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与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处于通往中国内地大门的有利位置,又位于跨越亚洲与欧洲之间时差的国际时区。这两个因素巩固了香港作为全球贸易、金融、商业和通讯中心的地位。香港现时是世界第九大贸易实体;以吞吐量计算,香港的货柜港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以乘客量和国际货物处理量计算,香港的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以对外银行交易量计算,香港是世界第十大银行中心;以成交额计算,香港是世界第七大外汇交易市场;以资本市值计算,香港的股票市场是亚洲第二大市场。香港是个高度国际化的城市,具有便利营商的环境、法治体制、自由贸易制度、自由流通的资讯、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发展完备的金融网络、一流的运输及通讯基建网络、先进的支援服务,以及高教育水平的工作人口和能干进取的企业家。此外,香港还有庞大的财政储备和外汇储备、可自由兑换而稳定的货币,以及低税率的简单税制。凭这些优点,香港成为全球公认最自由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系之一。二零零二年,美国传统基金会连续第八年把香港评为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系;美国卡托研究所和其他国家50个独立研究所,亦把香港列为世界最自由的经济体系。驻瑞士的世界经济论坛则把香港评选为亚洲第三个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系,全球则位列第十三。过去20年,香港经济增长超过两倍。本地生产总值平均每年有5.0%的实质增长。这不但大大高于全球经济的增长率,也远远超过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经济体系的增长速度。同期,本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增加一倍,平均每年的实质增长率为3.6%。二零零一年的水平达24,100美元,在亚洲位居前列位置,仅次于日本。(图1)图1本地生产总值(与一年前同期比较的实质变动率)一九八一至二零零一年间,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实质增长5.0%,相应的人均增长率为3.6%。一九九八年及二零零一年出现的跌幅,主要反映了亚洲金融风暴及全球经济下滑在这两年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过去20年,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均急速增长,升幅分别约为八倍和四倍,这与香港经济日趋外向的情况吻合。二零零一年,有形贸易(包括转口、港产品出口及进口货物)的总值达30,520亿元,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242%,这个比率明显大于一九八一年的153%及一九九一年的232%。若把服务输出及服务输入的价值也计算在内,比率则更大,二零零一年达282%,而一九八一年及一九九一年的相应数字分别为187%及271%。香港的外来直接投资总额是显示经济高度外向的另一指标。截至二零零零年年底的市值达35,510亿元,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280%。本港是亚洲外来直接投资的第二最热门地方,仅次于内地。香港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同样庞大,相应数字达30,280亿元及239%,远高于区内其余经济体系。二零零一年,包括本地生产总值及对外要素收入流动净值的本地居民生产总值,以价值计算达12,990亿元,较相应的本地生产总值高2.9%,原因是对外要素收入出现持续不断的净流入。以总值计算,二零零一年对外要素收入的流入及流出额仍然庞大,分别为3,740亿元及3,380亿元,占本地生产总值的30%及27%,这主要与本港的巨额外来投资和对外投资有关。各类经济行业对本港的贡献各类经济行业的相对重要性,可从这些行业在本地生产总值及总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率作出推断。由于香港天然资源匮乏和土地有限,第一级生产行业(包括渔农业、采矿和采石业)的发展备受限制,因此,在本地生产总值及总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率均微不足道。第二级生产行业(包括制造业、建造业和水电煤气供应)在本地生产总值中曾占极大比重。这情况一直维持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但之后重要性逐渐下降。在这个广泛的界别中,制造业在本地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率显著下降,由一九八零年的24%跌至一九九零年的18%,二零零零年更跌至仅有6%。这是因为劳工较密集的生产工序陆续移至内地进行。转口和转运贸易业、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蓬勃,以及内部需求持续增加,令香港服务行业迅速扩展,亦是相关因素。至于建造业,在本地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率由一九八零年的7%降至一九九零年的5%,其后一直维持在相若水平。水电煤气供应所占比率则逐步上升,由一九八零年的1%升至一九九零年的2%,二零零零年更升至3%(图2)。图2按主要经济行业划分的本地生产总值第三级服务行业在本地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率,在过去20年不断上升,但第二级生产行业所占的比率却持续下降,反映出香港经济出现重大转型。内地的开放政策及经济改革,不仅为本港制造商提供庞大的生产腹地及市场,也为香港各种服务活动创造大量商机,特别是货运与客运、旅游、电讯、银行、保险、地产,以及金融、法律及会计等专业服务。因此,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香港经济日渐朝以服务行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反映这个发展趋势,第三级服务行业(包括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饮食及酒店业;运输、仓库及通讯业;金融、保险、地产及商用服务业;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以及楼宇业权)在本地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率显着上升,由一九八零年的67%升至一九九零年的74%,二零零零年进一步升至86%。各行业就业分布情况的转变,亦可反映本港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转型。服务业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率,在过去20年一直保持升势,由一九八一年的50%及一九九一年的66%续升至二零零一年首三季的83%。至于制造业,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率则继续大幅下降,由一九八一年的39%跌至一九九一年的25%,二零零一年首三季再跌至只有7%(图3)。图3按主要经济行业划分的就业人数随较低技术及增值较少的制造业生产工序陆续移往内地进行,以及本港的服务业迅速扩展,第三级服务行业已由一九八一年起取代第二级生产行业,成为本港雇员最多的行业。*二零零一年首三季的平均数。服务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服务业不单得以蓬勃发展,活动亦更趋多元化。在各类服务行业中,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金融及商用服务业(例如银行、保险、地产及相关的各种专业服务),在过去20年迅速增长。近年,由于经济结构朝以知识为本的活动转变,电讯业亦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有关资讯科技和互联网应用的业务。服务贸易方面,服务输出和服务输入在过去20年均告上升,平均每年实质增加7%。二零零零年,在服务贸易中,民航业、旅游业、与贸易有关的服务,以及各类金融和银行服务占最大比重。在服务输出中,运输服务是最重要的一环,占二零零零年服务输出总值的36%。其次是离岸贸易及采购/商品服务输出(占30%)、旅游服务输出(18%),以及金融及银行服务输出(9%)。服务输入方面,以旅游服务的比重最大,占二零零零年服务输入总值的54%。之后为运输服务输入(占21%)、离岸贸易及采购/商品服务输入(8%),以及金融及银行服务输入(6%)。一九九零至二零零零年间,服务业的净产值或增值额显著增加,以价值计算,平均每年上升9%。在各个主要服务行业中,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的净产值增长最快(每年平均增加12%);其次是金融、保险、地产及商用服务业(9%),运输、仓库及通讯业(9%),以及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饮食及酒店业(8%)。二零零零年,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饮食及酒店业在本地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依然最大,占总增值额26%。很大程度上,这反映出该年对外贸易和访港旅游业蓬勃发展。金融、保险、地产及商用服务业,因股票市场畅旺以及基金管理和保险服务持续扩展而列居第二位(占23%)。随后为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21%),以及运输、仓库及通讯业(10%)(图4)。图4按主要服务行业划分的本地生产总值在各主要服务行业中,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饮食及酒店业,以及金融、保险、地产及商用服务业在本地生产总值中占最大比重。以就业人数计算,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饮食及酒店业的比重同属最大,占二零零一年首三季总就业人数的32%;其次是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占25%),金融、保险、地产及商用服务业(15%),以及运输、仓库及通讯业(11%)(图5)。图5按主要服务行业划分的就业人数过去20年,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饮食及酒店业,以及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是香港雇员最多的两大行业。*二零零一年首三季的平均数。制造业香港的制造商素以灵活应变见称。本港许多小型企业,在本地广泛的分包合约制度下互相联系,大大有助生产商应付海外市场不断转变的需求。此外,制造商更多利用内地的外发加工服务,令生产力倍增,从而协助本港产品维持价格竞争力。香港制造业的产品,绝大部分都是外输的。面对全球贸易一体化带来的更大冲击,加上与其他出口地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本港制造商除了把劳工较密集的生产工序移至内地进行外,亦致力促进产品多元化和开拓新市场。此外,又善用更先进的技术和科技,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素。多年来,纺织业和制衣业虽然在本地制造业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但仍旧是最重要的工业。其他主要工业包括机器和设备业、印刷和出版业、电子业、食品制造业及金属制品业等。一般来说,目前仍留在本港经营的制造业,都是较重知识、较具增值能力和较倚赖科技元素的。一九九一至二零零一年间,以工业生产指数与制造业就业指数的比率计算的本地制造业劳工生产力,显著上升,每年平均升幅约为9%(图6)。图6本地制造业雇员的平均生产量(一九九一年三月=100)过去十年,本地制造业的劳工生产力普遍处于上升趋势。*二零零一年首三季的平均数。二零零一年,内地再次成为港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占32%),稍稍领先于美国(31%)。其他主要市场的比率则大为落后,包括英国(6%)、德国(4%)、台湾(3%)和日本(3%)。本港近年也开拓其他出口市场,包括中东、东欧、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地。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自从内地在一九七八年实施经济改革及开放政策以来,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为两地带来重大经济利益。自一九七八年起,香港与内地之间的有形贸易迅速增长,以价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23%。然而,由于内地日益改善港口设施并简化海关手续,内地的进出口货物渐多直接付运,以致近年来两地往来贸易的增长明显放缓。以价值计算,每年平均增幅由一九九一至九六年间的16%,减至一九九六至二零零一年间的3%。尽管如此,在二零零一年,内地仍然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占香港贸易总额的40%。香港转口贸易中有很大比重是与内地有关的(具体数字为90%),内地同时成为香港转口贸易的最大市场和最大来源地。反过来说,在二零零一年,香港是内地第三大贸易伙伴(在日本和美国之后),占内地贸易总额的11%(图7)。图7香港与内地的有形贸易自从内地在一九七八年实施开放政策及经济改革后,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商品贸易迅速增长,特别是在转口贸易方面。过去20年,香港与内地之间的无形贸易及投资流量也大幅增长。现时,本港是内地(尤其是华南地区)的主要服务中心,提供各种金融及商用支援服务,例如银行及金融、保险、运输、会计、推销等。此外,香港也是前往内地营商和旅游的主要门户。二零零一年,前往内地的本港居民人次达5200万,较二零零零年增加4%。经本港前往内地的外国旅客人次亦上升6%至300万。香港素来是内地最大的直接外来投资者。内地的官方资料显示,计至二零零一年年底,香港在内地的实际直接投资额,累积达1,870亿美元,约占内地直接外来投资总额的一半。多年来,香港在内地的直接投资组合有明显转变,由工业加工转为更广泛的商业活动,例如酒店、与旅客有关的设施、地产、基建发展等。香港与广东省的经济联系,远较内地其他地方密切。计至二零零零年年底,香港在广东省的实际直接投资额,累积约为720亿美元,占广东省直接外来投资总额近四分之三。据报目前广东省有超过500万名工人受雇于港资工业机构,数目约为香港制造业劳动人口的24倍。另一方面,近年内地同样有大量投资资金流入香港。截至二零零零年年底,内地在香港合共投资1,430亿美元,是本港最大的外来直接投资者之一。目前,有超过2000家内地企业在本港经营业务。这些企业不仅继续把大量资金投放在传统业务上(例如进出口贸易、批发和零售贸易、银行、运输与仓库等),更把投资扩展至地产、酒店、金融服务及基建发展等其他领域。随两地之间的跨界贸易和投资急速增长,以及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