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中两国社会变革一成一败的原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日本1840年鸦片战争。历72年1911年辛亥革命才推翻清政府,比日本晚40多年,当时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853年培里叩关。1869年戊辰战争结束,仅16年就推翻了幕府统治。为日本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独立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封建生产方式的坚固程度和内部结构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土地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具有很大的弹性和包容性,其生命力是很顽强的。幕藩领主的土地所有制。禁止土地买卖,土地是“硬化了的私有财产”。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领主制很容易解体,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的幕藩领主阶级的统治也会随之而发生动摇。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强大的中央政权可以动员全国的力量,镇压来自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封建的幕藩制国家,全部分割为200多个藩国,保留了由领主在自己藩国内实行统治的政治格局。一些藩国和幕府长期对立,甚至发生公开对抗,这就为革新势力进行反对幕府的活动提供了方便条件。中国的皇帝是全国唯一的最高政治权威。他不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力,而且是一切权力的实际源泉。因此,在中国不存在可以用来对皇帝的统治地位进行公开挑战的其他权威。掌实权的将军和形式上的统治者天皇。社会上反对幕府统治的政治势力,可以利用天皇政治工具为自己的夺权活动披上合法的外衣,并以天皇的名义来动员和团结社会上的各种势力。选任官吏:科举制。把全国各阶级中的优秀分子吸引到中央政府来,可以扩大政权的阶级基础,调整官僚机构以增强它的活力。选任官吏:门阀制、世袭制。阻碍了封建的政权机构吸收新鲜血液,以增强自己的活力,反而会使有才干但是无缘高职务的武士走向自己的对立面。调节社会矛盾的机制方面土地自由买卖、科举制、允许社会流动。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特别是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的社会机制。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具有一种特殊的凝聚力。封闭式的社会结构。无法调节经济和阶级的新变化产生的各种矛盾,特别是土地权和货币权的对立,最终导致整个封建制度的崩溃。文化传统及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固有文化负担重。对过去的文化怀着一种憧憬,对新的文化发生抵触固有文化负担轻。有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传统。战略地位和价值中国的前车之鉴中国的牵制各国的反抗分散的努力却导致了同样的失败。由多种形式的斗争所推动的社会变革过程。日本构成倒幕维新运动的多种形式的斗争几乎同时兴起,形成一种“合力”,一举推翻了幕府统治。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依托旧政权变革活动依托新政权中国的战略地位、战略价值大于日本,所遭到的殖民侵略的压力要比日本大得多,这就使日本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中国比日本早十多年遭遇侵略。日本有识之士把中国作为前车之鉴,决心要摆脱日本“开国”后面临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相当程度上直接牵制了欧美列强对日本的侵略行动,从而在客观上支援了日本的倒幕维新运动。中国人民以及亚洲其他各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迫使西方殖民者汲取教训,从而使他们对日本的人民起义和反幕势力采取了较为慎重的态度。外部条件社会变革的进程19世纪中叶,两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都没有发展到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阶段。西方的侵略迫使两国将“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的任务提上自己的历史议事日程。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比中国更有利一些。实现近代化,必须首先变革国内的封建旧制度。中国的封建制度既坚固又富有弹性,日本封建制度发展不充分,僵化的土地所有制和封闭式的社会结构,使它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结成的“四位一体”,具有特殊凝聚力,很难从中分化出与之相对抗的革新势力。日本在被迫开国后就形成了一支主张倒幕维新的革新势力,维护封建旧制度的幕府则陷于极端孤立的地位。全面比较后的结论社会变革活动的“错位”总的说来中国的先进地区--江南和东南沿海一带同日本比较发达的畿内地区相比,其经济的发展是处于较高水平的。但是就全国而言,在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因素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发展等方面,中国是落后于日本的。国家的政治体制内部条件比较近代日中两国社会变革一成一败的原因(吴齐6卷本)

1 / 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