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时代发展 深化素质教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顺应时代发展深化素质教育近年来,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热的形成,可能来自于以下两方面的主要社会背景:其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使几乎每一个人都在面临市场竞争和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这给中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按照现实学校教育和家庭养育方式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能否在未来经受起市场经济特别是国际竞争的挑战?其二,近20年愈演愈烈的考试竞争,使学生群体日趋呈现明显的片面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经过如此沉重学业磨练的年轻一代,是否真正获得了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知识积淀和良好的身心发展水平?从目前的情况看,有关素质教育研究的领域相当广泛,笔者仅就其中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一、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素质教育分三个层次: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与社会素质教育。社会素质教育又可分为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业务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劳动技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做人,做人是素质教育的起码要求。第二个层次是成才。成才是做人的升华。纵观各国的教育发展史,都有一共同特点,那就是科技兴国、教育先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弱与强,关键在教育。第二次2世界大战后,日本、西德的国民经济为什么发展那么快,在短时间内就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国家的前列。他们首先是战前重视教育,拥有和吸纳众多的人才,国民文化水平较高,能很快接受和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并适合自己国情加以飞速发展。而战后独立的一些国家,国民经济和国民自身素质的增长却一直很缓慢。包括我国在内,人才匮乏,导致经济发展落后,科技水平偏低。由此可见,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使我国的科学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而且立于不败之地,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我国的教育要想赶上去,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达到预期目的。素质教育担负着三大基本任务。第一,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素质整体结构的基础。第二,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社会素质包罗甚广,主要由政治、思想、道德、业务、审美、劳技等素质构成。第三,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素质整体结构的核心层。二、素质教育的过程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直接操作者和指挥者,只有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我国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开拓能力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如果长期下去,将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首先,教师要勇于更新观念,增强使命感,教师评议一个学生的好与差,关键看分数,学习好的学生,不管他德育、体育等各方面是否合格,总是老师的宠儿,即使有些小毛病,在老师的3眼里,也是正常的。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就截然不同了,不管各方面是怎样的优秀,只要学习较差,那他永远上不了光荣榜。“分数定终身”,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经与当今的科技时代相背离。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天赋,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有用之才被埋没,削弱了教育全面素质的培养。教师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多次考试并张榜公布,真所谓是“分、分、学生命根”,久而久之,过量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从而降低了培养人才的标准。其次,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21世界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就迫切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学习、开拓、创新。否则,必将被时代所淘汰。三、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素质教育推行这十多年来,我们至今仍未摆脱“搞素质教育轰轰烈烈,搞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总体局面。其中的原因是多重的、复杂的,但理论上的混乱和对素质教育的曲解,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一)素质教育呼唤着科学理论的支撑“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教育界,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创新教育;也有人认为它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更有人认为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纠偏”,纠片面追求升学率之偏等等。这些观点都没能完整地反映出素质教育的真正本质。理论4上的偏颇,难免会造成实践中的混乱,因而,素质教育迫切地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那么,如何才能把握住素质教育的本质呢?教育必须为自己的时代服务,这是教育发展的一条最基本的规律。要把握住素质教育的本质,就必须要把握住两样东西,一个是我们的时代精神,另一个就是人的素质的核心与灵魂。(二)创新是我们的时代精神要把握住素质教育的本质,首先,要切准时代的脉博。创新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崛起的今天,创新精神已成为一个民族的生命。在当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仅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而且也是处于新旧世纪之交的人区别于前人的突出品格。教育的最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教师只有把握这一时代精神之后,在教学实践中才会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才不至于迷失方向。(三)自主性是创新素质的灵魂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要把握住创新的素质的核心与灵魂。影响创新的因素很多,但有一个因素是居于核心与灵魂地位的,那就是人的自主性,因而我们说自主性是创新素质的灵魂。所谓的自主性,就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性格品质,是人的本质的特征。因而马克思说:“人始终是主体”。自主性既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又是人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来实现其目标的必要条件。主体之所以能发5挥其能动性与创造性,就在于他具有自主性。任何主体只有切实地感受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才能产生活动的热情,才能全身心投入活动的过程并关心活动的结果,才能迸发出想象力、意志力和创造力。自主性可分为两个层次:自主意识和自主实践。自主性的最突出表现形式为:独立自主的意识、怀疑与批判的精神、自信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精神等等,而这些都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自主性是人的素质和创新素质的核心与灵魂。没有它,一个人在创新的道路上就很难站立起来并有所作为。因为,人的各种素质只有在自主性这个灵魂的统摄下,才能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一切优秀品质,例如:怀疑与批判的精神、意志力和想象力等等。歌德说过:“谁不能主宰自己,就永远是个奴隶”。自主性,它反映着人的自由与解放的程度,是人的本质属性。我们可以说,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自主性不断增强的历史。如果我们的教师无视这一点,那么他所从事的将是没有灵魂的育人事业,是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的。(四)素质教育就是以自主性为灵魂来建构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把握了时代精神,弄清了人的素质的灵魂之后,素质教育的概念变得清晰了。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以塑造学生的自主性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并以自主性为灵魂,以科学素质、人文素质以及其他素质为质料,来建构适应自己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在教6学中,只有以自主性为灵魂,学生的各种素质才能彼此被激活和放大,交互重叠在一起,共同铸就一个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如果失去这一灵魂,人的各种素质必将是一盘散沙,它们将无法塑造出具有创新素质的灵魂。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当然,素质教育的方法远远不止这些。一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方法都是可取的。素质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够牢牢把握住自主性这一灵魂,然后再根据具体的育人环境,在理论上深入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勇敢地探索,我们就一定能够在素质教育这片广阔的原野上走出一条具有时代气息的成功之路!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