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2010年9月13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目录一、坚持科学办学定位,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思路二、加强区域统筹规划,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三、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充满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模式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五、改革教师评聘机制,提高“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六、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探索多样化选拔机制七、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八、加大财政投入,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九、推进综合改革试点,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主要问题文件正文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合作、加强建设,加快提升整体发展水平,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提出如下意见。一、坚持科学办学定位,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思路1.高等职业院校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技能人力资源支撑。1.提出高职教育“四个合作”的改革发展思路1.高职院校设置、专业设置与社会二、加强区域统筹规划,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各地要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职业院校布局,支持特色院校和特色专业做优做强。1.明确依据毕业生就业水平对专业进行调控,强化就业导向需求脱节3.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完善各地自主设置、国家备案、信息公开的管理机制。各地要建立专业设置及供需信息发布制度,引导高等职业院校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需要,科学、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对初次就业率低于本省平均数的专业减少招生计划,对连续3年初次就业率达不到本省平均数一半的专业暂停招生。国家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工作平台,对各地专业设置进行年度统计并向社会公布;加大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在招生计划安排时的影响权重,对连续3年就业率较低省份,在安排年度招生计划时给予一定限制。1.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制度保障2.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单三、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充满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模式4.各地要积极推动行业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和权益,通过地方税收优惠、企业办学成本列支、安全责任分担等政策措施调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5.鼓励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合作共建高等职业院校,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校企深度合1.鼓励各地制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激励政策2.鼓励地方和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3.探索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等决策议事制度一作。6.探索建立高等职业院校董事会、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决策议事制度,形成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增强办学活力。1.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要求存在差距2.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社会参与度不够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7.高等职业院校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适应经济全球化,服务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将各类产品、服务、职业资格的国际化标准融入教学内容;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8.加快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从2011年起,各地和各高等1.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2.提出建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职业院校都要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1.教师评聘管理不适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五、改革教师评聘机制,提高“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水平9.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必须具有行业企业相关实践经历,鼓励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到2015年,国家完成一大批“双师型”教师培训,各地也要积极开展省级培训,使80%以上的专业教师具有双师素质。10.高等职业院校要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到2015年,由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比例达到30%。11.2012年前,各地要制订并实施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将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高等职业院校兼职教师信息库,统一颁发聘任证书,给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实现区域内兼职教师资源共享。1.提出实施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师职称评聘办法1.高职招生选六、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探索多样化选拔机制12.推广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1.提出开展“知识+技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拔方式单一生改革试点经验,完善“知识+技能”的考核体系;扩大单独招生试点范围,对平均初次就业率高于80%的省份,其相关高等职业院校可面向本地开展单独招生试点。13.初次就业率90%以上的高等职业院校,可开展“根据学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测试结果,综合评价录取新生”的招生改革试点。14.积极开展具有高中学历的复转军人免费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单独招生试点。逐步扩大农业类等艰苦专业对口单独招生规模。15.支持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开展成人专科学历教育单独招生改革试点。职业倾向测试等多样化选拔试点2.开展复转军人免费单招试点3.开展校企合作成人专科学历教育单独招生试点1.校企合作学校热、企业冷七、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16.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产学研结合,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要与企业合作建立技术研发机构、产学研结合基地,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为产业升级服务;要深化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17.高等职业院校要发挥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开放教育资1.明确高职院校要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实现双赢源,面向社会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支持企业在岗人员技能更新,满足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学习,成为当地继续教育、文化传播的中心。1.高职教育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与高成本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八、加大财政投入,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18.各地要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按照专业类别确定高等职业院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形成各类高等职业院校以举办方投入为主的多渠道投入机制,确保办学经费足额到位。19.各地要加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保证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生均财政拨款逐年提高,并逐步接近当地本科院校同类专业生均拨款标准。20.各地要建立健全学生实习实训保障制度,开展顶岗实习工伤保险、兼职教师课时费、实训耗损等经费补贴机制试点,确保实践教学质量。要加大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等专项资金的投入,发挥专项资金的激励作用,提高使用效益,改善办学条件,增强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1.分专业类别制定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1.亟待在关键九、推进综合改革试点,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21.继续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1.建立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共同培养领域和薄弱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引领带动作用设计划”,再新增一批骨干建设院校,各地也要积极开展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努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水平较高、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等职业院校。22.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的需要,重点依托先进制造技术类专业,建设一批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将高级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展对企业、社会、学校新技术培训与高技能鉴定服务,使示范基地成为行业企业人才培养、技术服务、资格认证培训的中心。23.以高职院校为龙头,行业(或地方政府)主导,建设一批行业(或区域)职业教育集团。优化职业教育政策环境,促进资源跨区域共享,推进行业岗位标准、就业准入的融通,增强学生在区域内就业的能力。24.开展地市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地方与行业企业共建高等职业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管理、生均经费投入机制、吸引企业参与办学的地方财税政策、协调资源配置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在专业设置、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招生考试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主动承担复转军人教育培训与再就业、服务社区发展高技能人才2.建设一批职业教育集团,促进资源跨区域共享,增强学生在区域内就业的能力3.开展地市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在一定区域内实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重大突破与新农村建设等社会责任;在本区域率先建成学校主体、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地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整合力量,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充分发挥政策调控与资源配置作用,增强院校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长,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教育部副部长陈希(2010.9.13)同志们:今天,教育部在这里召开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这是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新一轮改革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刚才听了地方政府、行业部门、企业和高职院校代表的发言,深受鼓舞。大家做了很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10年,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支持和认可。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央各有关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国家各行业部门和广大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向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谈几点意见。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充分认识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党的十七大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全国各地视察职业教育,并作重要指示。今年7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