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考点26、27)2015年中考社会思品复习1.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1)20世纪初,列强不仅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也在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2)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3)知识分子也作为新生的力量成长起来。(1)思想准备:出版大量报刊以上海和东京为中心,革命知识分子出版大量报刊,积极宣传革命。1903年,邹容写成《革命军》,宣传革命与共和思想。(2)组织准备:①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②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它的性质是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2.辛亥革命的准备3.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时间领导阶级政党指导思想性质1911年10月—1912年2月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国民党的前身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时间1911.10——1912.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政党中国同盟会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性质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事件和人物武昌起义创建中华民国主要事件和人物武昌起义①(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②(经过)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的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打响了起义第一枪。他们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各起义部队在此汇合后,猛攻湖广总督衙门等地。经过一夜激战,起义部队全部占领武昌。三日内,武汉三镇光复。③(结果)起义军占领武昌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此后仅一个多月,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迅速崩溃。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主要事件和人物创建中华民国①1912年1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的政策、措施: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了一系列政治法令、财政金融政策,采取了一些发展文化、教育的措施。③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被迫退位,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推翻了。④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注意:君主专制统治是1911年推翻,清王朝统治是1912年推翻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政治上)这次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2)(思想上)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拓展:社会习俗方面革除旧风、陋习:剪发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文明的鞠躬、握手礼。取消不平等的称呼,代之以平等的称呼等局限性:对社会性质的影响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同于后来袁世凯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2.实现“平均地权”的事件:土地改革(1952年完成)。3.辛亥革命留下的精神财富。(1)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2)敢为人先、坚持不懈、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和斗争精神。(3)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4)开拓创新,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断追求民主进步的精神。比较点戊戌变法(导引31页)辛亥革命不同点性质政治派别政治主张斗争方式成果共同点时期目的主张领导阶级影响结果共同启示4、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4、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比较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同点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治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主张保留清王朝,建立君主立宪制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斗争方式自上而下的改良暴力革命成果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共和制国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相同点时期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目的都希望中国富强起来,挽救民族命运主张①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民主政治制度;②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领导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传播了先进的思想文化,促进了民族觉醒;表现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结果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没有广泛发动群众,最终失败,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共同启示①资产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③照搬照抄别国模式行不通,要立足国情,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历史与社会九上P46—51考点27:简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说明五四运动的意义(b)1.新文化运动的过程背景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影响的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运动的主力军)开始觉悟。他们认为,辛亥革命后,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巩固,中国的社会状况依然很混乱,主要是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人们缺少民主和科学的觉悟过程兴起开始发展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向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随后,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积极响应,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或撰稿工作。他们都认为,要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后来,《新青年》杂志由上海迁往北京,在北京大学形成了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文学革命:①1917年初,胡适率先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系统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②陈独秀还号召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③1918年起,《新青年》所刊载的文章全部使用白话文。④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旧道德、旧礼制进行猛烈批判。在《新青年》的带动下,各地出版了许多宣传新文化运动的刊物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改变口号“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内容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斗争矛头指向儒家学说。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倡导白话文。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性质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意义①新文化运动,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民主”“科学”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②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五四”运动的过程及影响起因经过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第一阶段①19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3000多人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官员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人。学生的示威活动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②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各地学生纷纷响应。之后,越来越多的各界人士纷纷同情并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第二阶段③6月初后,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④运动很快席卷全国二十多个省,它突破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工、学、商参加的全国性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初步胜利性质主力军意义①迫于全国爱国群众运动的巨大压力,北洋政府最终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②中国代表团作出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决定。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前期:爱国学生;后期(六月初后):工人阶级(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发挥了领导作用)①“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②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启蒙思想和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相同点: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主力(人民群众)“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1840——1919——1949)l.“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近代的体现,其内涵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1)体现:①热爱祖国、忧国忧民、乐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精神;③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民族主义精神;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2)作用:这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抵御外侮、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2.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比较。比较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参与者具有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进步知识分子、学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斗争对象封建专制制度,旧道德,旧文学帝国主义,北洋军阀政府斗争形式创办报刊,进行宣传,改革文学创办报刊,进行宣传,游行示威性质思想解放运动反帝爱国运动相互联系新文化运动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准备阶段,如果没有新文化运动也就不可能有“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必然发展共同影响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标志成果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时间、地点:1911年10月10日,武昌概况:占领武昌,光复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南京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朝覆亡时间、地点: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结果意义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革命果实。推、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是刚刚迈人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兴起标志口号思想阵地活动基地代表人物内容性质新文化运动四个提倡、四个反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北京大学《新青年》民主、科学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思想解放运动背景国际日美加紧侵略中国,加剧民族矛盾十月革命的影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经过:第一阶段中心:北京主力:学生第二阶段中心:上海主力:工人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意义性质群众基础思想影响世界意义领导:先进知识分子(以6月3日为界)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在进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请指出下列历史人物的探索主张。地主阶级思想家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技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戊戌变法,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走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