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一、初始叶圣陶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著名教育家、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二、略读文感知叶圣陶略读文本,尽量在五分钟内读完课文(本文2000字左右),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感受在作者的笔下,叶圣陶是一个怎样的人。【寻找关键句】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承上启下过渡句三、精读文景仰叶圣陶默读课文(3—5自然段)读到让你感受到叶老先生宽厚的语句,就在旁边做上标注、写下感想。【赏读“言”中的宽厚】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不必客气。”这句看似的客气话,其实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心里距离,费事,向对方解释了直接改的原因,让对方放下包袱。“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这两句是对对方的直接安慰,意思是有什么不妥,还有我呢。让对方彻底的放下思想的包袱。这就是宽厚,字字动听、句句含情,话语里透着温暖、透着谦虚与诚恳,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有什么不妥你就改。”【赏读“行”中的宽厚】1、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回复。老师亲自到学生家中请教,叶圣陶先生没有一点架子,谦虚诚恳,懂得尊重别人。这就是为人宽厚的表现。2、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叶圣陶住四合院,他送客人要送出三道门,要跨过四道台阶,直到大门外还不行,要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说明叶老这样送客并不是偶然的行为,不论四季,不论来者何人都没有例外。这是怎样可敬可爱的和蔼与宽厚啊!【赏读“行”中的宽厚】3、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了,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作者张中行与他所追忆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知人论世”】【“知人论世”】1966年,叶老靠边了,成了文教界被打倒的“祖师爷”。当时中央统一的课本没有了,各个省编的课本叫做《政文》,等于是取消了语文课。文革中一点一滴建立的语言规范和美感瞬间崩塌,叶老一篇不漏地看报上的批判文章,也出门看机关,学校张贴的大字报,回到家中,他不做声了。他有一个原则,既然不能说真话,他就不说话。在1969年后,叶老到北京,长期与家人分离,叶老内心感到孤独,他开始给儿子写信,一写就是500封。在那样一个年代他自己过得孤独失意,可他的心里想的还是别人,还为别人担忧。这就是宽厚!这就是真实的叶圣陶先生。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上说的都是叶老的宽厚待人。那么叶老对己的严又严到什么程度呢?默读课文(6—8自然段)请用“叶圣陶先生的严,严到的程度。”的句式表达你对叶老谨严律己的理解。【走进禁言律己的叶老】叶圣陶先生的严,严到: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的程度。叶圣陶先生的严,严到: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的程度。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的风格。叶圣陶先生的严,严到: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的程度。叶圣陶先生认为写文章要“简洁”,不累赘。叶圣陶先生的严,严到: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的程度。叶圣陶先生重视语文,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这就是叶圣陶先生,在做学问上对己严格要求,语言运用简洁明了,时时提醒我们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所以文章作者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确是人之师表。四、跳出课文深知叶圣陶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秉臣”他愿做一个忠国、爱国、用一己之力改变国家之命运的臣子。“圣陶”他又希望自己能像圣人先贤一样造就万物、育化万物。叶圣陶的大儿子出生后,叶圣陶为他取名“至善”。叶圣陶的第二个孩子是女儿,他为女儿取名“至美”。叶老的第三个孩子是男孩,叶圣陶为老三起名叫“至诚”。叶老将自己朴素而博大的追求真、善、美的情怀默存在他每一个孩子的姓名中。意蕴深远,令人感动。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作者得知叶圣陶逝世的消息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却传来不幸的消息。以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哀伤的气氛,因此说是“双层的悲哀”五、美文赏读课外拓展怀念圣陶先生(节选)吕叔湘我第一次见到圣陶先生,跟我想象中的“文学家”的形象全不一样;一件旧棉袍,一把油纸雨伞,说话慢言细语,象一位老塾师。他说明来意之后,我答应试试看。又随便谈了几句关于语文教学的话,他就回去了。那时候圣陶先生从乐山搬来成都不久,住家和办公都在郊外。过了几天,他让人送来一套正中书局的国文课本,供我写书取用例句。圣陶先生看稿子真是当得起“一丝不苟”四个字,不但是改正作者的笔误,理顺作者的语句,甚至连作者标点不清楚的也用墨笔描清楚。从此我自己写文稿或者编辑别人的文稿的时候也都竭力学习圣陶先生,但是我知道我赶不上圣陶先生。谢谢!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