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发展动态第17期泰州学院发展规划处编2016年5月18日目录【政策方向】李克强: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1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强化学风建设责任实行通报问责机制的通知……………………3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5【高校动态】学位点的评审瓶颈:从机会公平到风险公平………………………………………………5学科评估上演“熔断”闹剧高校科研岂能“瞎折腾”…………………………………9学术期刊评价的学术性……………………………………………………………………14学术期刊“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18【他山之石】手机绑架学生,教师如何扳回一城?……………………………………………………25大学老师如何上课才能叫好叫座?………………………………………………………30重视教师的大学不会让他们因教评受委屈………………………………………………33顶尖大学教评改革如何还教师以尊严?…………………………………………………39【新闻纵横】河北:破除研究生导师资格终身制建立年度审核制……………………………………45清华大学:重奖基础教学教师每人可获10万元奖金…………………………………45青岛:颁布措施鼓励民办教育……………………………………………………………46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三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启动…………………461【政策方向】李克强: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4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召开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53所在京的部属、市属、民办高校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主要负责人和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师代表就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发了言。高水平教育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李克强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关系民族的未来,高水平教育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世界经济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中华文明几千年生生不息,根本在于重视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举办了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面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担负更大责任、发挥支撑作用。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李克强说,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实际上是创新的竞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把蕴藏在亿万民众中的创造力发挥出来。高等教育要着力围绕服务国家创新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意识,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打牢知识根基,拓宽学术视野,推动科技创新。注重2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践行知行合一,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助力提升中国产品的质量。注重推动教育公平,继续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实行倾斜,让更多困难家庭孩子能够受到良好教育,在平等竞争中拥有上升通道、释放创造潜能。要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李克强指出,要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国家确定了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大举措,鼓励公办民办各类学校办出特色、分类发展。当前要抓紧出台促进一流学科建设的具体措施,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精准支持。通过一流学科率先突破,示范和带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壮大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推动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李克强说,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结合高校特点,简除烦苛,给学校更大办学自主权。凡高校能够依法自主管理的,相关行政审批权该下放的下放,要抓紧修改或废止不合时宜的行政法规和政策文件,破除制约学校发展的不合理束缚。同时,有关部门要完善督导监管,积极探索为学校、教师、学生服务的新途径、新方式。各级党委、政府要健全制度,完善政策,为教育发展创造更好环境。建设高水平大学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学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李克强强调,建设高水平大学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学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健全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学、科研人员包括兼任行政职务的专家教授,实行符合智力劳动特点和规律的政策,不能简单套用针对行政人员的规定和经费管理办法,充分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要求,给教学和科研人员更多经费使用权,更多创新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更好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积极提携后进,3为青年教师施展才华提供舞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形成青蓝相继、人才辈出的局面,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刘延东主持座谈会,郭金龙、杨晶参加。(2016-04-18教育部新闻办微言教育)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强化学风建设责任实行通报问责机制的通知教党函[2016]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以下简称《意见》)印发以来,随着“高校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2012-2014)”的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形势正发生趋势性扭转,但与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的要求相比仍有明显差距,特别是个别地方和单位对学术不端问题认识不到位,反应迟缓,惩处不力,引起社会舆论关注。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加大查处力度,加强警示和震慑,优化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现就强化学风建设责任,实行通报问责机制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落实学风建设主体责任。学风建设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重要内容,必须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来认识和落实。高校党政主要领导是学风建设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对学术不端行为严肃查处。主管部门应把学风建设成效纳入高校领导班子考核指标,对在学风建设上失职、在查处不端行为方面渎职的高校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及时批评教育,严重的要进行组织处理,督促高校持续不断加强学风建设。2.制订明确查处细则。认真调查、严肃惩处是目前学风建设工作中的短板。各高校要依据相关法律并结合本校传统与实际,经学术委4员会和教代会讨论通过,制订或健全本校学术不端行为查处规则及处理办法,明确伪造、篡改、抄袭、论文买卖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标准,做到查处覆盖全面,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查处细则应报主管部门备案并在学校网站公开。3.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高校要按照《意见》提出的“三落实三公开”要求,在本单位网站上开辟学风建设专栏,公布学风建设年度报告,公开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结果。对于出现的学术不端事件要迅速响应,立即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强化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成员单位职能作用,既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调查、认定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定作用,更要强调各成员单位在学风建设中行政职能的落实。查实的不端行为依本校细则做出学术处理、人事处理、行政处理等。4.改革科研评价考核办法。高校应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进一步深化评价改革,根据本校实际建立完善科学的分类评价考核办法。职务晋升中要大力推进优秀成果和代表作评价制度,年度考核中要考虑科技工作的周期性特征,不得以数量代替质量,不得单纯将论文数量作为年度考核的刚性指标。5.实行通报问责制度。对于学风建设工作不严不实、学术不端行为查处不力的部属高校,出现一次记录在案,出现两次由教育部党组相关负责同志约谈涉事部属高校党委主要领导或高校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出现三次列入我部学风建设不良记录。每年年底在教育部网站通报学风建设不良记录。以上事项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施行。部属高校请于2016年6月30日前将本校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细则报教育部。各地(部门)应指导所属高校于2016年12月31日前完成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细则制订发布工作并将工作进展报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2016年3月31日5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日前,教育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以下要求:承接好普通高职(专科)招生计划审批和管理权。自2016年起,分省、分部门所属高校普通高职(专科)招生计划总量和分学校招生计划均由各省和有关部门(单位)统筹确定。坚决防止不顾条件和毕业生就业、盲目追求规模效益而扩大招生规模。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和城乡入学机会公平。2016年,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安排21万人,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安排6万人。加大对普通高校生源计划存量安排的宏观引导和调控。2016年升学压力较小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市),应在上年常规跨省生源计划和2016年协作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面向部分中西部省(区)的生源计划。严格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办学秩序管理。高等学校不得借联合办学的名义,擅自设立各类分校或校外办学点。严禁中等学校举办高等教育、专科层次院校举办本科层次教育。加强对普通高校举办预科班的管理,未经教育部批准,高校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预科班。(2016-04-25教育部网站)【高校动态】李侠:学位点的评审瓶颈:从机会公平到风险公平6今年3月底,教育部发布了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结果,多所高校的博士学位点与硕士学位点被撤销、或被责令限期整改,引发学界的广泛热议。之所以被热议,是因为学位授权点作为工具性资源(拥有者可以据此实现自己的目标),是高校的命根子,对于高校而言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性。简单来说,从宏观上看,学位授权点是高校整体实力的体现;从微观上说,学位点事关很多普通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否则将出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现象。试想每次学位点申报所引发的惨烈竞争,此次评估出局者的情绪又怎能稳定呢?尘埃落定后,亟须反思这次评估存在哪些问题?否则未来会造成更严重的评审困境。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问题。因此,质量监管也是行政主管部门履职与回应社会关切的职责所系,无可厚非。在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管问题上,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与社会间是有充分共识的。这次评估结果之所以存在很多质疑,抛开评估带来的局部利益格局的变化之外,也反映出教育主管部门遭遇到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评审瓶颈。这个瓶颈的产生与制度安排密切相关。那么,仅从制度安排角度检视学位授权点的设置存在哪些瓶颈问题呢?学位授权点的设置存在两个矛盾:其一,学位授权点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属于谁?是作为教育主体的高校还是教育主管部门?这一切都语焉不详。打一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产品的生产是归企业还是归主管部门(如工商局)主导。从这个意义是说,现有教育体制的运行模式在深层次上仍然是计划经济模式,反观这些年的改革仍然停留在表面,在深层体制上几乎毫无改变。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原则:资源应该由对市场最敏感的主体来配置,这样才能实现效率与速度,而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是制定规则并提供严格的监管,以此提供激励与保证质量。毕竟,分工原则是市场生存的铁律。既当运动员又7当裁判员的玩法,不仅牺牲了效率,还无法保证质量,落得两头不讨好。其二,2009年以来,二级学科学位授权取消,直接派生于一级学科。其政策依据是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这种求大求全的政策安排,导致很多高校原有的优势二级学科无法直接获得学位授权点,只好整合力量拼下一级学科,然后再谋求二级学科发展,这是非常荒谬的政策安排。即便获得一级学科,其力量基础也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当那些整合而来的力量各自散去,根本无从谈起学科的后续发展,能够做的仍然是原有的优势二级学科,为了支撑门面勉强开设的其他二级学科由于基础支撑条件不足,实际上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