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楚雄州高中教育发展调研报告我州教育事业在楚雄州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近几年来取得了较好成绩。随着“普九”工作的全面实施和政策的全面落实,同时由于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中教育的发展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州委、政府采取果断措施,扩充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使得高中阶段教育有了较快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州高中教育也面临严峻挑战:学校硬件建设发展不平衡,部分高中办学规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教学质量不高、教师紧缺及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投资渠道单一,高考上线率高但重点录取率低等问题成为了高中教育发展的现实。为全面了解我州高中教育发展现状,找准制约发展的症结,寻求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谋划和理清发展思路,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和促进教育的公平。经民进楚雄州委主委办公会议研究,民进州委成立课题调研组,由副主委高建平任课题调研组组长,于2011年7月开始对我州高中教育发展问题进行调研。调研采取召开相关教育部门的座谈会、看材料、实地调查、走访及汇报,征集社会各界对我州普通高中发展的建议及意见等。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州高中教育发展的主要成效与措施(一)高中教育发展的主要成效“十一五”期间,随着全国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州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扩大高中教育资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高中教育事业在“十五”末的基础上有了较快发展。1、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全州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趋于稳定,尤其是近三年来高中生的在校人数很能说明我州党委、政府重视教育,大力发展高中教育,积极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情况:2008-2009年全州在校生人数为38837人、2009-2010年为37684人、2010至2011年37453人。现有各级各类高完中21所,其中一级完中7所,二级完中14所。2、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为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州政府加大对高中校舍扩建、新建的力度,特别是各县一中持续狠抓改善办学条件,成效显著。全州普通高中近三年新建、扩建校舍(实验室)面积:52.2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58041.17万元。教育资金总投入:80157.66万元,其中2008年24845.55万元、2009年23575.31万元、2010年31736.8万元。3、信息化建设有了新进展。全州高中教育教学使用多媒体达90%以上,教学的现代化程度大幅度提高。近三年信息化建设投入:2000万元。4、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全州高中专任教师总数达到7529人,比“十一五”末增加45.36%;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了97%,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5、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今年我州高考质量稳中有升。其中,全州总上线11768人,上线率98.7%,较去年增加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600分以上12人;一本上线1370人,较去年多140人,上线率10.9%高于去年2.26个百分点;本科上线8539人,较去年增加1229人,本科以上上线率达71.62%,比去年增加16.93个百分点。各个学科的平均分、及格率除理科的数学外全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主要做法:近年来,州教育局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力实施了普通高中2的“提质战略”。1、进一步提高对普通高中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认识,即:把普通高中教育从过去“为各高等院校培养拔尖人才”转变到现在“为了各高等院校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认识上来。2、以增强以质求存,以质求进的两个意识,全面推进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第一,增强“以质量求生存”的“危机”意识,第二,增强“以质量求发展”的进取“意识。各学校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中心位置,狠抓教学管理和教学科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一是抓教学的常规管理,夯实基础。长期以来,各级学校始终严抓教学常规管理,制定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推行教学工作计划管理,教学质量目标管理,教师岗位职责制度管理。教务处每个月都组织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情况、辅导和阶段检测情况的检查。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加强实验室和图书馆等教学设施的建设。树立开放性的教育观念,着力打造以导学达标为主的高效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活动,处理好师生双向互动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加强对尖子生、特长生的培养,使尖子生和特长生脱颖而出。3、强化制度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强化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教学改革三项措施。建立健全了德育、科研、教学、后勤服务工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实行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做到人人有章可循,事事有法可依。严格教师的聘用,分批组织教师参加省、州、市各级教师培训。与此同时,各级学校还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竞争力。大多数学校采用循环与竞争上岗相结合的办法,对毕业班任课教师进行挑选,量才用人,并且大胆使用年轻教师,使一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同时,重视评先评优、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等工作,对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肯定,并从精神上、物质上奖励,激发上进。建立起一整套德育、教学、后勤等工作的激励机制,制订和实施各项奖励制度,如教师教学成绩考核办法、优秀班(年)级奖、先进班主任奖、优秀教师奖、先进科研工作者奖等,设立校风校纪和卫生评比流动红旗。这些制度的实施,对加强校园文明建设,推动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采取措施突破学校管理、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和高考质量的四个“瓶颈”。对我州的各级学校全面推行校长公选制和聘任制,并建立健全任期目标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在教师队伍的管理上,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教师,关爱教师,切实让广大教师感受到人文关怀的幸福。建立了有效的教育监督机制,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突破课程改革“瓶颈”上,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差异发展”的课改理念。在教师培训方面,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努力构建“职前职后贯通,学历非学历并举,州县校三级联动”的现代教师培训体系。在提高高考质量方面,加强教学质量的督查督导工作。从2007年以来,州教育局就实行了领导干部挂点联系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制度。2009年以来,州教科所实行了教研员挂点联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制度。州教科所坚持每年认真组织学科教研人员深入各高(完)中,通过听课、评课、专题讲座和学科教研组活动等形式,开展教学研讨以及高考复习备考等督查指导活动。2010年,州教育局出台了《楚雄州中小学聚焦课堂“五项制度”》按照有关要求,州、县教育行政和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领导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督促指导,其中大部分领导还承担主要学科的教学工作。5、进一步加强校际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2007年开始,州教科所每年组织3各高(完)中“轮流坐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到目前为止,以按计划组织了11所学校开展了此项活动,并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了整合区域学科团队力量,2009-2010学年,借助上海方略教育集团培训平台,建立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等7个学科的教研组长工作室,并开展了名校访学、职场培训、远程研修等形式的高端培训。同时州教育局还先后多次组织州、县教育管理干部和高(完)中校长到山东、江苏、上海等全国教育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借鉴和学习“洋思经验”、“杜郎口经验”,尤其是学习到了上海建平中学的“分层教学”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6、建立高中教育科学评价机制。为了进一步发挥科学评价对我州普通高中教学的诊断和激励作用,促进学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针对各校实际,制定了《楚雄州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对各学校的引导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积极有效的。三、我州高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迫在眉睫。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结合部,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环节。随着“普九”进程的加快,我州初中毕业生上高中难,上优质高中更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我州普通高中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上线人数逐年增加,综合上线率(即专科以上上线率)在逐年提高,而且每年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教育基础依然薄弱,高分段的考生(600分以上考生的比例和重点上线率)每年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考上一本和重点院校的比率仍然不太高,而且有下降趋势。就以今年的高考为例,600分以上的尖子生,除了迪庆(0)、版纳(2人)、怒江(4人)、丽江(8人)之外,倒数第五就是楚雄州,是保山、玉溪(报考人数大致相等)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甚至还不如报考人数只有我们三分之一的德宏州(考生3131人,600分以上13人);一本上线率高于楚雄州的有昆明(20.2%)、保山(17%)、临沧(15.7%)、大理(15,3%)、玉溪(14.7%)、曲靖(12.8)、德宏(12.3),而我们楚雄是10.9%。从这些数据上来看,我州的高中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成正比。(二)各级校长的评聘工作必须坚持公开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就目前而言,我州的少数学校仍然存在着“名则校长评聘制,实则校长终身制”的现状。这种状况在推行校长任期制的今天似乎不太协调;再一个是已实行校长评聘制的学校,校长的任期已满,上级主管部门既没有和该校长签订再续合同,也没有对该校长的业绩作出评价,造成了“名不正,言不顺”的局面。(三)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是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我州的个别学校资源过剩,而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又很短缺。资源过剩的学校把过剩的校产出租给他人办旅馆和其他行业,而资源短缺的学校不得不在校外给学生租房住宿。造成这种局面的后果是学校资源没有得到充分使用,致使同在一个城市上高中难的问题仍然得不到很好地解决。(四)学校的教育管理趋于行政化。在学校中,有校级领导、中层领导、年级领导及班主任。有的学校主管领导长期脱离教学,根本就谈不上深入课堂上课、听课、评课,也谈不上引领和带领全体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有的校领导对如何建立一套符合该校高中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长效机制和长远规划、阶段任务目标以及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尚缺考虑,对高中教育指导少、研究少、解决具体问题少,间接地管理学校的教学工作。在教师的绩效工资改革以后,根据有关文件精神,30%的绩效工资用于激励先进。在绩效工资的分配上,校长成了这部分资金分配的“大管家”,430%的绩效对教学第一线的倾斜力度不大,不是将这部分资金合理的分配来激励教师和论功行赏,而是用来论“级别”分配,从某些方面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五)教育教学“龙头”的作用不够彰显。地处滇中腹地的楚雄,办学历史悠久,教学质量一直都在我省的前列。文革前和文革后的楚雄一中,由于教学质量的优质,年年和昆一中、师大附中、曲靖一中、玉溪一中等学校齐名。而近几年来,该学校在我州基础教育的引领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显现。就在本州内,州级学校的学生转入县一中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本校教师子女和州属领导干部的子女转到昆明地区的中学就学的现象也并非存在一年两年,这些现象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我州“龙头”学校教学质量存在怀疑。(六)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倡导的一些新理念、新方法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改革成效不明显。一是教学方法传统化,缺乏授课技巧。普遍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讲得多、作业多、考试多、资料多,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少、独立思考少、探究体验少、主动参与少、针对性强的训练少,“高耗低效”的问题仍然突出。二是教学内容单一化,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知识传授,轻能力提高,不注重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三维”目标得不到有效落实,学生不能很好地得到全面发展。三是教学目的功利化,不遵循教育规律。课程进度、复习轮次、作息时间安排不合理,课时进度加快,让学生吃了三年夹生饭;教学只管加班加点,现在高三只能大量利用周末及缩短假日时间赶课补课,平时大量安排晚自习上课等,顾不上考虑效果和质量;只顾及少数优秀生,在提高中、上等学生和边缘生上用力不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高中成绩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