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双波-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一致性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一致性分析※颜双波(泉州师范学院福建泉州362000)内容摘要:非均衡发展战略促成我国取得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但是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已严重阻碍我国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央政府提出效率优先,保证公平原则,历次调整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战略,启动中西部大开发计划,而后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地区和中部崛起等战略,可以说既是个制度创新过程,也是一个利益博弈过程。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差距,而后建立博弈模型来分析中央政府的区域政策的动态一致性,关键词:区域经济;博弈;动态一致性;非均衡中图分类号:F061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打破地区平均,适当拉开经济发展差距,先在经济特区进行试点,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GDP年均增长速度平均在8%以上,总体经济实力由1978年的世界第20几位提升到现在的前几位,但随之而来出现了区域差距日益扩大等问题,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和区域差距已经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纵观改革开放的进程,从“东部沿海开放”到当前的“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既是注重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又是兼顾区域公平的伟大战略实施过程。我们从博弈论角度看,在一系列政策实施的背后,无不反映着作为重要的经济行为主体的中央与地方追求自身利益的博弈关系。中央政府的这些伟大战略既是制度上的创新,也可以看作是各地区间、地区与中央之间利益博弈过程的体现。本文首先描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成就以及目前区域经济的日益拉大的差距,而后对中央政府的政策取向和地方政府的政策争取进行抽象,以中央对地方的投资政策为例,建立区域政策动态一致性的博弈模型分析“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及“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前瞻性和合理性,最后得出结论,中央和各个地区应当信守相关的政策,才能保证区域政策的制定阶段和执行阶段都是最优的,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动态一致性。二、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现状(一)非均衡发展战略使我国取得社会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我国年均增长速度平均在8%以上,总体经济实力在世界上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20几位提升到现在的前几位。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与适当拉开了经济发展差距,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发展战略分不开的;是与打破地区平均,在特区进行试点,鼓励各地发挥主动性大胆地探索分不开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模式,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在计划体制框架下,充分运用价值规律,到十二届三中全会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从十三大提出的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到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选定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可以说我国经济的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生产领域到金融、保险等领域都已经取得初步成功。在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经济特区这一综合试验田的示范作用,如果不打破地区平均就不可能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如此迅速地进入正确的轨道。因此,从积极意义上看,非均衡发※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J05160,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09231S。※作者简介:颜双波,福建安溪县人,1975年4月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数量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泉州师范学院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教师。第8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字数:65002展战略为成功地实现渐进性的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根本性的贡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二)从GDP增长率角度分析我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现状尽管非均衡发展战略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不断扩大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经影响到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的团结,甚至暴露出危及国家安全的迹象。本文以国家“七五”计划中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法为准,即东部由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组成;中部由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9个省、自治区组成;西部由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山西、四川、云南、贵州和西藏9个省、自治区组成;将1978-2004年划分为三个时间段:1978-1990年时间段、1991-2004年时间段和1978-2004年时间段。以三个时间段各地区内的实际人均GDP增长率为指标,做了个简单的统计描述来分析1978年之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情况。地区省份年均增长率(78-90)年均增长率(91-04)年均增长率(78-04)东部地区辽宁6.858.997.95北京6.968.527.77天津6.1110.558.39河北6.7111.339.09山东8.4712.6710.64上海6.069.457.81江苏9.6712.7311.25浙江10.5913.5112.1福建9.6412.8311.29广东10.7911.9211.37广西5.179.967.64海南10.0612.1711.15中部地区黑龙江5.786.89吉林7.789.358.59内蒙古8.239.698.99山西6.628.327.5河南8.1810.169.2湖北7.8810.49.18湖南6.239.177.75安徽7.6210.379.04江西7.3710.579.02西部地区新疆8.867.618.21甘肃6.538.287.44青海4.687.66.19宁夏6.817.267.04陕西7.968.378.17四川7.397.447.42云南8.057.67.823贵州7.457.417.43平均值7.69.738.7标准差1.541.881.55表1:数据来源:《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从以上的简单统计分析可知,可以看出(1)1978-2004年间地区增长的差距变动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在这26年中,各个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与1978-1990年这一时间段相比较,1991-2004年间地区增长率的均值从7.60%上升至9.73%,90年代以后的增长率平均要高于90年代以前的增长率,高出2.13个百分点;第二,90年代后地区增长率的差异或离散程度(用方差表示)要大于90年代前,标准差从1.54上升至1.88,正是90年代后较大的地区增长差异重新导致了地区发展差距的扩大;第三,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大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和中部地区的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增长最慢的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这种增长格局的支配下,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主要表现为三大地带的差距。(2)但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东部地区受优惠政策的支持,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中西部,而且西部的贫困并不仅仅反映在经济量的指标上,也反映在生存环境和经济结构上,更严重的是已经反映在社会政治层面上了。因此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缩小东西差距,不只是发展问题和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三、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动态一致性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首先提出效率优先,保证公平的原则,有力的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后历次调整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战略,在相对公平的前提下促进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启动中西部大开发计划,而后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地区和中部崛起等战略。从现代经济学角度看,各地方政府包括中央作为重要的经济行为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是合乎经济人的理性行为的,在一系列政策实施的背后,无不反映着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利益。地区经济形态的多样性、发展的不均衡性造成的地区差异使得对中央政策的解读会在各个地方政府之间产生不同的效果,中央政府的目标在于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会发现在地区差距的背后存在一个制度安排的问题。我们可以将各地区间、地区与中央之间解决矛盾的过程视为一个讨价还价的缔约过程。在此过程中,各地之间会逐渐找到一些有效的制度安排,中央政府也会逐步使其区域协调机制更加规范、有效。它既是个制度创新过程,也是一个利益博弈过程。本文试图建立博弈模型从宏观经济政策动态一致性的角度来分析中央政府区域政策的实施效果。所谓政策的动态一致性是指:一个政策不仅在制定阶段是最优的,而且在制定之后的执行阶段也应该是最优的,假设没有任何新的信息出现。如果一个政策只是在制定阶段是最优的,而在执行阶段并不是最优,这个政策就是动态不一致的。在此,假定国家由n个区域组成,负责协调和管理各区域的中央与各区域之间必然存在着利益冲突。我们以中央的区域政策倾向(以中央的投资政策为例)问题为背景,分析中央与各区域之间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在此博弈中,有n+1个参与者,其中有n个区域,另一个为中央,中央选择各个区域的投资配套比例01,(1,2,...,)irin;各个区域向中央上报其预算总投资,(1,2,...,)iXin。则中央的总投资为41(1)niiiIrX(1)各区域从中央得到的投资为(1)iirX,i=1,2…n。对于中央而言就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来看,最早的东部沿海开放政策使东部地区一、二、三产业都得到了良好发展,之后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基本解决了西部制度供给不足因素,还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西部地区一定的特殊权利,起到了迅速缩短西部与中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的作用。因此对于中央而言,是具有公平主义偏好的,其目标就是在保证自己支出需要的前提下,使各区域之间的差距最小。用以下对数效用函数的形式来表示中央的偏好,有:max:1log(1)niiiiuwrX(2)s.t.1niiirXE(3)其中iw是中央对各个区域的关心程度的一个权重系数,由于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同样的投资在不同的区域其产出也不一样,故经济落后的区域其iw要大一些,经济发展水平高一些的区域其iw要小一些,但满足11niiw。E是关于各个区域的总投资之和的一个参数,只有当各个区域的总投资之和大于某一常数,才使得中央在各区域总投资有所减少,保证中央的正常支出。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寻找本地经济发展的上升空间是其主要工作。相对于中央政府和非政府主体(指居民、企业和其他团体),地方政府的功能和地位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和地方非政府主体的双重利益代表。其二,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与非政府主体信息互通的中介和桥梁。没有各级地方政府所组成的管理信息网络,中央政府和非政府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必然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巨大信息成本,以至于这种沟通简直无法实现。地方政府的上述两个特点,决定了它在中央政府和各地非政府主体之间的中介代理角色。一方面,地方政府代理中央政府,实行对本地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代理本地区的非政府主体,执行中央的决定,争取中央的支持,以实现本地区经济利益最大化。地方政府的这种地位和功能被称为地方政府的双向代理。由于地方政府既代理中央政府,又代理地方非政府主体。如对于我国的中部地区,中央政府以前讲东部沿海开放,后来讲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面临不是“东西”的尴尬,其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为此中央政府提出的“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中部地区向中央政府争取政策与中央政府照顾中部地区情绪的均衡结果。因此,对于地区而言,就是如何最大化从中央得到的投资额与使用投资的成本的差值,各个地区的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5max:(1)()iiiiiurXCX(4)其中()iiCX为各区域使用投资的成本,可假定2()iiiiCXaX(ia可理解为各区域使用投资的效率水平,水平越高,成本越低,ia越小)。四、区域经济政策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博弈关系追求自身利益是合乎经济人的理性行为的,因此作为重要经济行为主体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目标间必然是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差异性。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就存在着地方和中央博弈的可能性。在传统的政治经济体制下,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