的回来,如果他回来以后连家都没有了,他肯定会继续逃亡。那么,这一辈子,每一天,他都会提心吊胆……”“就是说你和你娘仍然在乎他?”“是的。他现在不是我爹,不是娘的男人。”男孩认真地说,“可是如果他回来,我想我和我娘,都会原谅他的。”男人叹一口气,站起来,似乎要继续赶路。突然他顿住脚步,问男孩:“你们为什么要砍掉门前这些树?”“因为树挡住了房子。”男孩说,“娘说万一哪一天,你爹知道我们住在这里,突然找回来,站在山腰,却看不到房子,那他心里,会有多失望呐!他会转身就走,再也不会回来吧?娘砍掉这些树,用了整整一个春天……”……男人走出屋子,走进阳光之中。一朵一朵的阳光,抱成了团,连成了片,让男人不想再逃了……解题方法:答题步骤:1、内容作用:(事)表面义:暗示男人鼓起勇气,决定自首(1分)(情)情感心理义:点明文章的中心,爱的力量唤醒了负罪逃跑的男人,表现亲情的温暖(1分)(人)特点义:×(法)手法(对比):×2、(结)结构作用篇末点题,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