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文学作品精读》教学大纲一、本大纲适用专业本大纲适用于广告学本科专业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学与美学修养,提高其文艺鉴赏水平,扩大其知识视野。(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熟悉文学史上部分名著,掌握一定的文学史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分析能力(三)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是文学名著鉴赏分析。其难点是:克服古汉语障碍,读懂古典文学作品。(四)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和后续课程本课程在第二、三学期开设。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广告文案写作》等。(五)学时、学时分配安排本课程的课时为128学时,每周4学时。(六)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其他教学环节的安排本课程用通常的教学方式。三、教学大纲第一章《诗经》(6学时)一、《诗经》概说二、《关雎》1、爱情诗2、“温柔敦厚”的风格3、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三、《东山》1、对长期征战的厌恶,对和平生活的渴望。2、由实而虚,通过回忆与联想来表达。3、气氛渲染第二章《左传·秦晋崤之战》(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4学时)一、关于《左传》二、《秦晋崤之战》1、思想意义分析2、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3、简洁、含蓄委婉的语言第三章诸子散文介绍与《庄子·逍遥游》(4学时)一、《庄子》介绍二、思想内容:什么是“逍遥游”,庄子强调绝对自由,具有深刻的哲理。三、寓言的手法:汪洋恣肆的语言第四章《楚辞》(4学时)一、屈原与《楚辞》二、《山鬼》1、思想内容:既保持了原始祭歌的特点而又表达了自己的身世之感。、2、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与感情寄托。第五章《史记·项羽本纪》(4学时)一、马迁与《史记》二、《项羽本纪》1、思想内容、项羽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如何评价项羽。2、人物描写生动;语言通俗而又形象。第六章汉乐府民歌(2学时)一、乐府概说二、《东门行》1、贫民为生活所逼不得不铤而走险。2、高度的叙事性,选择典型的事例。三、《有所思》1、情感真挚热烈的情歌2、心理描写与情绪的表达四、《上邪》1、热情奔放的情歌2、连举五种假设情状比喻爱情的坚贞第七章《古诗十九首》(2学时)一、古诗十九首概说1、名称由来2、思想内容特点3、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二、《行行重行行》1、闺中思念情人之作2、写思妇之情,曲尽情致三、《迢迢牵牛星》1、两地相隔之思2、意境分析第八章曹操诗(4学时)一、曹操及其诗歌创作二、《短歌行》1、要求招纳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主题思想2、比兴手法3、借用《诗经》成句三、《东临碣石》1、较早的写景名作2、“有吞吐宇宙气象”(沈德潜《古诗源》)第九章曹丕《燕歌行》(2学时)1、思妇思念在外行役的丈夫,反映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2、善于抒情3、语言平顺清丽第十章曹植《白马篇》(2学时)1、热情的赞美边地游侠少年勇武与报国的精神2、描写生动形象3、寄托第十一章陶渊明诗(4学时)一、陶渊明及其诗歌创作1、隐逸诗人之宗2、田园诗创作二、《结庐在人境》1、描写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2、说理、写景、抒情相结合三、《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1、辞职归田的愉快心情与隐居的乐趣2、平淡自然而淳厚的风格3、浑然一体的结构第十二章谢灵运与谢眺(2学时)一、谢灵运与《登池上楼》1、表现了官场失意和避世独居的伤感2、全诗结构严谨3、讲究辞采,通篇对偶二、谢眺与《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表现了思乡之情与前途莫测的忧惧2、炼字炼句,景物描写很成功3、写景与抒情密切结合第十三章南北朝乐府民歌(2学时)一、南北朝民歌特点二、《西洲曲》1、思念情人2、用一系列的行动来表现思念3、谐音、双关第十四章骆宾王、张若虚、陈子昂(4学时)一、骆宾王《在狱咏蝉》1、申说自己因诬而遭罪下狱2、咏物而能物我打成一片3、用比体、寄意遥深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描绘了一幅春江月夜图以及月夜下思妇游子相思之情2、写景抒情,完美结合3、章法工整,语言清丽自然三、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诗用时间和空间的来反映个体的渺小,表现自己生不逢时2、采取了长短参差的句式,很有气势第十五章孟浩然与王维(3学时)一、孟浩然《过故人庄》1、主客之间的深情厚意,反映了农家的纯朴2、于平淡之中见醇厚二、《春晓》1、惜春之情2、诗的上下两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平易自然而又耐人寻味。三、王维《山居秋暝》1、超越尘俗、乐于归隐的情趣2、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描写3、“诗中有画”四、《渭川田家》1、恬静无忧的农家生活2、鲜明的画面3、浓郁的生活气息第十六章高适诗(2学时)一、高适及其诗创作二、《燕歌行》1、真实地反映了征战生活,表现了爱国之情2、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3、运用对比,讲究韵律第十七章李白诗(3学时)一、李白及其诗创作1、李白的文学史地位2、李白诗的创作特点二、《渡荆门送别》2、表现了对故乡的留恋与热爱2、景物描写优美壮阔,思想境界高远三、《将进酒》1、鄙视世俗,蔑视富贵的傲岸精神和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2、豪情奔放与浪漫色彩第十八章杜甫诗(3学时)一、杜甫及其诗歌创作1、杜甫的文学史地位2、杜甫的诗歌创作二、《登高》1、悲秋之作。因秋而悲,写到身世之悲。2、意境雄浑,开阔3、通体对仗4、前半写景后半抒情三、《望岳》1、登览之作,写所见之景与当时的心情2、雄浑壮阔的意境3、立意之高第十九章白居易诗(3学时)一、白居易及其诗歌创作二、《赋得古原草送别》1、送别友人惆怅之情2、写景抒情,写景生动形象三.《钱塘湖春行》1、写春天钱塘湖之胜景2、观察生活非常细致,生活气息浓郁3、用词很有分寸第二十章李商隐诗(2学时)一、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二、《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1、把追求爱情和身世之感联系起来2、爱情和身世的有机结合,语言精炼三、《锦瑟》1、追求走过的年华而伤感2、朦胧美3、语言精炼第二十一章韩愈文(6学时)一、文学活动二、《张中丞传后叙》1、议论与叙事并重2、人物描写生动传神三、《祭十二郎文》1、叙述自己与死者的特殊关系,和对死者的沉痛哀悼2、用面对亲人话往昔的声音与口吻写成,层层推进第二十二章柳宗元文(6学时)一、柳宗元及其散文创作二、《始得西山宴游记》1、“始”为线索,贯穿全文2、游西山前后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3、对比手法三、《种树郭橐驼传》1、以种树类比治民2、橐驼与“他植者”种树之法的对比第二十三章唐五代词(6学时)一、词的基本知识二、李白《忆秦娥·萧声咽》1、长安女子思念行役不归的丈夫2、借古喻今,以气象胜三、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1、吴地思妇思念不归的丈夫2、景物渲染四、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1、念故国的哀痛2、对照、比喻、白描,语言精练自然,音韵和谐流畅第二十四章晏殊与晏几道(2学时)一、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伤春怀人之作2、语言明白自然而又精工蕴藉二、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1、相思愁恨的词作2、善于运用景物渲染第二十五章张先与欧阳修(2学时)一、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1、伤春伤别2、用字精工,善于写景中之“影”二、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1、思妇怀人之苦2、叠字的运用,拟人的手法第二十六章柳永词(2学时)一、柳永及其词创作二、《雨霖铃》(寒蝉凄切)1、抒写离愁别恨2、层层铺叙3、写景抒情都用白描手法第二十七章苏轼词(6学时)一、苏轼极其文学活动1、苏轼的文学地位2、苏轼的文学创作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伤离别而处以达观的思想感情2、上片写对月饮酒,突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突出情和理的矛盾3、想象丰富,构思奇特4、感情跌宕,情理兼容,富于哲理三、《念奴娇·赤壁怀古》1、以歌咏历史英雄人物来表现自己被贬的心情2、以文为词,气势恢弘四、《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1、以爱情为题材来表达自己被贬的复杂心情2、用美好之景反衬苦闷之情,用“比”。第二十八章秦观与李清照(4学时)一、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1、被贬失意之作2、比兴手法,能将抽象之情与具象之景物相互生发二、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1、倾诉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离乱生活的哀愁2、铺叙手法3、巧妙地运用叠字,渲染感情第二十九章辛弃疾词(4学时)一、辛弃疾及其创作二、《摸鱼儿》(更能消)1、极写春意阑珊的哀愁之情,以寄托政治上的忧愤之感2、运用比兴手法,借“暮春”象征衰颓国势,抒发情感3、“怨”而“怒”的风格特点4、伤春、留春、惜春、怨春的线索5、首尾照应三、《水龙吟》(楚天千里)1、曲折的表达功业未成的抑郁心情2、上片写景,由景及情;下片借史言志,表达抑郁不平的心情3、结构上前后照应四、《青玉案·元夕》1、元宵节观灯而男女之间产生爱恋之情2、写景妙写人更妙第三十章姜燮《踏莎行·燕燕轻盈》(2学时)《踏莎行·燕燕轻盈》1、梦中相思之情2、用景物描写,塑造出一种凄凉、悲哀的气氛第三十一章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2学时)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1、抒写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和爱国豪情2、感情深沉而气势昂扬,诗如其人第三十二章陆游诗(2学时)一、陆游及其诗歌创作二、《关山月》1、批判统治者的投降政策,表达了广大士兵报国无门的怨愤和中原人民盼望恢复的心情2、“月下”“将军”“壮士”、“遗民“的对比三、《书愤》1、自伤迟暮,感慨小人误国,世事多艰2、对比手法:以自己早岁的豪壮与晚年事业无成进行对比;又以诸葛亮与当朝统治者进行对比第三十三章宋文(4学时)一、宋文的的发展二、欧阳修《秋声赋》1、抒写因事忧劳,形神日渐衰老的悲戚。2、渲染;以散文为主,杂以骈偶。三、苏轼《前赤壁赋》1、表现作者胸怀旷达,不以得失为怀的思想。2、主客对话;骈散结合;写景、抒情、说理相结合。第三十四章《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2学时)一、王实甫与《西厢记》二、鲜明的人物形象三、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四、优美雅致的艺术语言第三十五章散曲选(4学时)一、曲的体制与特点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秋思”之祖2、借秋野夕阳图刻划了旅人飘泊的心情。3、九个实词,九种景物的巧妙组织三、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1、深刻地提示了封建政治与人民的根本对立。2、立意高四、睢景臣《般涉调·高祖还乡》1、讽刺刘邦2、讽刺极为深刻第三十六章《三国演义》(2学时)一、作者罗贯中二、小说的成书过程三、小说的思想内容四、小说的艺术成就第三十七章《水浒传》(2学时)一、作者施耐庵二、小说的成书过程三、小说的思想内容四、小说的艺术成就第三十八章《西游记》(2学时)一、作者吴承恩二、小说的成书过程三、小说的思想内容四、小说的艺术成就第三十九章归有光《项脊轩志》(2学时)一、归有光及其散文创作二、《项脊轩志》1、围绕项脊轩志记叙了往昔亲人的生活片段,借以寄寓了缅怀之情2、以片言只语描画人物的音容笑貌第四十章袁宏道《徐文长传》(2学时)一、袁宏道及其文学活动二、《徐文长传》1、主要抓住徐文长“人奇”、“数奇”来立传。2、语言形象生动第四十一章《聊斋志异》(2学时)一、作者蒲松龄二、《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三、《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第四十二章《红楼梦》(2学时)一、版本和作者二、《红楼梦》的思想内容三、《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四、关于后40回的评价五、《红楼梦》的研究第四十三章《儒林外史》(2学时)一、作者吴敬梓二、思想内容三、艺术成就四、参考书目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3、马积高主编:《中国历代文学史》,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雷庆翼编写)《中国历代文学作品精读》考试大纲一、考试对象修完本课程规定内容的新闻学本科专业学生。二、考试的目的和要求考核学生对重要文学作品的了解、掌握情况,考核其鉴赏、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三、考试内容和要求第一章《诗经》考试内容:1、《关睢》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2、《东山》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考试要求:要对全诗进行理解,并背诵,掌握现实主义创作,特点赋比兴手法、四言句式、重章叠句第二章《左传•秦晋崤之战》考试内容: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考试要求:掌握《左传》对战争描写的特点,以及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与简洁、含蓄的语言第三章庄子《逍遥游》考试内容: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考试要求:理解什么是庄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