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中国社会处在内忧外患之中。●不少当年的先进人物思想倒退,鼓吹复古思想,阻碍民众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知识分子意识到思想启蒙活动的重要性。一批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的知识分子的出现,他们提出“改造国民性”运动的政治主张。一《新青年》及其主编陈独秀《新青年》是一份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新青年》的创刊,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简要介绍●《新青年》的三个发展阶段•陈独秀主撰阶段(1915年9月---1917年12月)•编辑部同人轮流主编阶段(1918年1月—1920年5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机关物阶段(1920年9月—1922年7月)●《新青年》创办人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字仲甫,笔名三爱、实庵、只眼等,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1901年起多次东渡日本求学考察,同时,也在国内外组织进步团体和书刊。•1903年,协助章士钊等在上海创办《国民日日报》,担任编辑。•1904年,与人合作创办《安徽俗话报》半月刊,任主编。•1914年,在日本东京协助章士钊编辑《甲寅》月刊,并在报刊上发表时论。•1915年夏,回国筹办《青年杂志》。《敬告青年》一文是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带有发刊词性质的文章,它针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打出科学和民主的大旗。▲自由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隐退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在主持《新青年》的七年里,一次被捕入狱,两次被抄家罚款,平时来自社会封建顽固势力的咒骂与人身攻击更是不计其数,但他始终不为艰难困苦所动,坚持《新青年》的方向,和读者一起前进。二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青年的宣传内容•★提倡自由民主,反对封建礼教,开展批孔运动。•★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发起文学革命运动。★提倡自由民主,反对封建礼教,开展批孔运动1易白沙《孔子平议》(打响了批孔的第一枪)2陈独秀《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复辟与尊孔》等3李大钊《今》、《新的!旧的!》等4鲁迅《狂人日记》、《我之节烈观》等5吴虞《吃人与礼教》、《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提倡科学,反对迷信1陈独秀在《偶像破坏论》中提出:“宗教上、政治上、道德上,自古相传的虚荣,欺人不合理的信仰,都算是偶像,都应该破坏!”2易白沙在《诸子五鬼论》中指出:“鬼神之事大张,国家之运告终。”★发起文学革命运动◆1917年1月1日,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帷幕。◆1917年2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旗帜鲜明地提出三大主义。◆鲁迅的白话文作品,树立批判现实的典范,使文学创作与反封建主义斗争结合,显示了革命实绩。◆1918年3月15日,钱玄同、刘半农发表了著名的新旧文学论战的两封信,推动了文学革命问题的讨论。◆《新青年》大量翻译世界近现代文学名著,为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滋养,也为反封建文化思想提供武器。三李大钊揭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一页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笔名明明、孤松、猎夫等,河北了乐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卓越宣传家,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活动的先驱者。•1919年9月李大钊出狱后,发表《本志宣言》(把批判的矛头初步地指向了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国内外时局变化,新思潮迅速传播的形式下,《新青年》日益倾向社会主义。《劳动节纪念号》------《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一个里程碑⊙陈独秀发表了《劳动者的觉悟》李大钊发表了《MAYDAY运动史》揭露了在资本主义剥削下的广大劳工牛马不如的奴隶生活。⊙《新青年》逐渐转向了无产阶级的立场,促使《新青年》的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长,为《新青年》的后期转变为社会主义刊物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