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认知的发展与教育--庆阳XXXX0530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wyq1994@snnu.edu.cn青少年的社会认知发展与教育王雨晴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2016年5月30日心理学院厚德积学励志敦行HOUDEJIXUELIZHIDUNXINGwyq1994@snnu.edu.cn1内容提要青少年的社会认知及其发展概述青少年的自我中心发展青少年的观点采择青少年的心理理论的发展青少年对权威及其社会规范的认知\2社会认知是以人和人类事件为对象,是关于人们及其所作所为的认知。所有影响个体对信息的获得、表征和提取的因素的研究,以及对这些过程与知觉者的判断之间的关系的思考。社会认知代表着一种观点,即对认知过程的理解是认识人的复杂的社会行为的关键。信息加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认知的定义3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于个人、群体、社会及其关系的认知。内容包括:(1)关于个体的行为、心理特征及原因的认知(2)关于个体的感知、愿望、意图、信念等心理状态的认知(3)关于个体间关系,包括权威、友谊关系等的认知(4)关于群体内关系,包括社会角色和社会结构的认知(5)其它社会现象的认知4发展心理学关于社会认知的研究划分1对个人的行为、心理属性及其原因的认知发展。2对权威、友谊、冲突等涉及两个体间的关系的认知发展。3对群体内社会关系的认知,包括社会结构和社会角色等的认知发展。5社会认知的性质S代表自我;O代表另一个人或一组人虚线箭头表示社会认知行为和产物,主要包括内在心理过程、心理状态或属性的推论、信念或观念。实线箭头代表外显的社会行为,而不是隐蔽的心理行为。6社会认知的性质自我既可能拥有各种关于另一个人或一组人的认知,也能拥有各种关于自己的认知。社会认知也能够包含个体间或群体间的各种不同关系和相互作用。自我可能是该自我在心理正在加以表征的、处于相互作用中的个体之一,并且所有表征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包含外显的社会行为和隐蔽的社会认知。一个人既可以以分离的方式考虑自己和他人,也可以考虑彼此可能相互涉及的社会行为和社会认知。7课堂现象解释:假如你课堂上没听懂,老师问有没有问题时?你却没啃声?请你解析原因。8人众无知(pluralisticignorance)自己的行为和他人行为完全相同,但是,解释却可能完全不同。人众无知由FloydAllpor(1933)提出,描述这样一种情境:几乎每个人私下都拒绝一个群体规范,但却认为大多数其他成员会接受它。原因:公众行为并没有反映出他们私下的态度。人众无知对青少年可能的影响:让他们普遍遵从那些没有一个人相信的规范或者去做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做的损害他人的行为。例如:抽烟、打架等9对分学习环节:消化吸收及拓展2分钟自我学习:亮、考、帮8分钟小组交流和讨论10青少年社会认知的发展青少年对自己与他人及其关系认识的发展。与儿童相比,青少年对人际关系的看法更加成熟,对于人类行为的理解更加深入,对于社会现实的看法更加复杂,而且体察他人心思的能力越来越高。11青少年社会认知发展主要方面对自我-他人关系的认知或者人际理解方面社会观点采择方面心理理论能力方面社会规范认知等方面12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自我中心(egocentrism)与去自我中心不能区别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不能区别自己的活动和对象的变化,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现象上。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个体能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即“去自我中心”。13自我中心(egocentrism)一天,两个男孩和他们的姨妈一起去给妈妈买生日礼物。大一点的七岁男孩挑选了一串珠宝类的精美工艺品。三岁半的男孩选择一辆小汽车。这个三岁半的男孩小心地包好礼物,带着期待妈妈喜欢礼物的表情,把它交给妈妈。14自我中心(egocentrism)1自我中心不是指一个人有意识地只注意自己而不去关注其他事物。2自我中心不含有自私或自高自大的意思。3不要把自我中心与“秘而不宣”混为一谈。15自我中心是对世界的相对性和协调观点缺乏应有的理解,把自我的看法不自觉地强加在周围的人和事上。自我中心的本质是由于思维缺乏可逆性。缺乏可逆性的机制则在于同化和顺应的对抗。16去自我中心(decentralism)对客体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认知机能的不断发展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去自我中心17从4-7个月——2岁婴儿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外部环境的关系。自我和外在环境的分化;在实物动作水平上的协调形式运算阶段(11岁后)认为自己的思维能力是无限的,认为自己永远是正确的,当与别人的观点有冲突时,肯定是别人错了。协调自己主观的理念世界与客观世界前运算阶段(2-7岁)不能够区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要求事情的发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生。区分并协调自我和别人的关系;获得社会性合作的机能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不能把感知事件和心理建构区分开来。把自己的想象当做现实,有时候混淆了想象与现实的差别。协调自己的知觉与思维的关系、知觉内部之间的关系。去自我中心(decentralism)的过程18青少年的自我中心青少年认为别人也像自己一样关注他们。青少年自我意识显著增强的结果高度的自我意识个体独特感,无所不能感,即个人神话。无法区分自己思考的与他人思考的东西的区别。19青少年的自我中心假想观众希望被他人注意、觉察社会思维类型个人神话没有人真正了解他们的真正感受;远离现实的世界。20个人神话的三个成分:“独一无二”——特殊,无人理解;抑郁、孤独。“无懈可击”——高的自我价值感、违纪行为。“无所不能”——高的自我价值感、好的应对方式。21反思与交流自我中心和去自我中心青少年社会思维的特点:假想观众和个人神话的作用?2223青少年的社会观点采择1观点采择的含义与特性2观点采择的发展阶段3青少年观点采择能力24观点采择的含义观点采择(perspective-taking)经常被形象地比喻为“从他人的眼中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Shantz,1983)。塞尔曼(Selman,1980)把观点采择定义为个体“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以及发现这些不同的观点之间的关系的能力”。25观点采择的含义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观点采择对他人的观点做出准确的推测26自我友谊权威同伴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水平观点采择的含义27观点采择的特性“三山”模型空间观点采择实验28观点采择的特性观点采择具有推断的性质,而非对事物的知觉,它需要超越直接给与的信息来对另一个人做出推断;需要把两种以上的心理成分联系在一起;需要对自我进行控制。29观点采择的发展阶段塞尔曼要求儿童回答一些人际两难问题,来研究观点采择的发展。“荷妮爬树”是其中最经典的一个。30荷妮是个8岁的女孩,喜欢爬树。她是这一带的爬树高手。一天在她爬树的时候从高高的树上摔了下来,所幸没有受伤,但这让她父亲看见了。父亲非常不安,让她保证以后不再爬树,荷妮答应了。后来,荷妮和朋友遇见了肖恩,肖恩的小猫被困在树上下不来了,再不救小猫它就会摔下来。只有荷妮能爬上树去救小猫,但是她想到了对父亲的承诺。31问题荷妮知道肖恩担心小猫吗?如果荷妮的父亲知道她爬树会怎么想?荷妮认为要是她父亲发现她爬树后会怎么做?你会如何?根据研究塞尔曼提出观点采择发展的五个阶段32阶段0:自我中心或无差别知觉(大约3-6岁)。除了自己的观点,儿童无法认识到其他人的观点。他们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荷妮的想法,其他人都会这样认为。阶段1: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6-8岁)。儿童意识到别人的观点和自己有所不同,但他们认为这只是因为他们接收到的信息不同。33阶段2:自我反思的观点采择(8-10岁)。儿童知道就算获得同样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仍然会有冲突。他们能考虑他人的观点,但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阶段3:相互的观点采择(10-12岁)。儿童可以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知道其他人也有这种能力。儿童能知道第三者的观点,也能知道自己和同伴对对方的观点会有什么反应。34阶段4:社会与习俗系统的观点采择(12-15岁及以上),进入青春期的个体试图将别人的观点置于自己建构的社会系统中加以比较。即青少年相信处于相同社会团体的个体会有相似的观点。35塞尔曼观点采择的发展阶段与青少年观点采择能力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观点采择(12岁-15岁以上)相互的观点采择(10-12岁)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8-10岁)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6-8岁)自我中心或未分化的观点(3-6岁)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前运算阶段儿童大多数形式运算阶段儿童36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是:从只知道自己的观点而不知道他人的观点这样的自我中心状态(阶段0)发展到同时在头脑中保持两种以上观点并且能够与“概括化他人”的观点作出比较的一个熟练的“认知理论家”(阶段4)。37•根据塞尔曼的看法,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是沿着一系列阶段进行的。•在10岁以前,儿童逐渐可以理解别人的观点,但往往不明白一个人的感觉和想法是如何与另一个人的感觉和想法产生联系的。38•在青春期早期阶段,个体进入了相互的观点采择阶段,他们能够以第三方身份看待问题,同时能够明白一个人的观点和行为是如何影响另一个人的,即能看到人际间的互动以及互动对彼此的影响。•个体的社会认知达到这一水平,其人际关系的应对方式也不同于过去。39•在青春期晚期,观点采择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及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观点采择阶段。在此阶段,青少年开始能够理解人们对彼此的看法是复杂的,经常是无意识的,而且会受到个人无力控制的更强的外力的影响,这些外力中包括群体成员的主要观点,即大家会怎么看。40因此,随着青少年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最终获得了社会观点采择的能力。而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获得与发展,使得青少年与同伴及父母之间的交往质量进一步提高,此时,他们有能力让持有不同观点的人接受他们的观点。个人-第二人-第三人-群体-社会41反思与交流什么是观点采择?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规律对青少年教育的启示?42青少年的心理理论1心理理论的含义2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3青少年内隐人格理论43青少年的心理理论心理理论(theoryofmind)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感受等)的认识,以及以此为基础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一个人如果能把个体理解为拥有欲望(愿望)、信念和对世界有自己的解释的人,并且认识到个体的行为是以其心理或信念为基础的,那么他就拥有了心理理论能力。44心理理论(theoryofmind)糖果盒子实验3岁儿童尚未认识到,人们关于世界的表征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并且人们是基于这些心理表征采取行动,而不是基于世界的客观实际而采取行动。5岁儿童认识到这种“错误信念”的性质。45错误信念任务(falsebelieftask)错误信念是衡量是否具有心理理论的重要指标。要通过有关错误信念的测试,儿童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对事物形成正确观点(信念);2、知道信念有正、误之分;3、明白正、误的信念可共存。在错误信念任务中,主试向儿童描述一个故事情景(通常故事中主人公的信念与事实不相符),然后主试向儿童提问,看儿童是否能推断出主人公的真实信念。46错误信念任务(falsebelieftask)测试任务(1)意外转移任务:儿童看到实验者和小明的男孩一起。实验者在小明面前把一块巧克力藏在一个盒子下面。然后小明离开房间一会儿,当他不在时,实验者把巧克力移到另一个地方藏起来。问儿童被试巧克力实际在何处,以及当小明回来后,会在什么地方寻找巧克力。(2)表征变化任务:向儿童呈现一个玩具的盒子并问儿童里面是什么。儿童一般回答:“玩具”。然后让儿童看见向玩具盒里放一支铅笔。问儿童,如果现在过来另外一个小朋友,他会认为玩具盒里装的是什么。47心理理论(theoryofmind)理解愿望到理解信念2岁:愿望心理学。了解愿望、知觉、情绪、行为和结果之间的简单因果关系。3岁:愿望-信念心理学。开始认识信念是心理表征,既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不同人之间可能不同。但仍用愿

1 / 8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