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爱莲说周敦颐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世居濂溪,被称为濂溪先生。周敦颐非常博学,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了解作者“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可以说明或叙述事物,也可以议论和抒发感情。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了解文体文言文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2.舒缓一些读3.注意抑扬顿挫,要有高低起伏4.读出感情积累词语周敦颐蕃淤泥濯清涟亵玩隐逸噫鲜有闻fánliánxièzhuóxiǎnyūyīyíyì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读课文1、对照课文下面注释,自由翻译课文。2、小组合作,疏通文意。3、全班交流,串译课文。重点句段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它的茎)中间贯通、外部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水中)。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1、文章题为“爱莲说”,作者为何如此爱莲,莲有哪些可爱之处?(请用原文回答)赏读悟莲情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作者赋予了莲花美好的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体态香远益清香气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风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朴实正直通达美名远扬仪态端庄,清高、令人敬重不敢玩弄。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质。他赞美莲花的目的是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德的人。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4、作者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写菊花: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以菊花正衬,用牡丹反衬,突出莲花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品读悟莲志1、作者把“莲”比作君子,而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他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呢?菊——隐逸者——惜;牡丹——富贵者——厌。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同流合污。莲花——君子——爱主题上,都表现作者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爱莲说》表达的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清白节操的志向,《陋室铭》流露的则是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写法上,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爱莲说》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陋室铭》则采用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用“不陋”来突出“德馨”。表达上,都采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爱莲说》对“莲”进行人格化的描写,《陋室铭》则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清幽的环境和主人的高雅风度,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比较探究读《陋室铭》与《爱莲说》,比较两文的异同。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能力训练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你喜爱哪一种?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污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因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