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民用建筑构造概论(1)基础(2)墙(柱)(3)楼地层(4)屋顶(5)楼梯(6)门窗1.1建筑物的构造组成1.3定位轴线及其编号定位轴线定位轴线:在模数化网格中,确定主要结构位置的线,如确定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的线称为定位轴线。除定位轴线以外的网格线均为定位线,定位线用于确定模数化构件尺寸。构配件的定位又分为水平面内的定位和竖向定位。合理确定定位轴线有利于建筑产品设计、生产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和商品化,提高构配件的互换性,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加快施工速度。下面以砖混结构房屋为例,说明怎样确定定位轴线。一.砖墙的平面定位轴线1)承重内墙的定位,应使顶层墙身中线位于该墙的定位轴线上,图中t为顶层墙的厚度。2)承重外墙墙身的内墙皮距该墙的定位轴线间距为120mm。3)非承重内、外墙的定位亦可以按图1.2、图1.3实行,也可使内墙皮与定位轴线重合。4)带内壁柱外墙和带外壁柱外墙的定位方法,既可以使墙身内皮与定位轴线重合(图1.4),也可以使距墙身内皮120mm处与平面定位轴线重合(图1.5)。二、变形缝处砖墙的平面定位轴线•墙体留设变形缝时可分为四种情况:①缝一侧为承重墙,另一侧为墙垛;②缝一侧是非承重墙,另一侧是墙垛;③缝两侧均为承重墙体;④缝两侧均为非承重墙体。定位轴线与墙体的相互位置。三、高低层分界处砖墙的平面定位轴线•这时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分界处设有变形缝,二是分界处不设变形缝。四、底层框架结构砖墙的平面定位轴线当房屋的结构形式为底层框架、上部砖混结构时,则下层框架应与上部砖混结构的平面定位轴线相互对应。五、砖墙的竖向定位•竖向定位的目的是确定构配件的竖向位置和竖向尺寸。其定位基准常常理解为房屋上的某一水平平面。若屋面为结构找坡,结构层顶面不能形成水平面时,则屋面定位基准选定在屋面结构层上表面与外墙定位轴线相交处。在竖向定位基准处,应标注相对标高符号。六、定位轴线的编号横向定位轴线的编号应从左至右用阿拉伯数字注写。纵向定位轴线的编号应自下向上用拉丁字母编写,其应中I、O、Z不得用于轴线编号,以免与数字1、0、2混淆。如字母数字不够,可用AA、BA…或A1、B1...标注。定位轴线也可分区注写,注写形式为分区号-该区轴线号。附加轴线应用分数表示。第二章基础和地下室§2.1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基础:建筑物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部分。地基: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壤层。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承受着建筑物的上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地基承受建筑物荷载而产生的应力和应变是随着土层的深度增加而减少,在达到一定深度以后可以忽略不计。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地基每平方米所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称为地基允许承载力。地基、基础及其与荷载的关系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凡天然土层本身具有足够的强度,能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地基被称为天然地基。凡须预先对土壤层进行人工加工或加固处理后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地基称人工地基。人工加固地基通常采用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以及深层搅拌法等。地基的分类基础埋度•从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基础的埋深。•根据基础埋置深度的不同,基础有深基础、浅基础之分。•基础埋深不超过5m时称为浅基础。一般情况下,基础尽量浅埋,但不要小于0.5m。•如浅层土质不良,须将基础加大埋深,此时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施工手段和相应的基础形式来修建,这样的基础称为深基础。2.基础埋深的影响因素1)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基础型式及荷载当建筑物设置地下室、设备基础或地下设施时,基础埋深应满足其使用要求;高层建筑基础埋深随建筑高度增加适当增大,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荷载大小和性质也影响基础埋深,一般荷载较大时应加大埋深;受向上拔力的基础,应有较大埋深以满足抗拔力的要求。偏心受压(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础应建造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而不能设置在承载力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上。地基土通常由多层土组成,直接支承基础的土层称为持力层,下部各层土为下卧层。按地基条件选择埋深时,还经常要求从减少不均匀沉降的角度来考虑,当土层分布明显不均匀或各部分荷载差别很大时,同一建筑物可采用不同的埋深来调整不均匀沉降量。存在地下水时,在确定基础埋深时一般应考虑将基础埋于最高地下水位以上不小于0.2m处。(3)土的冻结深度的影响冻融的不均匀使建筑物产生变形,严重时产生开裂等破坏情况,因此,建筑物基础应埋置在冰冻层以下并不小于0.2m。(4)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埋深新建建筑物基础埋深不宜大于相邻原基础埋深,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物基础时,基础间的净距应根据荷载大小和性质等确定,一般为相邻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5)其他为保护基础,一般要求基础顶面低于设计室外地面不少于0.1m,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基础的埋深则要结合建筑设计的要求确定。一、按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1)刚性基础由砖石、毛石、素混凝土、灰土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称刚性基础。所谓刚性材料,是指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低的材料。从受力和传力角度考虑,由于土壤单位面积的承载能力小,上部结构通过基础将其荷载传给地基时,只有将基础底面积不断放脚加大面积,才能适应地基受力的要求。试验得知,上部结构(墙或柱)在基础中传递压力是沿一定角度分布的,这个传力角度称压力分布角,或称刚性角,以α表示。基础的分类为设计方便,将刚性角换算成α正切值b/h,即高宽比。(2)柔性基础当建筑物的荷载较大时,基础底面加宽,如仍采用砼材料,势必导致基础深度要加大。这样,既增加了挖土工作量,而且还使材料用量增加,对工期和造价都十分不利。如果在砼基础的底部配以钢筋,利用钢筋来承受拉力,使基础底部能够承受较大弯矩,这时,基础宽度的加大不受刚性角的限制,故称钢筋砼基础为柔性基础。为了保证钢筋砼基础施工时,钢筋不致陷入泥土中,常须在基础与地基之间设置砼垫层。二、按基础的构造型式分类常见基础有以下几种:1)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及门架结构承重时,其基础常采用方形或矩形的单独基础,这种基础称独立基础或柱式基础,常用的断面形式有踏步形、锥形、杯形。独立基础是柱下基础的基本形式。当柱采用预制构件时,则基础做成杯口形,然后将柱子插入。并嵌固在杯口内,故称杯形基础,如图所示。2)条形基础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砖墙或石墙承重时,基础沿墙身设置,多做成长条形,这种基础称条形基础或带形基础,所以条形基础往往是砖石墙的基础形式。条形基础有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墙下条形基础一般用于多层混合结构的墙下,低层或小型建筑常用砖、混凝土等刚性条形基础。如上部为钢筋混凝土墙,或地基较差、荷载较大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因为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或排架结构,荷载较大或荷载分布不均匀,地基承载力偏低,为增加基底面积或增强整体刚度,以减少不均匀沉降,常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将各柱下基础用基础梁相互连接成一体,形成井格基础。(3)片筏基础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所在地的地基承载能力比较弱,采用简单的条形基础不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时,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这种满堂的板式基础称为片筏基础。梁板柱(4)箱形基础箱形基础是由钢筋砼的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墙组成的,形成空心箱体整体结构,共同承受上部结构荷载。箱形基础整体空间刚度较大,对抵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有利,一般适用于高层建筑或在软弱地基上建造的重型建筑物。当基础的中空部分较大时,可用作地下室。(5)桩基础当浅层地基上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而又不适宜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时,就要考虑以下部坚实土层或岩层作为持力层的深基础,桩基础应用最为广泛。2.3地下室构造一、地下室分类•按使用功能分,有普通地下室和防空地下室;•按顶板标高分,有半地下室和全地下室•按结构材料分,有砖混结构地下室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二、地下室的组成地下室一般由墙体、顶板、底板、门窗、楼梯五大部分组成。1.墙体地下室的外墙应按挡土墙设计,其最小厚度不低于300mm,外墙应做防潮或防水处理,如用砖墙,其厚度不小于490mm2.顶板可用预制板、现浇板或者预制板上做现浇层。3.底板底板处于最高地下水位以上,并且无压力作用时,可按一般地面工程处理,即垫层上现浇混凝土60~80mm厚,再做面层;如底板处于最高地下水位以下时,底板不仅承受上部垂直荷载,还承受地下水的浮力荷载,因此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并双层配筋,底板下垫层上还应设置防水层,以防渗漏。4.门窗普通地下室的门窗与地上房间门窗相同,地下室外窗如在室外地坪以下时,应设置采光井和防护菌,以利室内采光、通风和室外行走安全。5.楼梯可与地面上房间结合设置,层高小或用作辅助房间的地下室,可设置单跑楼梯,防空要求的地下室至少要设置两部楼梯通向地面的安全出口。一、地下室的防潮构造当地下水的常年水位和最高水位都在地下室地坪标高以下时,地下水不能直接侵入室内,墙和地坪仅受到土层中地潮的影响。地潮是指土层中的毛细管水和地面水下渗而造成的无压水。这时地下室只需做防潮处理。构造要求:墙体必须采用水泥砂浆砌筑,灰缝必须饱满;在外墙外侧设垂直防潮层。垂直防潮层是在墙外表面先抹一层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后,涂刷一道冷底子油和二道热沥青。防潮层需要涂刷至室外散水坡处,然后在防潮层外侧回填低渗透性土壤,如粘土、灰土等,并逐层夯实,土层宽500mm左右,以防地表水的影响。地下室所有的墙体都必须设两道水平防潮层:一道设在地下室地坪附近,一般设置在地坪的结构层之间。另一道设在室外地面散水坡以上150mm~200mm的位置,以防地潮沿地下墙身或勒脚处墙身入侵室内。地下室地坪的防潮构造如图所示。•地下室防潮做法:一道垂直防潮层+两道水平防潮层二、地下室的防水构造处理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坪,这时,地下室的外墙和地坪均受到水的侵袭,如图所示。地下室外墙受到地下水侧压力的影响,地坪受到地下水浮力的影响。地下水侧压力的大小是以水头为标准的。水头是指最高地下水位至地下室地面的垂直高度,以米计。水头越高,则侧压力越大。这时必须考虑对地下室外墙作垂直防水和对地坪作水平防水处理。(一)地下室墙体为砼墙地下室的地坪与墙体大都采用钢筋砼材料。且以采用防水砼材料为多。防水砼的配制和施工与普通砼相同。所不同的是借不同的集料级配,提高砼的密实性;或在砼内掺入外加剂,提高砼自身的防水性能。集料级配主要是采用不同粒径的骨料进行级配,同时提高砼中水泥砂浆的含量,使砂浆充满于骨料之间,从而堵塞骨料间直接接触而出现的渗水通道,达到防水目的。掺外加剂是在砼中掺入加气剂或密实剂以提高其抗渗性能。(二)地下室墙体为砖墙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地下室墙体已极少采用砖墙承重,大多采用钢筋砼墙。对于少数采用砖墙承重的,地下室防水多采用外包式柔性防水处理。柔性防水有油毡防水和冷胶料加衬玻璃布防水。第三章墙体3.1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3.2砖墙构造3.3砌块墙构造3.4隔墙构造3.5墙面装修3.1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一、墙的类型1.按墙的位置分类从平面图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墙体分内墙和外墙。位于建筑外界四周的墙称外墙。外墙是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起着挡风、阻雨、保温、隔热的作用。位于建筑内部的墙称内墙,内墙主要是分隔房间,同时也可以起一定的隔声、防火等作用。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称横墙,横向外墙又称山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纵墙,纵墙又分为内纵墙与外纵墙。在一片墙上,窗与窗或门与窗之间的墙称窗间墙;窗洞下部的墙称窗下墙。屋顶上部的墙称为女儿墙2.根据结构受力情况分类墙体有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之分。直接承受上部屋顶、楼板所传来荷载的墙称承重墙;不承受上部荷载的墙称非承重墙。非承重墙包括隔墙、填充墙和幕墙。分隔内部空间其重量由楼板或梁承受的墙称隔墙;框架结构中填充在柱子之间的墙称框架填充墙;而悬挂于外部骨架或楼板间的轻质外墙称幕墙。外部的填充墙和幕墙不承受上部楼板层和屋顶的荷载,却承受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二、墙体的承重方案墙体有四种承重方案: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承重和墙与柱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