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案(电子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文学概论教案课程名称:文学理论教程主讲教师:朱坤系别:中文系2绪论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功能通常把研究文学的诸学科称为文艺科学或文艺学。它包括五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文学活动的审美特征和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反过来,对文学活动具有认识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提供系统的价值体系和方法体系。一、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文学理论在文艺学中的地位文学理论又叫文学概论或文学原理。文学概论的两种含义:文学发展历史的概论:中外古今文学史——文学发展史文学本质规律的概论: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文学和文学活动本质规律的论述文艺学,在中西方,早期称为“诗论”“诗学”,如中国的《诗品》《原诗》,西方的《诗学》《诗艺》等,中国主要是研究诗歌,西方则侧重戏剧,都有以偏概全的倾向。直到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崛起,文艺学才形成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作为文艺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得以成立。这样看来,文学理论在学科归属上应归属于文艺学。就是说,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科学:一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共时←—————————————→历时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特殊文学史从这张表看,文学理论在文艺学中,是属于研究一般的范围,同时,是属于共时研究的范围。所谓一般,是指它研究的是关于文学的普遍规律性问题,诸如文学的本质、文学创作的过程等问题,而不是具体文学作品的解读、具体文学现象的批评和具体作家的批评;所谓共时,是指从横向的角度,对文学的构成要素、创作过程、作品的题材和体裁、文学风格、文学的批评和鉴赏等问题进行讨论,而不是对上述诸问题进行历史的梳理和评述。从这张表看,文艺学主要是三个分支:文学原理、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二、文学理论的体系(一)文学理论体系的形成1、从文学实践到文学理论,大致经历三个环节:文学实践→批评中介→理论总结2、文学理论著作的两种类型:3(1)有原创性体系的著作:《诗学》《美学》《诗歌的分类和科学》《艺术哲学》《文心雕龙》《沧浪诗话》《李立翁曲话》《艺概》(2)面向文科大学生的教材类体系:《文学概论》等(二)文学理论的建构形态1、功能性结构:根据对文学理论功能任务的理解,确定论述内容和论述顺序的建构体例。主要是把文学理论当作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的理论方法。季摩菲耶夫《文学原理》重视逻辑与历史统一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强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性质2、对象性结构:根据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确定论述内容和论述顺序的建构体例。主要是揭示文学活动的内在关系。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文学批评四要素三、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作用(一)文学理论的对象:文学的普遍规律,具体地说,即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文学作品是文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对象,其他的文学理论问题或多或少都与文学作品有些关系。创作欣赏↘↙文学作品↗↖批评发展参看《镜与灯》中的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要素的相互作用。(二)文学理论的作用1、双重意义:认识论(是什么)观念——“学”方法论(怎么做)实践——“术”(《红楼梦》)2、三种功能:引导创作、指导欣赏、规范批评(《四月的纪念》)四、文学理论的品格和形态(一)文学理论的品格1、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任何文学理论,总要以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读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都如此。就古代文论看,《毛诗序》主张“诗言志”:“诗者,志之所致,情动于中而发于声”;曹丕《典论·论文》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陆机《文赋》则提出“诗缘情而绮靡”;每种文论主张都有一定的理论出发点。就西方文论看,既有以“模仿说”为理论核心的传统的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有讲求“义理”的布瓦洛的古典主义,又有注重文学自身特性的俄国形式主义,每种理论都有自己的价值倾向。2、文学理论的实践性理论既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毛诗序》继承经学传统,强调“诗4言志”,布瓦洛的古典主义对当时的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三一律”的指导原则盛极一时。如果理论与现实毫无关系,那么,这种理论将是没有生气的,也没有前途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理论也将更替,西方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二)文学理论形态的多样化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这一复杂的过程,由于价值取向的不同,注重的环节也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理论形态,20世纪前,西方主要注重第一个环节,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主要注重第二个环节,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新批评等,在德国兴起的接受美学则主要注重第三个环节。二是由于文学理论的实践性较强,不同的时代自然便需要不同的文艺理论,从而造成理论形态的多样化。五、《文学理论》的特点与学习方法1、特点:是一种理论著作,由范畴、命题、体系构成理论——逻辑思辨历史——叙述2、方法:(1)在搞清范畴、命题的基础上,掌握体系。具体地说,要搞清各种范畴和命题的理论内涵、历史演变,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等。(2)结合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史的学习,来学习文学理论。既了解过去的文学创作和理论,也关注当前的文学创作和理论。(3)了解相关学科的情况,从宏观上把握文学理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5第一章文学本质特征本章教学要点1、文学起源的几种说法2、“文学”的三种含义3、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4、文学的审美特性5、文学的语言特性6、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7、汉语文学的特征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一、文艺起源的诸种学说1、模仿本能说亚里士多德《诗学》:模仿是人的天性说明:1)原始艺术离不开模仿2)忽视了人的社会实践2、游戏发生说康德:艺术是无功利的愉快的游戏席勒、斯宾塞:“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谷鲁斯: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说明:1)游戏无明显的实用目的2)游戏很投入(这两点与“为艺术而艺术”和很多类似之处)3、巫术仪式发生说弗雷泽《金枝》:交感巫术理论相似律:同果必同因接触律:二物接触,施力于甲可影响乙,反之亦然。罗马城郊内米糊畔的一个古俗;逃亡奴隶担任祭司,但要提防别人走近橡树,折取金枝,因为胜者为王,且要杀死原来的“森林之王”。——这一古俗后来演变为仪式活动。折取金枝与与接触律有关;决斗中胜者为王与相似律有关。说明:1)金枝即“槲寄生”。2)国王躯体被消灭,但精神永存。3)巫术起中介作用,不是艺术起源的最终根源4、劳动起源说毕歇尔:先提出,厚放弃普列汉诺夫:劳动在时间上先于游戏,且和合力的结果,符合实际6说明:1)抓住了艺术起源的“第一动力”和最终根源2)劳动不能直接产生艺术,还需要其他的中间环节5、情感表现说(了解)二、文艺起源的合力作用1、希尔恩:生活冲动合力论优点:指出了艺术离不开各种合力的作用不足:对各种合力一视同仁,没有主次2、普列汉诺夫:劳动实践合力论3、劳动是艺术起源的直接动力1)劳动创造了文艺活动的前提条件2)劳动产生了文艺活动的主体需要3)劳动提供了原始文艺的表现对象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艺的形式(诗乐舞“三位一体”)三、原始文学的特点1、混合性2、集体性3、实用性第二节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一般性或普遍性)一、“文学”辨析一是通过对“文学”的语义学分析,揭示文学的对象范围,即文学到底是什么。二是通过与其他艺术种类的区别,揭示文学的本质特征。(一)“文学”的语义分析“文学”含义演变的三个阶段汉语“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中,为“孔门四科”之一。《论语·先进》提到的“孔门四科”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关于“文学”,李泽厚认为“非后世的文章,主要是指有关礼仪制度的学问。”“文学”一词,从常语到术语,经历漫长的历史时期,具有三种不同的含义。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文学界说”1、广义的文学观(上古至先秦两汉)广义的“文学”,中外古代曾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包括纯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所以又称为文化的文学观。章炳麟《文学总略》曰:“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这里的“文学”,有“文化学术”之义。广义的“文学”观是古代的文学观,中国在魏晋以前,西方在18世纪以前,都在广义的、文化学术的意义上使用“文学”这一概念。如《论语·先进》篇;如西方中古“语文学”。7古代广义的“文学”观表明两个问题:一是“文学”还没有从历史、哲学、演讲术等一般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获得独立地位,二是它还没有被赋予特殊的审美性质。2、狭义的文学观(魏晋以来,“文学的自觉”)狭义的“文学”是指通过艺术想象,塑造艺术形象以表现人性情感的语言的艺术作品。——审美的文学观诗歌:《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文学作品散文:秦汉古文,唐宋八大家小说:《红楼梦》,《红与黑》,《红字》戏剧:《西厢记》,《牡丹亭》,“莎剧”魏晋以来,狭义的审美的纯文学从广义的文化学术中独立出来。南朝梁代史学家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便形成了审美的文学观:“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3、折中的文学观:边缘体与先锋派文学折中义的“文学”,有两种理解:一是包括纯文学与非纯文学;二是指介于广义和狭义之间的文学现象,如某种新兴文体、边缘体或先锋派的实验文学,它们难以按确切的标准归类,只能按照某种惯例做相对模糊的处理。——惯例的文学观新文体:杂文(一些歌词,如李春波《一封家书》)边缘体:散文诗(当前的“文化快餐”,很难用过去的狭义的文学定义。)实验文体:(沙穗《回到古代》。)何谓“惯例”,惯例,指人们在使用文学概念时,有时候不自觉地或无意地遵循或建立某种未经言明而又约定俗成的规范。惯例可来自文学传统,也可来自文学创新。当某种新创造成为时尚以后,便可视为惯例,如中国当代的“先锋文学”。文学创新,如时下的“网络文学”。“文学惯例”实质上包含着这样一些规范:第一,文学总是要呈现形象的世界,这种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如《文学与出汗》等政治性很强的文章。第二,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如《红楼梦》中的“药方”和“帐单”;这些“药方”和“帐单”要和小说的整体结合起来。有时候,这些是为了卖弄学问,如《金瓶梅》的后半部分。第三,文学蕴含着独特而又无限的意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文学的一个要求。结论:现代文学理论所研究的“文学”,以狭义的审美的文学为主要对象;同时也包含广义文学和折中义文学中符合文学惯例的文学现象,从而确立中心明确而又边界开放的文学观念。(二)文学本质的研究1、对文学本质研究的回顾2、文学本质研究的思路二、文学的社会地位(一)“社会结构”1、“社会结构”的定义8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形态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社会组织结构。2、“社会结构”论有“二项说”“三项说”“五项说”之分。马克思的“二项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列宁的“三项说”:经济基础、政治的上层和思想的上层。普列汉诺夫的“五项说”:1)生产力的状况;2)经济关系;3)政治制度;4)社会中人的心理;5)各种思想体系[6)“地理环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二)文学的社会地位和性质:社会意识形态从“社会结构”看,文学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文学及其他艺术思想的上层上层建筑↑↓一般意识形态:哲学、宗教、道德社会心理↑↓“社会结构”政治的上层: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力状况↑↓地理环境这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文学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性质的宏观规定。这一规定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文学创作和文学史研究,应当置于宏观的社会结构之中,才能对文学活动作出科学的解释。马克思之前的两类说法是片面的、错误的。社会历史研究法有其可取之处,比如《红楼梦》的看法。三、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一)文学与社会生活A、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本源,艺术家是“自然的奴隶”。它讲的是文学反映对象的社会客观性。对这一问题,历来有不少解释,概括起来主

1 / 8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