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教师课时2课时(80分钟)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第六章第三节问题提出学前时期是心理发育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学前儿童对于外界环境及其变化十分敏感,据调查发现,近年来儿童中出现心理发展偏异、情绪和行为障碍以及各种心理疾病的人数明显增加。因此更应该了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重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掌握维护和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相关措施。能力目标提高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能意识到学前儿童心理的脆弱,关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教学重点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教学难点掌握维护和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相关措施。教法直观讲解法、案例分析法学法小组探究法教学准备相关案例。教学内容及过程环节时间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活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直观导入(9分钟)案例分析:胡康康今年四岁了,是一个聪明孩子。开学时他的妈妈向老师抱怨,说孩子淘气任性,不听话。想要的东西哭闹着要,不到手不罢休;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抗拒、不服从大人管教。家长担心,孩子如此任性,将会严重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可是不知采取什么方法来引导他,让他改掉身上的坏毛病。思考:康康到底怎么了?呈现案例,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案例导入新课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思考谈论进入学习学习新知(20分钟)[新知内容]第六章第三节一、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一)生理因素1、遗传因素2、先天的非遗传因素妊娠早期,受致畸因素(病毒感染、放射线、不良药物、烟、酒等)的影响;孕期母亲营养不良等。阅读书本内容集体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归纳知识点学生自主学习,理解重难点知识探究新知(15分钟)3、后天的脑损伤4、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儿童无法把从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器官、触觉器官以及方位、平衡觉器官前庭等处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以致影响大脑对上述信息的认知和判断。(二)心理因素1、气质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无好坏之分。2、动机幼儿也有高层次的需要:安全感、被爱、被尊重、被别人称赞等,家长常常忽略了幼儿的高层次需要,导致幼儿多层次需要得不到满足,产生不良情绪。3、情绪幼儿情绪正常,对受到别人的爱抚、关心、体贴、照顾感到幸福,从而心情愉快。反之,就是有心理障碍了。4、自我意识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幼儿使自己的行为适应环境的基本条件之一。(三)社会因素1、家庭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养育态度等,对于维护幼儿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长的养育态度可分为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和民主型。2、幼儿园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较正规地步入的集体生活环境。它提供了家庭难以满足的活动和学习条件,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决定性作用。3、社会与幼儿接触的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二、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措施(一)创设适宜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环境能对幼儿产生熏陶、感染作用,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营造宽松的精神环境。(二)开展心理咨询,加强保健措施分组教学教师提供相关案例,指导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学生针对案例分析探究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三)开展各项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2、帮助幼儿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3、帮助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4、性教育。(四)密切家园协作,增强教育合力幼儿多数时间在家庭中度过,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素质拓展(25分钟)1、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并试着举例说明。2、思考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以保障幼儿心理健康。分组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分组探究完成课堂讨论及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讨论分析及课堂练习课堂总结(1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小结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强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措施。集体和小组总结教师启发学生分析小结学生代表进行小结布置作业(1分钟)1、维护和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有哪些?2、完成“学习与指导”中“知识巩固与能力提高”里相关的练习题。板书设计第六章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一、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一)生理因素1、遗传因素2、先天的非遗传因素3、后天的脑损伤4、感觉统合失调(二)心理因素1、气质2、动机3、情绪4、自我意识(三)社会因素1、家庭2、幼儿园3、社会二、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措施(一)创设适宜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二)开展心理咨询,加强保健措施(三)开展各项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四)密切家园协作,增强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