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明诚学校孙垂明一、教学课题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2.初步认识过渡句,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二、教材分析《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故事。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三个小故事相对独立且又互相联系。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中临危受命,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面对秦王,他审时度势,机智勇敢地与秦王周旋,最终不辱使命,赵王封他为上大夫。在“渑池之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欲辱赵王,被蔺相如识破,不惜以死相拼,逼秦王为赵王击缶,维护了国家尊严。归国后,赵王拜蔺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心里失衡,欲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导致了将相之间的不和。蔺相如无病请假、路遇躲避,他“为了赵国利益”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精神最终感动了廉颇。廉颇“负荆请罪”,将相重归于好。故事发生于两千多年前,离学生比较遥远,所以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百度搜索】的作用,为学生呈现一个直观而容易接近的情境,使学生走进故事,走进历史人物,真切地感受不同人物的鲜活形象。[重点]: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蔺相如和廉颇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难点]: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三、教学重难点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四)回归整体,悟中导行。(五)主题阅读,拓展延伸。(六)板书设计,梳理脉络。简介背景: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百度搜索】(故事背景)(和氏璧)(廉颇)(蔺相如)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百度搜索】://://://video.sina.com.cn/v/b/20185902-1373884767.html课本剧《将相和》理清故事脉络【百度搜索】://wenku.baidu.com/view/6dfaa521aaea998fcc220e2c.html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足智多谋临危不惧忍辱退让廉颇知错就改豪爽正直和为贵课文中的故事真是跌宕起伏,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自选片段进行表演小组交流,合作探究默读课文,然后说说你对课文中的哪个人物最感兴趣?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并分角色朗读课文,说出对人物的评价。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理直气壮【百度搜索】(理直气壮)=youce_tuijian(课文视频朗读)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再拼了只好【百度搜索】(瑟)(缶)=youce_tuijian(课文视频朗读)想一想:观看成语故事“负荆请罪”视频,自读课文相关段落,思考以下问题:【百度搜索】.“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廉颇为什么要负荆请罪?2.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主题阅读,拓展延伸同学们,《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课下我们可以上网搜索一下相关资料,进一步增长知识。【百度搜索】(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小练笔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请任选一个故事,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感想或读后感。【百度搜索】://zuowen.chazidian.com/zuowen1168352/=2829412&id=51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