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绪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史绪论•学习中建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几个相关问题中国建筑与中国文化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基本概念建筑单体的基本组成建筑群体组合斗栱与铺作结构体系间与架屋顶形式学习建筑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建筑史的目的1、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2、学习中外建筑历史,可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丰富自己创作思想,创作手法和创作理论;3、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吸取中、外建筑精华,创造中国的有民族特色的新建筑。学习建筑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二、中国建筑史主要学习内容1、掌握中国建筑类型、构造、技术发展的脉络2、中国建筑的特征、形成原因、建筑风格的演变3、建筑史学习与建筑创作之间的关系学习建筑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三、中国建筑史的学习方法1、先学营造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体系,是东方建筑独特体系之一。它与西方建筑构造体系不同。由于材料不同,结构方式不同,外观造型也就不同。中国古代建筑用木材为主要材料,它的构架有特点,这就是营造。不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营造,就很难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营造,就很难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及其优秀成就。宋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作法》两套“文法课本”学习建筑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三、中国建筑史的学习方法2、历史发展这是学习中国建筑史的主要脉络系统,其主要内容有:a)建筑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它的因素(社会的、生产力的、环境的、民族的、文化的)是什么?b)为什么建筑有时发展很快,有时停滞,缓慢,是什么原因?c)建筑与外来影响的关系,如南北朝佛教的广泛传入、隋唐的传出等。d)建筑发展中是如何继承传统,又如何创新的?学习建筑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三、中国建筑史的学习方法3、学习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优秀实例进行分析评价。优秀实例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经验的总结。它是一个时期创作的精华,也是一个时代的典型。学习优秀实例,有助于对该建筑物所在时代的了解,并了解其创作过程及其设计过程,也同时了解其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了解它,评价它,分析它,对今后创作大有帮助。4、学习古代建筑中的创作经验和创作理论。学习建筑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四、了解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方法1、田野考察与文献分析相结合2、注重第一手资料3、中国建筑史主要史料类型a、实物与遗迹考古资料b、包括史籍、方志、碑记等在内的文献资料c、形象资料,如陶器、画像砖、画像石、绘画,甚至包括早期文字学习建筑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五、主要参考书1、《中国建筑史》第二版刘敦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中国建筑史》梁思成百花出版社3、《中国建筑类型与结构》刘致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华夏意匠》李允鉌天津大学出版社几个相关问题中国建筑与中国文化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中国建筑与中国文化史前——夏商西周(BC2070—BC770)东周(春秋战国)(BC770—BC221)秦汉(BC221—AD220)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隋唐(581—907)五代——北宋(辽)、金、南宋(907--1279)元——明——清(1279--1911)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1、延续性统一帝国统一帝国统一帝国几个相关问题中国建筑与中国文化1、延续性几个相关问题中国建筑与中国文化1、延续性1)起源的多元性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仰韶文化新石器文化2)文化的地域差异中国建筑与中国文化2、多元性几个相关问题BC5000-BC2500中国文化形式图中国建筑与中国文化3、多民族文化融合、影响的互动过程几个相关问题1)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2)大迁徙促使南北文化互动史前——夏商西周(BC2070—BC770)东周(春秋战国)(BC770—BC221)秦汉(BC221—AD220)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隋唐(581—907)五代(907--960)北宋(辽)(960--1127)金、南宋(1127--1279)元——明——清(1279--1911)4、营造、匠——中国建筑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1)建筑对于制度、社会与人的活动的隶属性2)营,币居也,四周垒土而居3)匠,木工也——《说文》攻木之工七:轮、舆、弓、庐、匠、车、梓中国建筑与中国文化几个相关问题Architect=architectus=archi+teknon大匠、都料匠5、空间观念:平面化、方位、轴线、等级1)中心与边缘“天子中而处”———《管子》“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中国建筑与中国文化几个相关问题2)平面五方位与南北轴线5、空间观念:平面化、方位、轴线、等级中国建筑与中国文化几个相关问题2)平面五方位与南北轴线5、空间观念:平面化、方位、轴线、等级中国建筑与中国文化几个相关问题时代世界性的事件欧洲/西方中国BC4000-BC2000文明中心的出现两河、埃及、爱琴海、印度、中国夏(BC2070-BC1600)约公元1世纪古典时代的世界罗马帝国—汉帝国汉帝国古典时代(约2-5世纪的300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两晋南北朝时期中世纪唐宋元1500作为互相联系的世界的开始近代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明清约1900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几个相关问题欧洲伊斯兰印度中国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几个相关问题史前——夏商西周(BC2070—BC770)东周(春秋战国)(BC770—BC221)秦汉(BC221—AD220)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1)隋唐(581—907)五代——北宋(辽)、金、南宋(907--1271)元——明——清(1271--1911)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体系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伊斯兰体系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几个相关问题·印度建筑的特征:雕刻化印度窣堵坡宋•喻浩《木经》“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屋顶屋身台基梁思成对中国古典建筑立面构图的总结:台基、墙柱构架、屋顶。基本概念建筑单体的基本组成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和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1)廊院式:以回廊围合成院,院子中间设主体殿堂单核多核1、空间类型基本概念建筑群体组合二合院三合院四合院2)合院式:由若干栋单体建筑和墙、廊围和而成基本概念建筑群体组合1、空间类型2、组织方式1)对称式基本概念建筑群体组合2)不对称式北京典型三进院四合院基本概念斗栱与铺作栱昂斗基本概念斗栱与铺作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按斗拱所在的位置,斗拱可分为:柱头科(柱头铺作)、平身科(补间铺作)与角科(转角铺作)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有四种不同的结构方式:1、抬梁式2、穿斗式3、井干式4、干阑式基本概念结构体系1、抬梁式(主要方式)梁柱支承体系,靠自重来稳定建筑特点:多用于官式建筑和北方民居建筑,用材较大,空间较大2、穿斗式(沿海抗风和抗震用)檩:架在梁头位置的沿建筑面阔方向的水平构件。檩柱支承体系,靠穿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多用于南方民间建筑穿柱挑檩2、穿斗式(沿海抗风和抗震用)抬梁、穿斗混合式1)中间用抬梁、山墙用穿斗式2)抬梁与穿斗的穿插3、井干式(高山多木材地区用)4、干阑式(地势崎岖、气候潮湿的西南地区)副阶副阶殿身殿身七间面阔九间基本概念“间”与“架”一榀屋架间明间次间次间次间次间稍间稍间面阔七间基本概念“间”与“架”1步架屋面椽子檩条基本概念“间”与“架”基本概念屋顶形式硬山顶硬山是古代汉族建筑中的一种形式。屋面仅有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将檩木梁全部封砌在山墙内的建筑叫硬山建筑。硬山建筑是汉族古建筑中最普通的形式,无论住宅、园林、寺庙中都有大量的这类建筑。乌镇昭明书院悬山顶悬山式是古代汉族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也传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日语称切妻造。在古代,悬山顶等级上低于庑殿顶和歇山顶,仅高于硬山顶,只用于汉族民居,是东亚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屋面有前后两坡,而且两山屋面悬于山墙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筑,称为悬山(亦称挑山式建筑)。歇山顶歇山顶亦叫九脊殿。除正脊、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整座建筑物造型富丽堂皇。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在古建筑中如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等均为此种形式。。庑殿顶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