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及《“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编制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本规划明确了“十二五”铁路行业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铁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一、发展回顾“十一五”是我国铁路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年来,铁路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铁路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技术创新取得显著成效,客货运量保持快速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输保障作用明显提升。铁路“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路网建设取得新成就。“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铁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城际铁路开工建设,京津、武广、郑西、沪宁、沪杭等高速铁路建成运营。青藏、包西、太中银铁路等建成投产,向莆、兰渝、云桂、山西中南部铁路等区际干线、煤运通道和西部铁路有序推进。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的新客站建成授产,形成与其他交通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编组站、集装箱中心站、动车组维修基地、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基础设施维修基地等进展顺利。“十一五”期间,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8万亿元,是“十五”投资的6.3倍;新增营业里程1.6万公里,复线投产1.1万公里,电气化投产2.1万公里,分别是“十五”的2.3、3.2和3.9倍。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9.1万公里,其中西部地区铁路3.6万公里,复线率、电化率分别由2005年的34%、27%提高到41%、47%,路网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技术创新实现新跨越。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关键领域跨越发展。通过京津、武广、京沪等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掌握了高速铁路建造和装备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初步形成了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在引进消化吸收时速200~250公里高速列车、大功率机车技术基础上,自主研制生产并批量投入运营时速300~350公里的高速列车及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中国铁路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重载运输和机车车辆等方面技术创新取得重要突破。铁路信息化在运输经营等领域的作用更加突出。运输经营迈上新台阶。深化内涵扩大再生产,统筹利用新线和既有线资源,提高运输效率,开拓运输市场,客货运量持续增长,多元经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优化列车开行方案,创新售票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旅客日发送人数连创新高。加强路网干线和重点区域货运组织,加快实施战略装车点建设、路企直通运输和大客户战略,日装车能力大幅提升。大秦铁路实现年运量4亿吨目标。繁忙干线普遍开行5000~6000吨重载列车。从2005到2010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由11.6亿人增长到16.8亿人,增长45.3%;货物发送量由26.8亿吨增长到36.3亿吨,增长35.3%:总换算周转量由26788亿吨公里增长到36406亿吨公里,增长35.9%。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深入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部省、路地合作共建机制,地方政府及其他投资人参与铁路建设资本金投资比例超过30%。大秦铁路公司和广深铁路公司发行A股融资,太原铁路局运输主业资产整体改制上市,建设债券发行规模不断扩大,融资能力不断增强。开放铁路建设市场,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铁路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铁路局直管站段改革,开展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运力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加快实施铁路公检法管理体制改革。扩大铁路对外交流合作,提升我国铁路行业国际影响力。节能减排作出新贡献。按照发展低碳经济、构建绿色交通的要求,大力发展电气化铁路,“十一五”末电力牵引完成工作量达到65%。广泛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铁路单位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提前两年完成单位运输收入能耗下降2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0%的目标,提前一年完成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0%的目标。在铁路规划建设中,贯彻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政策,采用先进设计和施工技术,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理论武装,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强化先进典型引领作用,增强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动力。加强新闻宣传工作,为铁路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开展重点领域源头治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职工收入持续提高,保持了铁路和谐稳定环境。“十一五”时期,加快了铁路现代化进程,实现了铁路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批快速铁路建成投产,大大缩短区域时空距离,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提供支撑。高速铁路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并带动沿线旅游、商贸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促进综合运输体系优化。西部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改善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了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铁路始终坚持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90%的运力用于确保关系国计民生的煤炭、冶炼、石油、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承担了学生、农资等大量公益性运输任务,保障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在应对南方部分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抗击汶川、玉树特大地震灾害以及其他应急运输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同时,铁路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面临新的挑战。一是近年来铁路的快速发展,还未根本缓解铁路“瓶颈”制约。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进一步扩大运输能力,有待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建设管理、强化质量安全,统筹路网建设和经营效益的协调发展。二是实现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有待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三是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路网布局和技术结构,发挥铁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四是实现铁路科学发展,有待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发展多元化经营、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等。这些都需要在“十二五”及今后铁路发展中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二、发展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铁路实现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时期。铁路友展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又面对新挑战和新要求,必须增强机遇意识,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开创铁路科学发展新局面。(一)贯彻主题主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铁路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十二五”时期,贯彻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经济要素流动更为频繁,百姓出行需求更加旺盛,客货运输需求持续增长,同时消费结构和运输需求结构升级对交通运输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时效性、均等性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据预测2015年全社会客货运量将分别达470亿人和450亿吨,客货周转量分别达39500亿人公里和194500亿吨公里。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是符合我国国情、适合区域及城乡大规模人员和物资流动的运输方式。“十二五”期间,需要进一步完善铁路运输网络,重点建设快速铁路、区际干线、煤运通道等,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品质,充分发挥铁路骨干作用,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可靠运输保障。预计2015年铁路旅客发送量将达40亿人、旅客周转量将达16000亿人公里左右,货物发送量将达55亿吨、货物周转量将达42900亿吨公里左右。(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增强铁路基础保障能力。我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各地区自然条件与人口聚集差异大,资源能源与产业布局不均衡,决定了生产过程与市场消费需要长距离、大运量、低成本的运输方式来实现。“十二五”时期,更加注重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需要加快西部连接东中部及出海、过境通道建设;加强中部地区贯通东西、沟通南北通道建设;完善东部地区路网结构、提高路网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拓展路网覆盖面,惠及更多百姓。铁路基础设施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要保障,也是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形成高效畅通的铁路运输网络,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对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梯度转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三)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城市群发展,需要铁路提供可靠的运力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2010年城镇化率已达到47.5%,拥有城镇人口6.7亿人,预计到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1.5%。同时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及城市群发展,人口和产业集聚的中心城市之间、城市群内部的客运需求强劲,对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适应我国城镇化友展需要,尽快形成高速铁路、区际干线、城际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有机结合的快速铁路网络,满足大流量、高密度、快速便捷的客运需求,为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和城市群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同时也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大众化、全天候、便捷舒适的基本公共服务。(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加快构建低碳绿色的综合运输体系。我国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加剧,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构建“两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社会运输成本较高,能源消耗快速增加,节能减排压力大,交通拥堵严重,需要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促进我国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十二五”是转变交通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更加注重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和综合枢纽建设。铁路在节能、节地、环保、经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发展铁路运输,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运输体系,是落实国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重要体现,也是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和资源环境代价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运输需求的客观需要,对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三、指导思想“十二五”铁路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推进铁路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确保运输安全,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铁路协调、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坚持科学发展,有序推进铁路建设。按照“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发展高速铁路”的要求,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为目标,把握需求与可能,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标准和进度,进一步扩充路网规模,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品质,增强基础保障能力,满足多层次运输需求。坚持安全发展,确保安全持续稳定。坚持安全第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加大安全投入,强化安全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安全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提升安全管理和应急防灾能力,确保铁路安全持续稳定。坚持创新发展,全面推进铁路现代化。坚持铁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铁路发展活力。深化高速铁路、重载运输、技术装备等领域技术创新,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健全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体系。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铁路信息化水平。坚持可持续发展,重视铁路经营效益。深化内涵扩大再生产,优化生产力布局,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