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文件集大综〔2011〕11号关于印发集美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通知校内各单位:“十二五”时期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组织实施学校“十二五”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新形势,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集美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现将规划征求意见稿印发给你们,请在本单位认真组织学习和讨论。集美大学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2—集美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校利用重要战略机遇,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关键阶段。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集美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一、“十一五”回顾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办学成绩:“十一五”期间,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认真实施并顺利完成《集美大学“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所规定的目标任务,学校各项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新成绩。学校把争创福建省党建思政工作先进高校和省级“文明学校”的任务纳入《集美大学“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扎扎实实开展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加强思想道德、校风校纪、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2006年、2009年学校连续被评为福建省第九届、第十届“文明学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和“平安校园”。2009年,学校以“坚持科学发展、强化内涵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服务海西先行”为主题,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明显成效。2010—3—年,学校全面启动创先争优活动,为加快学校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十一五”期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福建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福建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福建省绿化先进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完成三大任务,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一,2008年4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本科教学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第二,研究生教育规模、质量稳步提升,硕士点数量和在校研究生人数显著增加。9个一级学科点通过省学位委员会评审。先后成为农业推广硕士培养单位、工程硕士培养单位。2009年,获得福建省2008~2015年唯一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资格。第三,高起点、高质量完成新校区建设。2009年10月,新校区光荣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这是全国高校唯一入选的项目。三大任务的基本完成,标志着学校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办学实力明显增强。第一,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由2005年9月的20453人增加到2010年9月的25084人,本科专业从50个增加到63个。第二,学校财务状况明显改善,2005年到2010年,年收入从3.49亿元增长到6.73亿元,年均增长18.62%。学校总资产由7.11亿元增加到18.5亿元。五年内共投入2.08亿元加强实验室建设,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由0.82万元增加到1.4—4—万元。第三,学校图书馆藏书量从159万册增加到216.0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从20个增加到32个。现有中外文现刊2800多种,数字资源28131.25GB。实现万兆与校园网主干互联,无线网络全面覆盖,为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提供了便捷服务。此外,学校的办学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校董会发挥了独特作用。“十一五”期间,学校共收到基金会捐款1.15亿元,收到集美校委会派发给学校的集友银行股息和红利1.06亿元,学校的各项建设事业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从2005年11月至2010年12月,教职工总数由2469人增加到2635人,专任教师由1240人增加到1571人,其中教授由115人增加到189人,副教授由413人增加到56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由105人增加到25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由546人增加到864人。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71.2%。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3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0人,福建省教学名师10人,9人入选厦门市拔尖人才,双聘院士5人。学科建设有较大发展。通过整合资源,凝练学科方向,构建了一批学科平台,“十一五”期间,共投入1.78亿元用于重大科研平台和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基地)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4个,市厅级科研平台11个,省级研究生创新基地3个。教学工作取得新成绩。“十一五”期间共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学校于2007年全面启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5—程”,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精品课程34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教学名师10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30项。近几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各类竞赛中不断取得优秀成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历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居全省高校前列。科研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十一五”期间,学校获得的高层次项目有显著增加,共获国家“863”计划资助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8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12项、国家软科学资助1项、国家行业(农业)公益性项目1项,国家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5项,获资助经费2815.66万元。2009年还首次获得国际科学基金资助1项。科研立项数从2005年的112项增加到2010年的390项,科研经费从2005年的1050万元上升到2010年的6092万元,年均增长96%。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过国家基金委的验收。68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厦门市科技进步奖和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别在2007年、2008年,学校连续两年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被国际知名刊物SCI、EI、ISTP收入的论文数为458篇;获得授权专利37项。(2)基本经验:第一,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十一五”时期是我校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五年,亮点多,成绩突出。最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发展中抓住了机遇。一是抓住了新校区建设的机遇。过去,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发展受限于校舍严重不足。“十一五”时期初,在—6—整体融资环境有利的情况下,学校抓住难得的机遇,没有观望,没有等、靠、要,而是及时出手,通过各种融资渠道筹集到宝贵的建设资金,投入新校区建设,并且在短短的五年内完成了新校区建设任务,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抓住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机遇。“十一五”期间,学校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每一位师生员工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同心同德,凝聚一切力量,从办学的顶层设计,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既体现规范化,又突出了自己的特色,得到教育部专家的一致肯定,最终以优秀成绩通过水平评估,完成了既定目标。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不仅仅在于所取得的“优秀”成绩,更重要的是它充分证明,集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具有战胜一切困难,迎接任何挑战的强大力量。三是抓住了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机遇。2003年学校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发展史上研究生教育“零”的突破,但这仅仅是一个起点。而要再跃上一个台阶,取得博士学位授予资格,在集大人心中,几乎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愿望。2009年,国家赋予福建省新增博士学位立项单位仅1个指标,面对这一重大机遇的来临,学校适时抓住机遇,经过多方努力,顺利取得新增博士学位立项资格,并随之展开紧张的建设工作。事实证明,对于不期而遇的机遇,必须善于把握,充分利用,才能趁势而上。第二,发扬传统,突出优势。我校是一所合并大学,在高等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如何站住脚,稳得住,求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学校从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入手,力弘扬嘉庚精神,打造“集美”金字招牌,充分利用校董会这一平台,利用建校九十周年校庆的时机,获得了各级政府—7—和领导对学校的重视,吸引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人对学校的关注,凝聚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包括广大校友)对学校的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与交通运输部、农业部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这一优势,充分运用为航海运输和水产渔业领域培养人才的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行业服务,在服务中寻求支持,同时,通过成功动作,实现福建省与交通运输部共建集美大学,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间。(3)“十二五”发展的机遇:第一,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走内涵发展道路将是高校的必然选择。第二,《纲要》要求,未来10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将扩大60万,这对于我校这样一所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的学校来说,是一次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机遇。第三,我校在服务海西发展中,与地方产业发展对接,通过企业实现成果转化方面已经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第四,我校具有对台合作交流的区位优势,对台合作与交流已有一定基础,可以在经贸合作、科研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4)学校面临新的挑战: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建设,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一线创新人才,抓紧培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8—证和智力支持。调整高校学科设置,加快培养经济建设急需的人才,建立起与两岸产业对接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结构,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集美大学作为一所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在海峡西岸经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也面临着新的重大挑战。从我校自身办学基础来说,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存在着社会声誉相对较高而学术水平相对较低的矛盾。我校具有90多年的办学历史,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广大校友在嘉庚精神感召下,秉承“诚毅”校训,在社会上为母校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学校办在厦门经济特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合并办学以来,生源质量持续提高,承载了广大考生、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期望。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校在整体学术水平,特别是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上还不能完全符合各方面的期待。第二,与同类高水平大学相比,我校在整体办学环境方面,还缺乏浓厚的氛围。一是缺乏浓厚的学术氛围。教师中潜心研究学问的现象不普遍;学校在制度层面上虽然体现了鼓励教学、科研的设计理念,但在执行层面上还不够到位。二是缺乏研究工作的氛围,在管理方面忙于具体事务的较多,在如何提升管理层次方面缺乏深入思考。三是学习风气不浓厚,学生中缺乏普遍向学、刻苦学习的风气。第三,缺乏高水平、高层次拔尖人才。一是优势学科的带头人在全国范围缺乏影响力,二是缺乏领军人物领衔重大科研项目。第四,开放程度不高,虽然有一些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但层次较低,对外合作缺乏教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