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数学兴衰胡明明余文阿拉伯数学“阿拉伯数学”并非单指阿拉伯国家的数学,而是指8—15世纪阿拉伯帝国统治下整个中亚和西亚地区的数学,包括希腊人、波斯人和基督徒等所写的阿拉伯文数学著作.在世界文明史上,阿拉伯人在保存和传播希腊、印度甚至中国的文化,最终为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准备学术前提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掀起了著名的翻译运动:在曼苏尔哈里发时期,婆罗摩笈多等印度天算家的著作在766年左右已传入巴格达,并译成阿拉伯文;8世纪末到9世纪初的兰希哈里发时期,包括《几何原本》和《大汇编》在内的希腊天文数学经典先后被译成阿拉伯文;9世纪最著名翻译家伊本·科拉(TabitibnQorra,836—901)翻译了欧几里得、阿波罗尼奥斯、阿基米德、托勒玫、狄奥多修斯等人的著作;到10世纪丢番图、海伦等人著作也被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数学的突出成就首先表现在代数学方面.花拉子米(MohammedibnMūsā-Khowarizmi,约783--850)是中世纪对欧洲数学影响最大的阿拉伯数学家,他的《还原与对消计算概要》(约820年前后)一书在12世纪被译成拉丁文,在欧洲产生巨大影响.阿拉伯语“al-jabr”,意为还原移项;“wa’l-muqabala”即对消之意.传入欧洲后,到14世纪“al-jabr”演变为拉丁语“algebra”,也就成了今天的英文“algebra”(代数),因此花拉子米的上述著作通常就称为《代数学》.书中用代数方式处理了线性方程组与二次方程,第一次给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代数解法及几何证明,同时又引进了移项、同类项合并等代数运算等等,这一切为作为“解方程的科学”的代数学开拓了道路.阿拉伯的代数(一)花拉子米(代数学)《代数学》约1140年被英国人罗伯特(RobertofChester)译成拉丁文,作为标准的数学课本在欧洲使用了数百年,引导了16世纪意大利代数方程求解方面的突破.《代数学》分六章叙述6种类型的一、二次方程求解问题.▲第1章讨论“平方等于根”的方程,即型方程;▲第2章讨论“平方等于数”的方程,即型方程;▲第3章讨论“根等于数”的方程,即一次方程;▲第4、5、6章是关于三项二次方程求解问题,分别讨论三种类型的二次方程:都给出了相应的求根公式.•在数学史上,他是最早认识到二次方程有两个根的数学家.•x2+10x=39bxax2bax2baxqpxxpxqxqpxx222,,•对于方程x2+10x=39的根的正确性证明在几何证明之后,花拉子米建立了两种变换——“还原”与“对消”.他指出,经过这两种变换,一般形式的一次和二次方程就能化成已经讨论过的六种标准方程.算术•花拉子米的算术著作,只有一种译本流传下来,我们把这部著作的名称译为《印度的计算术》.•该书是一部专门讲述印度数码及其计算法的著作.作者首先讲述了印度人使用9个数码和零号记数的方法.这种方法体现了十进位值制记数原理,任何一个整数都能很简单地表示出来并进行计算.作者还给出四则运算的定义和法则.例如乘法定义为重复相加,除法定义为重复相减.具体地说,两数相乘,就是把其中一个数按另一个数的大小增加倍数,其结果为乘积;两数相除,就是把其中较大的数按较小的数的大小分成若干部分,用较大的数减较小的数,能减去多少个,商就是多少.花拉子米特别提出倍乘法和倍除法,即乘以2和除以2的运算.古埃及人是很重视这两种运算的.花拉子米强调它们是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开平方的法则.花拉子米在该书中给出的开平方的方法,用现代符号表示,相当于下列近似公式:计算结果中的分数部分表示为60进位分数.•书中还专门讲述了分数理论.花拉子米把分数分为“能读的”和“不能读的”,在阿拉伯语中用两个以上的复合词来表示.分数的表示法与(用现代阿拉伯数码):3813211•分子在上,分母在下,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又在分数部分之上.中国科学史家推测,这种表示法可能是由中国经印度传入阿拉伯世界的.•花拉子米在这部著作中列表给出分数乘法的例子:•即•从这个计算表格可以看出,计算步骤是先通分:然后相乘:通分母时没有取最小公倍数.这个例子表明,花拉子米时代的阿拉伯学者掌握把一般分数化为单分子分数的方法.奥马·海亚姆与三次方程波斯人奥马·海亚姆(OmarKhayyam,1048?—1131)是11世纪最著名且最富成就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诗人。他在代数学方面的成就集中反映于他的《还原与对消问题的论证》(简称《代数学》)一书中,其中有开平方、开立方算法,但该书对代数学发展最杰出的贡献是用圆锥曲线解三次方程.奥马·海亚姆首先将不高于三次的代数方程分为25类(系数为正数),找到14类三次方程,对每类三次方程给出相应一种几何解法。例如解,首先将其化为(这里,按照希腊人的数学传统,是线段,正方形,为长方体)。baxx3dcxcx223bdcac22,ba,2cdc2方程的解就是抛物线与半圆交点横坐标x.他首先画出正焦弦为c的抛物线,再画出直径为d的半圆过它们的交点作垂线PS,则QS长度就是方程的解.这一创造,使代数与几何的联系更加密切.dcxcx223cyx2)(2xdxy阿拉伯的三角学与几何学由于数理天文学的需要,阿拉伯人继承并推进了希腊的三角术,其学术主要来源于印度的《苏利耶历数全书》等天文历表,以及希腊托勒玫的《大汇编》、梅尼劳斯的《球面论》(Sphaerica)等古典著作.对希腊三角学加以系统化的工作是由9世纪天文学家阿尔·巴塔尼(al-Battani,858?--929)作出的,而且他也是中世纪对欧洲影响最大的天文学家.其《天文论著》(又名《星的科学》)被普拉托译成拉丁文后,在欧洲广为流传,哥白尼、第谷、开普勒、伽利略等人都利用和参考了它的成果.•在该书中阿尔·巴塔尼创立了系统的三角学术语,如正弦、余弦、正切、余切.他称正弦为jiva,拉丁语译作sinus,后来演变为英语sine;称正切为umbraversa,意即反阴影;余切为umbrarecta,意即直阴影.后来演变拉丁语分别为tangent和cotangent,首见于丹麦数学家芬克(1561—1656)的《圆的几何》(1583)一书中.•cosa=cosbcosc+sinbsinccosa.•而正割、余割是阿拉伯另一天文学家艾布·瓦法(Abu'l-Wafa,940—997?)最先引入的.•证明了与两角和、差、倍角和半角的正弦公式等价的关于弦的一些定理,•证明了平面和球面三角形的正弦定理比鲁尼还证明了正弦公式、和差化积公式、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后来阿尔·卡西利用这些公式计算了sinl’的值.•首先求出sin72和sin36的值,以求12=sin(72-60)的值,•再用半角公式求sin3的值,由三倍角公式得出sin3=3sin14sin31,•即sin1是三次方程sin3=3x-4x3的解,阿尔·卡西用牛顿叠代法求出sin1的近似值。如果说希腊以来,三角术仅是天文学的附属的话,那么这种情况在纳西尔·丁那里发生了一些改变.•他的天文学著作《伊儿汗天文表》(1271)是历法史上的重要著作,其中测算出岁差51〞/每年,其《天文宝库》则对托勒玫的宇宙体系加以评注,并提出新的宇宙模型。他的《论完全四边形》是一部脱离天文学的系统的三角学专著.该书系统阐述了平面三角学,明确给出正弦定理.讨论球面完全四边形,对球面三角形进行分类,指出球面直角三角形的6种边角关系(C为直角):.cottansin;sinsinsin;cottancos;sincoscos;cotcotcos;coscoscosBabBcbCbABaABAcbac并讨论了解平面和球面斜三角形的一些方法,引入极三角形的概念以解斜三角形.他指出在球面三角形中,由三边可以求三角,反之,由三角可以求三边,这是球面三角与平面三角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纳西尔·丁的《论完全四边形》对15世纪欧洲三角学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希腊人三角术的几何性质相比,阿拉伯人的三角术与印度人一样是算术性的.例如由正弦值求余弦值时,他们利用恒等式作代数运算而求解,而不是利用几何关系来推算,这是一种进步.1cossin22与阿拉伯人的代数成就和三角学成就相比,阿拉伯人在几何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对希腊几何的翻译与保存,并传给了欧洲,但希腊几何学对阿拉伯数学的严格性也产生一定的作用,并激发出思想的火花.最重要的例子是他们在评注《几何原本》的过程中,对第五公设引起了注意,不少人试图证明这条公设,如焦赫里(ai-Jawhari,约830)、塔比·伊本,库拉(ThabitibnQurra,约826---901)、伊本。海塞姆(Ibnal-Haytham,965—1040?)、奥马,海亚姆以及纳西尔·丁等人。阿拉伯人关于第五公设的这种兴趣与尝试,诱发了后世欧洲学者在这方面的兴趣,对非欧几何的诞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