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选修课学习目标•了解城市以及城市规划学科•增加相关学科的知识面•接触物质形态以外的城市规划•了解城市规划管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论主要内容:城市的概念与本质: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的概念城市的法律定义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理解规划的概念与特征城市规划的概念及其发展第一节城市的概念与本质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自然优势:耕地肥沃;交通便利;能获得淡水供应等。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组织早期城市:农业革命,出现剩余产品导致:作为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文化中心的城市。现代城市: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导致:工业城市、大城市。当代城市: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由以制造业为主转为以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等导致: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大都市连绵区。1、古埃及城市(1)孟斐斯(Memphis)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已被发现的是公元前3200年左右建于尼罗河下游最南端的孟斐斯城。孟斐斯以白色城墙围绕,故也称白城。(城市的泥砖墙涂以白石膏粉)。孟斐斯是古埃及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之一,古王国时代(约公元前2686~前2181)建都于此。中王国和新王国时代迁都底比斯,孟斐斯仍不失为重要城市之一。孟斐斯古城遗址孟斐斯古城遗址(2)、卡洪城•古埃最有名的城市。于公元前2000年建成在法尤姆绿洲东南部,尼罗河西岸。城市平面为380米*260米长方形。古埃及法老大多生前为自己建造宏伟的陵墓,卡洪城便是为兴建塞索斯特里斯二世(公元前1896~前1887年在位)的金字塔陵墓而修建的一种特殊的居民点,当时人口约2万人。陵墓完工后,该城便被废弃,逐渐湮没在沙漠中。商人、手工业者、小官吏贵族区凉风热风奴隶住区2、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亚洲西南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古称两河流域,也叫美索不达米亚。(1)吾尔城约建于公元前2000—2100年,城市平面为卵形,有城墙和城壕。3、雅典雅典背山面海,城市布局呈不规则,无轴线关系。城市的中心是卫城,最早的居民点形成于卫城山脚下。与其它早期希腊城市一样,广场无定形,建筑物排列无定制。街道无系统,道路无铺装卫城建筑布局是经过人们长期的步行观察,思考和实践的结果。它即考虑到从城下四周仰望时的美(建筑物大体上沿周边布置),又考虑到置身其中的美(利用地形,使最好的角度朝向人们)。雅典卫城复原图雅典卫城远眺雅典卫城鸟瞰雅典卫城的平面图雅典卫城上的狄俄尼索斯剧场4、巴比伦城和新巴比伦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建立了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国家,建立的巴比伦城于公元前689年为亚述国王所毁。公元前650年亚述国灭亡后,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并重建了巴比伦城,新巴比伦城为西亚贸易和文化中心。总平面大体呈矩形。全城有100扇用铜做成的城门,因此希腊大诗人荷马又把巴比伦城称为“百门之都”。巴比伦古城空中花园遗址伊什塔尔大门5、古罗马的城市在城市建设史上,罗马人不像希腊人那样善于利用地形,而是强力地改造地形。罗马帝国时代,城市之多、之大是世界古代文明中罕见的,在整个帝国的版图上城市数以千计,中小城市规模可达几万人口,大城市人口可达几十万或近百万。罗马城古罗马城是在一个较长时间里自发形成起来。公元3世纪时人口超过了100万。城市中心广场后来逐步形成了广场群,其中罗马广场全部用大理石造成。它的南面是凯撒广场。后又陆续建造了奥古斯都与图拉真广场。古代罗马城市建设成就集中在中心地区广场群与建筑群,突出表现在它的市政工程上,大街有的宽达二三十米,人行道与车行道分开;有的城市干道的两侧还做有列柱,形成长长的柱廊;街道上铺着光滑平坦的大石板。但城市总体布局比较零乱,它是由许多点凑合而成,而未形成完整的系统。古罗马城遗址文艺复兴时期典型城市(1)罗马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重建是这个时期的壮举,它的大穹窿的顶点离地137.8米,丰富了城市的立体轮廓。圣彼得大教堂前面的广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广场,它以方尖碑为中心,以长198米的长圆形广场和梯形广场相接。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平面图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中国古代城市•古代城市发展总结:•古代城市发展总结:•古代城市发展总结:•古代城市发展总结:•《走向开放的城市:宋代东京街市研究》田银生著•三联书店•教学安排二、近代城市的发展2.1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聚集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战后重建,重建及发展的规划。至1950年进入新发展。•城市集中带来经济效益和生活质量。但城市问题出现。城市分散理论的出现,郊区建造卫星城,如英国新城运动。•对外交通发展。机场、港口、火车站成为门户。海上货运,使大型工业靠海发展,港口城市的机构布局发生变化。•私人汽车发展和城市中心居住区环境恶化——郊区化。产业结构变化,原有码头仓储用地进行再开发,推动创意文化、旅游休闲等新兴产业在城市中心的发展。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城市形态的多样化:•城镇群的出现: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恶化,“只有一个地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的文化特色保护与延续•信息技术对城市发展形态、发展模式的影响。第三节城镇化1.城市化的含义1.城镇化的含义2.城镇化的历史过程3.中国的城镇化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重点)•第一节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1.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理论著作《周礼》《商君书》《管子》《墨子》•商代:郑州偃师商城——城市雏形•周至春秋战国•《考工记》•城邑分为三级:•第一级城邑是王城,•第二级城邑为诸侯城,•第三级城邑为“郡”即宗室和卿大夫采邑。其中,第三级的采邑又分三等:大都、中都、小都。大都为“国”的三分之一(5011米),中都为五分之一(3006米),小都为九分之一(1670米)•战国时期《考工记》的发展•伍子胥•范蠡按《孙子兵法》规划越国都城•三国时期曹魏邺城——影响后代的都城规划•五代后周世宗柴荣•后周世宗于显德三年(956年)的新街道制度:“……其京城内,街道阔五十步者,许两边人户,各于五步内,取便种树掘井,修盖凉棚;其三十步以下至二十五步者,各与三步,其次有差”(图6.7)。这一规定允许街道两边各住人户,各自占有街道宽十分之一的宽度,用来种树、掘井和修盖凉棚。街市空间形态初见端倪。•《册府元龟》卷一四《帝王都·都邑》,《五代会要》卷二六《街巷》•五代后周世宗柴荣•中国最早的街道断面规划:•后周世宗于显德三年(956年)的新街道制度:“……其京城内,街道阔五十步者,许两边人户,各于五步内,取便种树掘井,修盖凉棚;其三十步以下至二十五步者,各与三步,其次有差”(图6.7)。这一规定允许街道两边各住人户,各自占有街道宽十分之一的宽度,用来种树、掘井和修盖凉棚。街市空间形态初见端倪。•《册府元龟》卷一四《帝王都·都邑》,《五代会要》卷二六《街巷》•北宋东京城•元大都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重点)•2.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希波丹姆模式•维特鲁威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重点)•第一节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3.其它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思想•(自学)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重点)•第二节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1)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Utopia),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提出。•50个城市,城市之间最远一天能到达。•控制城市规模,以免城市与乡村脱离。•每户有一半人在乡村工作,住满2年轮换。•街道200英尺•门不上锁,废弃财产私有观念•产品放在公共仓库中,按需领取•设公共食堂、医院。•(2)“太阳城”方案,康帕内拉•财产为公有制•城市空间结构由7个同心圆组成。•(3)“新协和村”,英国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生产的私有与消费的社会性之间矛盾的解决方式“劳动交换银行”、“农业合作社”。•居住人口500~1500人。•住房+机器作坊+耕地牧场,自给自足。•(4)“法郎吉”方案,傅立叶•理想社会:以法郎吉生产者联合会为单位。•居住人口1500~2000人。•通过公共生产提高社会生产力。•有公共房屋也有单独房屋。•实例:美国马萨诸塞州和新泽西州的法郎吉•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成为“田园城市”、“卫星城市”等规划理论的渊源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重点)•第二节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2田园城市(GardenCity)理论•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希望彻底改良资本主义的城市形式:•工业化城市与适宜的居住条件的矛盾、大城市与自然隔离的矛盾。•他认为,城市无限制发展与城市土地投机是资本主义城市灾难的根源。•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城市统一的机构。§1.1理论研究§1.1理论研究§1.1理论研究§1.1理论研究§1.1理论研究•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田园城市的规划实践从根本上反映了社会公平和整体发展的基本思想。•田园城市的理想几乎影响了20世纪,至今仍然具有时代意义。•“田园城市”的区域概念•“田园城市”的城市经济问题:•城市经费可以房租中获得。•城市是会发展的,当其发展到规定人口时,便可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另建一个相同的城市。•强调城市周围永久保留一定绿地•事实上,1898年田园城市并未引起注意。•1902以《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CityofTomorrow)再版,影响广泛。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重点)•第二节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3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1912-1920巴黎制定郊区的居住建设规划。建28座居住城市,除居住外没有生活设施。“卧城”•1918年,伊利尔·沙里宁的半独立卫星城镇,除了居住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工程和企业、服务设施。一部分就地工作,一部分去母城。•但疏散大城市人口作用并不明显!•卫星城•卫星城镇理论的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经历了附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等发展阶段,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新型城市结构形式,在中心城市周围建立一圈较小的城镇,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围的“卫星”。•第一代卫星城即卧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第二代卫星城则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工作;•第三代卫星城,基本独立于主城,具有就业机会,其中心也是现代化的;•而现阶段的第四代卫星城,为多中心敞开式城市结构,用高速交通线把卫星城和主城联系起来,主城的功能扩散到卫星城中去。建立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大城市人口过分膨胀,疏散大城市的部分工业和人口,同时也是为了抵销大城市对周围地区的人口吸引力。•第二代卫星城•1928大伦敦规划,大城市的人口疏散应该从工业及人口分布的规划着手。这样,建立卫星城镇的思想开始和地区的区域规划联系在一起。•阿伯克隆比的伦敦卫星城镇计划减少中心人口60%•第一批卫星城镇8个•1947年的哈罗新城•1947年的哈罗新城哈罗新城•第三代卫星城——独立新城•米尔顿·凯恩斯为代表密尔顿•凯恩斯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重点)•第二节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4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与《雅典宪章》•勒·柯布西埃1922年发表了《明日的城市》“300万人口的当代城市”巴黎改建设想。•1933年《光辉城市》提倡用现代工业技术,摩天大楼节省平面占地而换取大片绿化用地,甚至以服务功能的齐全的单位建筑(如1952年建造的马赛公寓)作为基本的“居住社区单元”。•以柯布西埃为首的CIAM(国际现代建筑师协会)的“现代城市”矩阵图式,倾向于扫除现有的城市结构,代之以一种崭新的理性秩序。•详细阅读P32-33•在学院派盛行的年代,具有划时代意义,影响至今。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重点)•第二节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5马丘比丘宪章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重点)•第二节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6区域城市、有机疏散、邻里单元、新城市主义(1)区域城市:斯坦因(C.Stein)•区域城市由若干社区组成,每个社区都具有支持现代经济生活和城市基本设施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