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顺义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顺义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决策咨询中心2006年1月2目录前言一、形势与现状(一)“十五”科技发展回顾(二)新形势与新要求(三)主要问题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四)战略重点三、加强产业技术创新,促进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二)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促进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三)集成运用先进科技手段,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四)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四、加强科技成果集成应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一)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二)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推进新城和新农村建设(三)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区人民的科技素质3五、保障措施(一)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三)抓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四)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五)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4前言《顺义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是顺义区“十一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一五”时期全区科技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制定和组织实施《顺义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幅提升我区科技创新能力,切实转变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和谐顺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阐述了“十一五”时期顺义区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战略重点、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统筹部署科技工作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本规划依据《顺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科技发展与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以及区委、区政府关于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决策和要求等编制而成。本规划执行期为2006年—2010年。5一、形势与现状(一)“十五”科技发展回顾“十五”期间,我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各项科技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科技发展有力地推动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科技提升传统产业效果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基本形成了以空港工业区、天竺出口加工区、林河工业区为核心的空间布局,以电子通信、生物医药等为主的产业格局。截止2005年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5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49.60%,利润46.27%。累计发展高新技术企业55家,民营科技企业297家,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高新技术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近年来,全区共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10项,投入资金22亿元。燕京啤酒、汇源饮料等一批工业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生产技术、工艺,产品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装备、检测手段等明显改善,企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2.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6日趋完善转基因技术、胚胎移植技术、脱毒快繁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的孵育和示范推广,显著提升了全区农业科技水平。种猪、种羊产业化等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籽种等产业发展。三高农业示范区已成为向国内外展示首都农业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窗口。“百名农业专家兴顺工程”实施成效显著,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各类农民专业经济技术合作组织不断涌现,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农产品标准生产、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也取得积极进展。3.科技孵化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对接成效显著科技孵化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已经形成以空港工业区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为核心,辐射市级工业区和区级二、三产业基地的发展格局。截止2005年底,空港科技孵化基地在孵企业达32家;三高农业示范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19家;林河工业区、杨镇工业基地的孵化器建设正在积极运作之中。科技对接渠道进一步疏通。与首科集团及首都科研院校的联系与合作更加密切,并充分利用燕京啤酒节、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农业博览会等平台,开展科技招商引资,初步形成科技对接的有效机制。2005年全区共引进科技项目7101项,协议金额36.83亿元。4.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科技投入逐步加大,多元化投资渠道基本形成。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005年,本级科技经费支出达3926.93万元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的1.3%,争取国家和市各类科技计划资金支持近5130万元。区科技发展资金截止2005年底达到3207万元,通过借转、奖励等形式,有效缓解了科技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状况。企业对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已经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投融资担保体系也已见雏形。科技普及培训工作不断加强。截止2005年底,全区创建科普基地12个,2个科普社区被列入市级试点。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2005年,通过远程教育网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4.5万人次,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60次10000余人。(二)新形势与新要求“十一五”时期及未来15年,是我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为科技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良机,提出更加紧迫的要求。1.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为科技事业发展开拓广阔空间8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国家更加重视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为科技发展提供大有作为的广阔空间,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贯彻“科教兴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科技工作摆在全区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将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注重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建设创新型城市对科技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按照“实施首都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北京市科技工作将继续按照“一个转变、二个加强、三大行动”的发展思路,着力实施八大主题计划,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这为我区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求科技工作必须更加紧密围绕全区总体发展战略统筹部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3.“打造绿色国际港”对科技发展提出迫切需求我区作为“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肩负“引导发展现代制造业,以及空港物流、会展、国际交往、体育休闲等功能”。新的功能定位、以及奥运场馆建设、首都机场扩建、首钢冷轧等一批重大项目实施,将极大地推进我区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增强我区9的综合实力,实现打造“绿色国际港”的战略目标。同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更加凸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愈加迫切。这必将提出一系列重大科技需求,科技工作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希望和压力。(三)主要问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目前我区科技发展水平还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增长的巨大需求,科技发展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与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够。科技发展状况与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科技支撑发展的任务艰巨;二是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有待强化。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亟待加强;三是科技发展环境仍需优化。依靠创新发展的观念、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社会氛围、以及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尚需完善。四是科技投入与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需要进一步加强。10未来五年,是我区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技发展面临着难得机遇和重大挑战。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坚定不移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是科技工作肩负的历史使命。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全区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同心全面建小康,打造绿色国际港”的战略目标,以科技奥运和新城建设为契机,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走出一条具有顺义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二)基本原则“十一五”我区科技工作必须坚持如下原则:1.体现区域特色。按照新的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结合我区科技资源特点和科技发展基础,创新科技工作思路和方式,探索形成我区科技工作的特色。2.突出发展重点。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11需求,明确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统筹部署科技工作,集成资源,集中力量,力争实现重点突破。3.强化自主创新。将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区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紧紧围绕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4.促进协调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产业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发展目标“十一五”全区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显著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技术竞争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能力,全面提高人民的科技素质,为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到2010年,科技发展的具体目标是:1.科技进步和创新水平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位居郊区县前列。2.区域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123.产业技术竞争力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达到100家,民营科技企业数量达到400家;申请专利和授权专利、技术合同和交易量等明显增加;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部分领域的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前列。4.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显著。科技在新城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程度明显提高,科技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作用明显加强,科技对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用显著。5.全社会科技投入大幅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区级财政科技支出占区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5%。区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6.全区人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每万人拥有专业科技人员超过400人;建立比较完备的劳动力技术培训体系。(四)战略重点“十一五”全区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培育一种能力,构建两个体系,围绕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全面提升科技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131.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坚持将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从我区实际和基础出发,重点强化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培育。通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提升,创造我区新的投资优势和增长潜力。2.以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和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我区特点和已有的工作基础,着力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加强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使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等顺畅地传播向农村、服务于农业、惠及于农民。通过两大体系的构建,加快形成具有我区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3.围绕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展示科技对经济社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从我区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凝聚和集成区内外的科技资源,部署和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促进现代制造业、高14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技术进步,培育和壮大一批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或产业集群。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科技进步,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科技支撑。三、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