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L12068学案导学,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效率研究结题报告龙游县塔石初中王建生15057032910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决定开展“学案导学,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我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结构更加优化,大幅度地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效率。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近年来以各种“导学”名目出现的教学研究也不断面世,如“目标导学”,“目标导向教学”等。这些研究在实践中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尽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从教学模式来看,传统的以讲授主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触动,因此学生在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上也没有显著的改变。“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就是利用学案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近年来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研究已经使我们对学习过程有了更加本质的认识,对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有了较充足的理论依据。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学案导学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学案是教师体现此种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载体,它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这样,学案的作用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也可以说是当前人们极为重视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学案的科学、恰当的编制,显的极为重要,它怎样融入新课程理念,怎样与教材完善的结合,反映出基本知识、方法、思想的探究与学习,又怎样以丰富且有层次的问题、知识、方法、思想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成为学案要承载的主要内涵。三、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一)学案设计研究1、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要与课本紧密相连,一定要反映出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以及知识的背景与发生过程。我们不仅要求应该明确课程标准和教材知识的结构体系,而且还要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特别是有关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学习和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作为指导,增强学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2、要加强集体备课,对每一节课的学生学案的实效性、怎样引导学生探究以及怎样使用学案探索出最佳方案;每位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能驾驭此教学法和学案的使用方法,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案进行适当的增删或改进。(二)学案导学法提高课堂效率教学实践研究1、学案与教师教师结合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了解和掌握学情,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参与编写、修订和完善学案,充分理解把握和使用好学案,充分发挥其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有效性。在充分利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多变,兼容并蓄,不断研究与创新,多方搜集资料与信息,反过来再用于指导学案的修订与完善,把教学实践的过程变成修订完善方案、推进其提高升华的动态过程。2、学案与学生学案给学生的指导更直接、具体,学生接受和运用这个指导的自由度和实效性更强。学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和研究空间更自由更开放,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交流空间的约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得以充分体现。学案给了学生路线和方法,也给了学生思想和态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体验和感受,长此以往,学生就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这为学生学会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在长期使用学案的过程中会有新的感悟,产生新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老师可以作为学案修改的重要依据,使学案不断地完善与科学。3、学案与课标学案设计的重点在“问题导学”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过程设计和学法指导。问题导学以三线一面的形式把三维目标贯穿起来。一是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读、学习的思路导引。二是学法线。在依案自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读,怎样思,怎样操作,从而做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设计。这条线或简或繁,或明或暗。三是德育线。在学习过程中,挖掘并体现学习内容的情感价值、世界观、方法论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三条线通过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问题体系及其内涵,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德育能力面。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一)启动阶段(2011年5月――6月):组织教师设计学案。在这一阶段,课题组成员一起进行了多次关于学案设计的思考和探讨,并方泛听取了这一学课课任教师的想法和意见,形成了学案组成、初步原则与具体做法:1、学案设计的初步原则针对历史与社会新授课的特点。学案的设计必须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以课本为基础,以利于学生的自学和能力的培养为前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采用了如下原则:(1)课时化原则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根据新教材的实施就需要教师对新课标和教材都需进行深入地研究,宏观把握,细节人手,按课时编写学案。例如我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下册第四单元内容的编写中就有针对性的把各个不同的特色的区域内容整合到一个课时里面。具体就是把两个或三个具有相同特点具备可比性的内容整理成表格形式,让学生进行比较性学习。这样有利于控制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有利于课时目标的实现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2)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引入一个个综合程序问题之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例如在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把关于中国与世界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整合成一个PRED问题。再然后分成世界与中国类和问题与对策类;又可分成人口类、资源类、环境类等等子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的编写,除一般地注意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之外,还必须重视所编问题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学科信息的准确性;学科信息的系统性;学科信息的思想性;学科信息的启发性;学科信息的多样性;学科信息的针对性。使之既源于课本又不落俗套,既注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考性。重视对读图的指导、对实践和社会认知方法的指导。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3)生活化原则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根据学科特色,在学案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所学的教材内容,将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语文问题与现象,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在地图的三要素的教学过程中就把教材中光明小区的平面图置换成了本校的校园平面图。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大大提高,而且在课后还对校园平面图提出了修改意见,更有学生制作出了自己版本的校园平面图。(4)人性化原则学案不应编成学生印象中的试卷。学案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要让每—个学生能参与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我们在学案设计过程中进行分类,基础知识导读、问题导学来帮助学生阅读教材;增加课外时事问题,让学生参与探讨发表意见。2、学案的组成学案的组成应相对固定,同时应根据每一课时的具体需要灵活地编写。组成学案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学习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意目标,能力目标等等。并给出学习的要求,如对认知目标的要求可用“识记”、“理解”、“运用”等,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知识结构包括教材体系、单元知识结构和课时知识网络等等。知识结构的给出有利于学生在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并能使学生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综合程序问题?紧扣新课标要求,围绕重点难点进行编写.并渗透认知方法的指导、创新思维的培养等等。技能训练?包括课堂活动(练习),课后讨论(思考)等等,题不求多而求精,以巩固所学,培养能力,并获得反馈。(二)实践研究阶段(2011年7月――2012年6月):按计划展开实践研究。1、课前预习阶段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好学案的问题导学部分,让学生们对本课时所学内容有个充分的阅读,并完成相应的引导题。这样既完成学生的教材阅读,又能使学生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2、课堂讨论阶段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知识,采用教师提问学生随机回答的方式给以解决,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他声像材料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生物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教师通过学案导学的方式组织进行的教学,学生能更好的跟着教师引导的思路对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更加系统和有效的学习。当然,无论教师对教材内容怎样挖掘,最终都应回到课本这一层面。因此,我们在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精选部分课本题习题及时给出解答,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并获得一种艰苦(脑力)劳动后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让教师直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以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在学案中设计少数有难度和深度的思考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最后.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3、课后巩固深化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以收到实效。这样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法,不仅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很好的与学科相结合,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还课堂给学生,还激情给教师。关注人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发展其能力,培养其思维,传授其技能,并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学案导学”教学法在课堂内外在实践形成了一种主动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乐教、善教,学生活学、会学。促进全体发展,关注个体提高。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较好地落实情感价值观的教育。4.教学反思课题组研究成员对自己的每一堂学案导学课都认真叙写教学反思。定期不定期开展讨论,探讨学案运用过程中出现在问题给以及时的调整;又时常把一些有益的成果进行阶段性的整理和课题组内推广。五、课题研究成果1、取得了初步的理论成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