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喜欢可以尽情下载这个是我费不少力气搜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材料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组教研活动记录表湖南女子职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组二○○六年至二○○八年第2页湖南女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组教研活动记录表时间2006年9月22日地点图书馆五楼部门会议室主题利用校园网平台构建基于Blog与RSS技术的网络教学系统主持人刘少华记录人邓小艳参加人员教研组全体教师具体内容前提随着网络功能的提高和普及,基于Internet技术的网络教学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了愈来愈多的课程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涌现了大量的专业教学网站、学习内容管理系统、学习对象库和学习资源库,但是这些网络教学系统建构复杂,技术难度大,开发、管理、使用成本都比较高,并且信息的发布、聚合与更新能力差。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信息的传播方式和速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学习内容急剧增加。日积月累良莠不齐的学习资源给予学习者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如何快捷高效地筛选并整合对自己有利的知识变成了难题。Blog的易于发布、创作,与RSS的易于聚合、更新相结合,使得信息的发布、聚合、更新、交流、共享变得异乎寻常的简单、方便、深入、有效,这些特性使得Blog与RSS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在教育领域,已经显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利用Blog与RSS技术构建一个按意义分类组织、信息高度共享、记录个性化思考、聚合能力强、及时反映更新并且易于构建、管理和使用的网络教学系统是很有意义的。讨论:利用Blog和RSS技术构建网络教学系统的实践㈠进行Blog系统的组织结构规划将现实世界参与教学的各个实体:课程、教研室、班级、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映射为Blog节点之间的团队关系:由教师组成教研室、由学生组成班级,多个教师做为一个团队管理一门课程,学生订阅课程。由此建立层次关系合理,组织结构严谨的博客关系图。为团队博客设计合理的Blog专题:如课程博客专题可划分为教学大纲、教学安排、教学课件、教学实践、教师简介、相关资源等;班级博客专题可划分为:作业提交、共享资源、交流与讨论等;教研室博客专题可划分为:日常事务、教研活动、教学研究等。这样在网络上以Blog的方式建立虚拟课程、虚拟班级和虚拟教研室,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有机地结合起来,真实反映教学规律和教学需求。而对于个人博客,可分为两类角色:教师与学生,其日志专题可以自由分类,体现个性化。教师订阅学生日志,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订阅教师日志,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订阅,形成学术圈。第3页通过对博客角色的划分,及日志类别的划分,将教学系统中的人和教学资源,合理地组织起来,在团队空间进行协作式学习,在个人空间进行探究式思考。即:团队反映共性,个人突出个性。如图1所示。图1博客关系图㈡选择、安装并扩展具有个人知识管理和社会交往功能的多用户Blog系统1、选择:在本例中我选用了由叶开开发的oBlog3.1,该系统具有如下功能:RSS聚合、评论、归档、日历、个人定制风格、可视化编辑、分类、搜索、统计、链接、收藏、Tag标签、相册、SN社会化网络、日志导出、管理等,基本满足教学系统的要求。2、安装:oBlog3.1的免费版使用IIS+ASP+ACCESS的架构,安装、配置都很简单。程序下载、模板下载及安装指南请访问:、扩展:在oBlog3.1系统中通过修改用户模板的方法,为用户提供RSS在线阅读器,在本例中选择的是GoogleReader,并且可通过Javascript输出的方式整合用户在其他网站上的网摘,使得Blog系统具备相当完整和强大的个人知识整合与管理功能,成为学生和老师在互联网上的个人门户。㈢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由各门课程的任课老师,过滤网络资源,筛选出合适的、高质量的学习内容、专业知识、网络信息,建立RSSfeed链接和OPML文件库,作为学习资源发布到相关课程的博客空间,提供给学生使用GoogleReader进行订阅㈣使用方法1、规划系统博客类别和系统日志类别:使用系统管理员的身份登录oBlog系统,在后台管理中设置系统博客类别和系统日志类别。在本例中系统博客类别有:虚拟课程、虚拟教研室、虚拟班级、教师个人空间、学生个人空间。系统日志类别有:课程1(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2、…、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校园生活、学习心得等等。2、注册博客空间:虚拟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博客类型-虚拟课程;团队成员-所有任课教师博团队博客内容类型个人博客教研室课程班级教师学生学生日志教师日志作业信息课程信息教研信息发布发布发布发布发布订阅订阅订阅订阅第4页客;管理员-资深教师;日志专题:教学大纲、教学安排、教学课件、教学实践、教师简介、相关资源等。虚拟教研室:名称-计算机教研室;博客类型-虚拟教研室;团队成员-教研室所有教师博客;管理员-教研室负责人;日志专题:日常事务、教研活动、教学研究、团队简介、交流与讨论等。虚拟班级:名称-2005应用英语一班;博客类型-虚拟班级;团队成员-班级所有学生博客;管理员-优秀学生;日志专题:作业提交、共享资源、成员简介、公告发布、交流与讨论等。学生与教师注册个人空间:不做严格要求,但是采用实名制,并且要求管理员进行审核,这样可以保证,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一一对应关系,方便管理和考核。3、教学应用:课程信息发布:由各位任课教师发布日志至其所授课程的相关专题。学生学习课程:使用GoogleReader订阅其所选课程提供的RSSfeed。学生提交作业:使用团队功能发布作业日志至其所在班级团队的Blog的作业提交专题,可以上传文件。教师批改作业:浏览所教班级的班级Blog的作业提交专题即可。学生自我介绍:学生发布日志至所在班级的成员简介专题。教师自我简介:教师发布日志至所在教研室和所授课课程的团队Blog。教研讨论:由各位教师发布日志至其所属教研室的团队博客。学生和教师可在自己的个人空间自由发布个性化的思考或记录。此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可以通过回复评论、留言、添加友情链接、添加好友、站内短信息等诸多方式进行交流和建立自己的社会网络。结论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各参与实体的角色划分,利用Blog中的团队博客功能,可以将参与教学的人与资源充分地、全理地、有效地组织起来。而Blog提供的标签、分类、归档等功能可以方便的组织和管理个人知识;评论、留言、站内短信息、友情链接、交友、团队等功能,使得教学中的主体可以方便地进行广泛、深入地交流和讨论;Blog的RSS输出功能,再结合在线RSS阅读器的使用,可以有效地过滤、收集、共享、阅读网络教学资源;Blog在记录个人个性化思考和探究式学习方面的优势更是其他任何媒体所不能企及的。上述种种都是建立在Blog与RSS技术的简单易用基础之上,因此使用Blog与RSS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对广大的学习者和教师有很强的亲和力,不仅可以在校使用,还要做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知识积累的平台。我们相信,Blog与RSS技术的整合能够为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提供又一种选择方式,提高网络教学效果,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保障。后续:计算机教学博客网址:日地点图书馆六楼多媒体教室主题集体备课:Word文档的编辑和排主持人刘少华记录人邓小艳参加人员教研组全体教师具体内容主讲:陈之信授课过程:知识回顾引入主题:Word文档的编辑和排版内容提要:一、文档的编辑1、选定文本:拖动选定、选定全文、通过选定栏选定、大范围选定(Shift)2、修改文本复制文本、移动文本(区别)删除文本、撤消与恢复文本的查找与替换二、文档的排版1、字符格式化字体设置、字号设置、字符属性的设置、字符颜色字符位置与间距2、段落格式排版首行缩进、段落缩进行间距、段间距、对齐方式讨论:邓小艳1、教案条理清晰、内容详细、简洁美观;2、语言流畅、语速适中、语音宏亮;3、备课充分、讲细准确、细致;4、过于详细,可用实例来穿插讲解,突出Word的操作性、实用性,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结合等级考试的要求作练习。5、可加强交互,活跃课堂气氛。刘少华:可根据个人要求对某些内容进行增减。大家:在每堂课的开篇增加一张幻灯片,体现教学环节。刘菊明:课程讲座、目标教学、任务驱动。可以考虑由教研组某些成员制作公共课件,大家再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推荐由陈之信老师制作。第6页湖南女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组教研活动记录表时间2006年11月18日地点图书馆五楼部门会议室主题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主持人刘少华记录人邓小艳参加人员教研组全体教师具体内容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十年前,在我国计算机基础教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指导性文件——教育部教高司[1997]155号文件诞生了。对于某些传统学科,十年可谓弹指一挥间;而对于计算机学科,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件规定的主要目标均已达到,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翻开了新的一页。一、计算机基础教学新阶段1.现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有以下标志:2.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地位有了科学的界定,对其作用有了理性的认识,并确立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大学基础课程地位和白皮书中阐明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目标,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各专业的本科培养计划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越来越多的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将摆脱“零起点”,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大学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将逐渐被具有大学课程品位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取代。“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渗透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去;“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师已认识到教学内容应逐渐从面向产品的教学中走出来……4.师资队伍完成了新老交替。一支由中青年为主、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的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为骨干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队伍已经基本形成;热心和参与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的组织及人员数量增多、层次提高、成果显著。除了教育部各科类的教指委外,各级民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会活动也十分活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出现了一批精品课程、名师、教学成果和研究论文。计算机基础的教材无论在提高质量,还是增长数量上都保持着强劲势头,出版社以特有的形式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5.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计算机技术与众多专业的融合大大丰富了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这种融合已成为一种新的科技发展趋势;各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日趋强烈,而且呈现多样化特点。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进入了历史上最火热的年代,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第7页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简称教指委)肩负着教育部规定的“研究、咨询、指导、服务”任务。如何使计算机基础教学良好的发展势头保持下去,引导其向更加科学、更符合教学规律方向持续发展,教指委重点抓了以下四项工作:1.作为战略研究的一部分,提出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后被大家称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白皮书”,简称白皮书;2.提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总体构架,即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与课程设置;3.制定了典型核心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4.采取有效办法,推动以上三项工作在高校落实。四项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白皮书是指导思想,总体构架和教学基本要求是指导性意见,三个文件密不可分,它完整地表达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路。二、白皮书及其内容白皮书是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直接指导下,反复听取了各方面意见,特别是第一线教师的意见,并经过教指委全委会多次讨论修订,“十易其稿”而成。几次比较集中的征求意见有:2003年9月和2004年1月两次向百余所高校教务处和计算机基础教学单位的书面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