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炎的诊治何海兰定义•面神经炎又称贝尔麻痹(Bell’spalsy)•是由于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核上瘫与核下瘫鉴别•大脑皮质运动区——皮质延髓束——面神经核——面神经——面部各肌•双侧皮质延髓束支配面上部各肌(额肌、皱眉肌、眼轮匝肌)•对侧皮质延髓束支配面下部各肌(颊肌、口轮匝肌等)•中枢性面瘫是病灶对侧下面部瘫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周围性面瘫表现患侧上下面部瘫痪面神经通路•面神经从桥脑尾端面神经核发出纤维先绕过展神经核,向前下行于听神经处穿出。再穿过蛛网膜下腔,在听神经上方进入内耳孔。以后经内听道及岩骨中狭长的骨性管腔(面神经管)下行,横过膝状神经节,最后由茎乳孔出颅腔,分布至面部表情肌。病因•未完全阐明•无论是缺血或炎症所引起的局部面神经组织水肿,都会促使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而出现面瘫。•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病毒感染所致的面神经炎或风湿性面神经炎都会产生面神经肿胀、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致面神经麻痹病原•近年研究发现面神经炎主要由病毒感染所致。其绝大部分是由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所致,此外,EB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也和面神经炎的发病有关。病理变化•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临床表现•面神经炎常为急性起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症状可于数小时或1-2天内达高峰•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的完全性瘫痪•如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闭目不紧•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口角偏向对侧,鼓腮漏气,咀嚼无力•如乳突孔以上受损,影响鼓索神经时,可有病侧舌前2/3味觉障碍•膝状神经节受损时可见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Hunt综合征)诊断与鉴别•根据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即可诊断。•鉴别1、格林巴利综合症:可以有周围性面瘫,但多为双侧性,伴有对称性肢体瘫痪,脑脊液呈蛋白细胞分离。2、中耳炎、迷路炎并发的耳源性面神经麻痹;3、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并发的周围性面瘫;4、颅后窝肿瘤或脑膜炎治疗•1)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在急性期(发病后1-2周内)为减轻神经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神经受压,多主张给予一个疗程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对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均有肯定的效果。•泼尼松1-2mg/kg/d晨1次顿服,用7-10天,再经10天左右的减量期•DX0.25-0.5mg/kg/d静滴7-10天,再经10天左右的减量期•2)抗病毒剂的应用•需早期应用•更昔洛韦5mg/kg/次q12h静滴,疗程7-10天•干扰素100万单位肌注3-5天•3)维生素B族药物•可促进受损的面神经髓鞘的恢复•VitB1,VitB6,VitB12•弥可保500ug静滴、肌注或口服,一天一次•神经节苷酯:促进轴突和突触生长。•4)理疗•急性期可予红外线照射或耳后茎乳孔周围的局部热敷等,以改善循环。此期不宜作强烈的刺激疗法•5)针刺疗法•急性期过后,为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加强肌肉收缩,可给予瘫痪面肌电针治疗,电流强度逐渐增大•6)功能训练•只要患侧的面肌能动即应开始功能训练•进行皱眉、举额、用力闭眼、露齿、噘嘴、吹口哨、鼓腮等动作,每日数次,每次数分钟,并辅以面部肌肉按摩等。•对缩短病程有重要意义。•7)手术疗法•只对个别严重的病例进行•对严重的面神经麻痹,发病后2年仍不恢复者,可试行面神经与副神经,或面神经与膈神经吻合术,让副神经或膈神经近端长入面肌以恢复肌肉张力,保持安静时的对称面容。•8)护理•严重的面神经炎由于眼睑闭合不能,易引起角膜损害。要注意对眼睛的保护,不宜吹风和持续用眼,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或睡眠时以眼罩遮盖患侧眼睛。预后•本病大多在发病1-2周后即开始好转,1-2月内症状明显改善。约2/3的患者其面瘫可完全自然痊愈•10%左右的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