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编号:AC-121/135-FS-2012-45咨询通告下发日期:2012.2.15编制部门:FS批准人:飞行品质监控(FOQA)实施与管理1、依据和目的1.1本咨询通告依据中国民用航空规章《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部)第121.352条制定,描述了飞行品质监控的构成、建立、实施、管理、数据保护和信息共享等内容。1.2本咨询通告为合格证持有人建立和实施符合局方要求的飞行品质监控程序提供指导。1.3本咨询通告供局方对合格证持有人飞行品质监控工作实施监督检查时使用。2、适用范围本咨询通告适用于按照CCAR-121部运行的合格证持有人和按2照CCAR-135部运行最大起飞全重超过20000千克多发涡轮喷气飞机的运营人(以下简称合格证持有人)。3、参考文献本咨询通告的参考文献如下:(1)《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6《航空器运行》第九版(2)《飞行品质监控》FAAAC120-82(3)《飞行品质监控工作管理规定》中国民用航空局MD-AS-2000-001(4)《关于加装快速存取记录器(QAR)的规定》中国民用航空局CAD1997-MULT-38(5)《飞行数据监视》CAACAP7394、定义以下定义仅适用于本咨询通告。飞行品质监控(FOQA):收集和分析日常飞行中飞行数据的系统,用于提高飞行机组的操纵品质,改进标准操作程序、完善飞行训练大纲、优化空中交通管制(ATC)程序、改善空中航行服务或航空器维修和设计,减少运行和维护成本,以及为安全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飞行数据记录器(FDR):满足CCAR-91部第91.433条要求的带保护装置的机载飞行数据记录设备。快速存取记录器(QAR):无保护装置的机载飞行数据记录设3备,主要用于日常运行时获取飞行数据。数据验证:检查飞行数据的过程,用以检查是否存在错误的记录或由传感器故障而产生的无效数据。监控项目:根据不同的飞行阶段预先设定的飞行参数监测内容。监控标准:针对监控项目设定的阈值。事件:记录值达到或超过了预先设定的监控标准的监控项目。事件等级:根据监控项目的记录值与监控标准之间的偏差量,确定的事件级别。事件验证:对事件的确认过程。地面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GDRAS):飞行品质监控专用软件,用于快速存取记录器(QAR)数据的转录、分析、参数记录值浏览、事件探测、生成各种统计分析报表。数据帧格式(LFL):记录参数定义格式的总称,定义了记录参数的位置、频率、精度和转换类型等内容。采样率:参数的记录频率。参数采样率的变化影响快速存取记录器(QAR)记录数据量的大小。飞行阶段:飞行运行中根据操作活动划分的阶段,包括:飞行前、开车、滑出、起飞、初始爬升、爬升、巡航、下降、进近、最终进近、着陆和滑入等。日常运行测量(ROM):在特定的时间内或条件下采集指定记录参数,并进行数据分析(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聚类等)的过程。4飞行品质监控小组(FMT):由合格证持有人各部门代表组成的小组,负责判读、分析超限事件,制定和实施改进措施,并监控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实施与运行方案:包含了合格证持有人实施飞行品质监控的详细规范,包括: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案、改进措施的实施流程、统计数据和趋势分析报告的报告流程等内容。5、背景飞行品质监控是国际上公认的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已得到世界民航业的普遍认可。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6规定最大起飞全重超过27000千克的飞机的运营人应制订并实施飞行品质监控方案,作为其安全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同时建议最大起飞全重超过20000千克的飞机的运营人应制订并实施飞行品质监控方案。中国民航为提高航空安全水平,从1997年开始在所有合格证持有人中推行飞行品质监控工程,并颁布适航指令CAD1997-MULT-38,规定从1998年1月1日起,在中国境内注册并营运的运输飞机应当安装快速存取记录器(QAR)或等效设备。2000年12月15日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颁布了《飞行品质监控工作管理规定》,从“设备和监控要求”、“机构设置和人员”、“运行”三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对飞行品质监控工作进行了规范。2010年1月4日颁布的中国民用航空规章《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R4)以规章的形式对飞5行品质监控提出了要求。根据境内外航空公司开展飞行品质监控工作的经验及民航的科研成果,飞行品质监控对提高航空公司的安全水平,降低运行风险具有重大意义。飞行品质监控的价值在于通过监测飞行参数超限情况,尽早地识别出不符合标准的操作、存在缺陷的程序、航空器性能的衰减、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不完善等安全隐患,为改进措施的制定及实施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6、飞行品质监控程序6.1概述(1)飞行品质监控系统作为危险源识别工具之一,是合格证持有人安全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2)合格证持有人使用专用设备(如数据采集组件、快速存取记录器或飞行数据记录器)采集和记录飞行参数,定期使用专用软件分析数据,将数据转化成可用的信息。飞行品质监控程序的实效性直接取决于可用参数的数量和质量。(3)合格证持有人应对所有运行的飞机安装一个经局方批准的快速存取记录器(QAR)或等效设备,并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保持快速存取记录器(QAR)或等效设备工作有效。(4)合格证持有人应参考飞行机组操作手册(FCOM)、标准操作程序(SOP)等资料制定监控项目和监控标准,使用专用软件按照监控项目和监控标准进行事件探测,并将快速存取记录器(QAR)6数据转换成所需的格式,以便进行事件分析和生成统计分析报表。合格证持有人应开展日常运行测量(ROM),获取相关参数在某阶段的数据分布,进行运行状况分析。(5)在系统性问题原因分析过程中,对于分析人员更好地理解事件数据,明确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来说,飞行品质监控(FOQA)的统计数据比单次飞行的数据更有价值。(6)合格证持有人可以将飞行品质监控程序探测到的事件和信息与机组及相关人员提供的信息相比对,用于特定事件的后续调查。(7)合格证持有人应对快速存取记录器(QAR)数据进行综合性趋势分析,识别出一定时期内影响飞行安全的危险源,并针对这种趋势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不应将独立的个体超限事件作为对个人的转机型或升级等技术晋级的限制,更不应将快速存取记录器(QAR)数据作为处罚的信息来源。(8)飞行品质监控程序应包含保护数据和信息来源的妥当措施。6.2飞行品质监控系统的构成(1)工作流程。7机载数据采集和记录系统(FDR、QAR、DAR)地面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GDRAS)监控信息数据库航空运输承运人评估改进措施日常运行闭环管理持续监督空/地数据传输(2)机载数据采集和记录系统。可以采集并记录飞行数据及信息,由机载参数传感器、采集设备和记录存储设备组成。(3)地面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GDRAS)。具备将快速存取记录器(QAR)数据转换为可用于处理和分析的格式、处理各种记录格式或不同类型记录器的数据、探测事件和日常数据测量、生成各种分析统计报表等功能。(4)空/地数据传输。合格证持有人应按照数据分析的时限要求,为机务维护人员制定详细的操作程序,保证数据的有效下载。数据传输可以采用人工、网络、无线等方式进行。(5)监控信息数据库。存储飞行品质监控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后得到的相关信息,包括航段信息数据、超限事件信息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监控信息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和信息应不少于三年。8(6)合格证持有人评估。合格证持有人对数据和监控信息进行检测和验证,剔除错误的数据和信息,是飞行品质监控信息流程的关键环节。(7)改进措施。针对飞行品质监控程序探测到危险或潜在危险,判断其风险水平,并确定和采取适当的降低风险的措施。(8)持续监督。当改进措施实施后,需要对其有效性进行监测,评估风险的变化,确认改进措施已经降低了识别出的风险。6.3飞行品质监控分析过程飞行品质监控分析过程应结合运行安全、飞机性能、发动机性能、机组操作、公司程序、训练大纲、训练效果、飞机设计、空中交通管制(ATC)系统运行、机场运行、气象等领域进行综合评估。(1)数据记录。可用的记录参数及其采样率、记录精度等属性将直接影响数据分析的准确度。快速存取记录器(QAR)或等效设备所记录的飞行参数不得低于飞行数据记录器(FDR)的强制记录参数及相关要求。(2)数据分析。目前在飞行品质监控中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是超限分析和统计分析。(a)超限分析。合格证持有人应根据自己的安全管理原则,制定适宜的监控项目,监控标准的设定应基于合格证持有人的运行手册、训练大纲和风险评估程序。合格证持有人在地面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GDRAS)上设置监控项目和监控标准,进行参数过9滤和超限事件探测。合格证持有人制定的空客和波音系列飞机飞行品质监控项目规范不得低于附件1《空客和波音系列飞机飞行品质监控项目规范》的要求,其他机型的监控项目可参照该规范。(b)统计分析。合格证持有人可以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并根据不同的参数分布建立飞行、维修或工程等操作程序的分析剖面,这些剖面有助于合格证持有人了解参数偏差和风险程度,监测飞行运行情况,发现可能导致偏差的因素,在达到超限水平并引发大量事件前,控制发展趋势。与超限分析类似,统计分析可以按照飞行阶段、机场、机型等因素进行分类统计。统计分析与超限分析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着重于飞行运行的整体情况,评估整个系统的风险程度,而不是局限于独立的超限事件。(c)验证趋势信息。信息验证是对以上两种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和确认,以决定是否采取后续行动。合格证持有人应根据超限事件的性质和类型,确认是否需要通知机务维修人员对飞机进行结构检查、采取改进措施或与相关人员联系。对于特殊事件,应与机组联系,收集当时的处境信息。验证后的信息应存入信息数据库。7、飞行品质监控项目的建立与实施合格证持有人应按照本咨询通告的要求建立和实施飞行品质监控程序,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客户化。飞行品质监控项目的建立与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即筹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持续运行阶段。10a.筹备阶段(1)筹备阶段是建立与实施飞行品质监控的基础。在此阶段,需要合格证持有人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并建立反映项目进展状态的沟通机制。(2)成立筹备委员会。合格证持有人应首先成立筹备委员会,确定人员组成。筹备委员会包括一名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来自飞行运行、维修、安全、培训、商务、法律等部门的代表和飞行员代表。筹备阶段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飞行品质监控项目的规模和范围、组织机构、资源配置和管理层的支持。(3)参与部门。为了使飞行品质监控项目达到预期的效果,合格证持有人应尽早确定项目涉及的部门。这将有助于明确数据和分析报告的使用需求,以选择数据记录、传输、分析和信息共享的技术方案。参与部门应包括安全管理、飞行运行、培训、维修、信息技术部门及飞行员的代表。(4)确定使用需求。清晰、全面的理解和分析使用需求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技术方案,对飞行品质监控工作至关重要。飞行品质监控的主要效益就是数据分析的实用性,合格证持有人应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以便确定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以及如何强化现有的数据分析。(5)选择技术方案。确定技术方案和软硬件供应商对于合格证持有人飞行品质监控的成功是非常关键的。飞行品质监控系统至少包括三个专用系统:机载数据采集和记录系统、地面数据处11理和分析系统、数据管理分析系统。合格证持有人在选择供应商时,应仔细评估其提供的解决方案,以确定是否满足需求。此外,供应商提供的培训、系统维护和技术支持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6)人员选择。飞行品质监控项目人员的选择取决于项目范围、合格证持有人的组织和规模,以及采用的数据记录和分析技术。项目人员应包括经理和系统管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的人员,及由经验丰富的飞行员组成的飞行品质监控小组。飞行品质监控小组成员应熟悉监控机型,有良好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人员的工作可采用跨部门兼职的方式。(7)制定数据安全措施。需要建立数据使用安全保护和信息来源安全保护措施,避免数据未经授权的披露、篡改、误用或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